誰說北京沒有優越的城市水岸風光。
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薊運河 五大水系自西北向東南穿過北京。
這些四通八達的水系又向城中發散,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柔和了這片鋼鐵森林。
北京朝陽通惠河流域,國貿CBD日落晚霞 | 攝影師@李源
就在這些河流之中, 一條不起眼的小河在近些年闖入了大家的視野,擔起了生態環境優化的重任,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
它,就是北京亮馬河。
亮馬河 | 攝影師@李冬
在這里,不同的人群都可以享受快節奏都市中難得的清閑。
不論是談天說地,還是釣魚休閑,你都可以找到一方空間。
亮馬河畔 | 攝影師@王大可
你可以攜家人坐上游船,輕松看盡亮馬河的河岸風光。
亮馬河游船 | 攝影師@王大可
愛運動的你,也可以在這里體驗槳板等各種水上運動。
亮馬河岸邊 | 攝影師@田軒昂
它如此受歡迎,但如果我們從地圖上看,亮馬河西起東直門外,東至壩河,總長甚至不足10公里,確實是支流中的支流。
而在它火爆之前,你的腦海里可能查無此河。
亮馬河位置示意 | 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那么亮馬河是如何從一條無人問津的小河進化為現今的熱門目的地呢?
實際上,亮馬河的出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歷經了北京的多次改變,方才展現如今的樣子。
而北京改變的也不只是作為河流的亮馬河。
01
時代的號召
-第一次改變-
最初的亮馬河,不過是北京東直門外一條積水溝,傳聞它因洗刷、晾干馬匹而得名,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默默無聞。
直到1971年,這一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緊接著,改革開放如春風般鋪展開來,亮馬河終于聽到了時代的召喚而進入人們的視野。
請橫屏查看,華燈初上的亮馬河 | 攝影師@趙瑞
那時,開放的中國歡迎各個國家前來建立外交關系。
僅20世紀70年代,就有68個國家與中國建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建交高峰期。
新中國成立至21世紀之間,與中國建交國家時間線 | 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建交的狂熱意味著北京亟需一塊地方,用于修建這些國家的大使館。
當時,北京城東直門外一處不偏遠的“郊區”就這樣承擔了這一使命。
這里就是著名的三里屯地區,亮馬河恰好從旁穿過。
20世紀80年代,亮馬河畔的第二使館區建成,緊挨北京東三環。
請橫屏查看,三里屯與第二使館區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標注@淼淼/星球研究所
然而,這片區域仍然無法滿足爆發式的建館需求。
于是,就在一河之隔的北岸,第三使館區被批準興建。這里后來建造了美國、法國、日本、印度等駐華大使館。
亮馬河附近使館區位置示意 | 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北京最國際化的社區麥子店街道,以及使館區配套的飯店、商場隨之建設。
譬如,第一家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和管理的五星級飯店昆侖飯店,它建成于1988年,至今已運營37年,仍是北京東三環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亮馬河畔的昆侖飯店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又譬如,亮馬河大廈、北京第一座由中國人承建的超高層建筑京城大廈、北京最老牌的高端購物商場燕莎友誼商場等。
它們建成于90年代初,分布在亮馬河兩岸,見證著亮馬河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燕莎友誼商場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回到那個年代,我們還可以看到距離亮馬河不遠的北京工人體育場,人稱“工體”,正進行著一場大規模的改建工程。
北京工人體育場,經歷多次改建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為在1990年,中國將首次舉辦綜合性的國際體育比賽——第11屆亞洲運動會。
煥然一新的工體首先迎接的便是亞運會的開幕式,屆時場館內將匯集37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6578名運動員和無數觀眾,在《亞洲雄風》的背景樂中拉開亞運會比賽的序幕。
北京工人體育場,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設計@淼淼/星球研究所
幾年后,工體還將成為當時大熱的足球隊——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的主場。每逢賽事都可以看到球迷聚集在一起討論著熱愛的足球。
在工體內比賽的北京國安足球隊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亮馬河周邊的發展如火如荼,但當時亮馬河本河的環境狀況卻十分堪憂。周邊的工業廢水、垃圾被隨意地排放入亮馬河,河道淤積嚴重。
亮馬河,急需治理。
1983年,亮馬河工程開工,北京朝陽區對香河園路至壅水閘段的亮馬河上游進行治理。
數千名工作者加入其中,在那個機械化還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能一點點人工清理河底淤泥,然后用水泥、石塊修建起護坡,在河道兩側筑起石墻,并埋下污水管線。
20世紀80年代亮馬河整治工程,上面提到的壅水閘后來成為如今的鉑宮船閘 |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設計@淼淼/星球研究所
而那時的北京朝陽,也決定逐漸關停、遷離重污染企業,轉而加強“國際會客廳”的功能。
就這樣,時代的號召讓亮馬河踏入國際化的行列,為亮馬河自身帶來短暫的治理,但亮馬河的處境并沒有徹底的轉變,仍然在夾縫中生存。
幸好,奧運會為亮馬河帶來了第二次改變。
02
奧運的契機
-第二次改變-
進入21世紀的亮馬河正聚集越來越多的人口,但此時的亮馬河兩岸地區還沒有完善的排污網絡,大量人類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經過此處的人們,往往對亮馬河避之不及。
2007年的亮馬河 | 圖片來源@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局;設計@淼淼/星球研究所
而與亮馬河本河遭受冷落相反,亮馬河周邊仍舊在火熱的建設中。
穿過亮馬河的北京地鐵10號線在建設中,未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三里屯太古里在建設中,緊鄰亮馬河與朝陽公園的藍色港灣商圈在建設中。
最重要的是北京奧運會即將于2008年到來。
鳥巢舉辦奧運會時的煙火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屆時,橫臥在兩大使館區之間,又穿梭于北京重要商圈之間的亮馬河勢必受到審視。
啟皓大廈附近亮馬河朝霞風光 | 攝影師@李源
治理亮馬河的水污染,甚至是整個北京的水環境,勢在必行。這是一場城市進化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2003年,以朝陽區為單位的“清水朝陽”建設啟動。
率先動工改建的便是亮馬河上游的壅水閘。它從灌溉用的“節制閘”,變身為適應船只通行“船閘”。
亮馬河水閘,上圖為20世紀80年代的壅水閘,下圖為2008年改造后的鉑宮船閘 | 圖片來源@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局&田軒昂;設計@淼淼/星球研究所
這一次,北京還加大治理力度,鋪設更多的截污管線,并在亮馬河下游修建了負責亮馬河、望京等地區的酒仙橋污水處理廠,為數百萬人服務。
在奧運會舉辦前后,北京更是全面推進“清水朝陽”建設,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水質還清工程建設,治水不再只是單純的水利工程,而是一項生態保衛戰。
亮馬河上清潔河道的船只 | 攝影師@田軒昂
就在這緊鑼密鼓地治理中,2008年來了。北京奧運會如期舉辦,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這一年,地鐵10號線亮馬橋站開通,人們乘坐地鐵即可直達亮馬河。
這一年,三里屯太古里運營,中國的第一家蘋果零售店在此開業。
三里屯太古里 | 攝影師@溫珂
朝陽公園旁的藍色港灣也于同年年底開業,這座歐式風格的建筑群匯集了當時最時尚的品牌和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
北京藍色港灣商圈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地鐵在亮馬河下穿梭,道路在亮馬河上跨過,人們往來于亮馬河之間。
亮馬河成為北京朝陽難以忽略的一部分。
亮馬河燕莎橋段 | 攝影師@申燕
但想要亮馬河融入人們的生活,接納更多不同的人群,甚至成為北京的標志之一,還需要一次關鍵的改變。
03
新時代的探索
-第三次改變-
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亮馬河早已嵌入了北京朝陽最關鍵的位置。
它從北京東二環向外延伸,穿越北京最國際化的社區,周圍分布著眾多商圈與著名的獨立建筑。
亮馬河周邊示意 | 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最新的就有2017年相繼落成的啟皓大廈和寶格麗酒店,它們與中信集團曾經的總部京城大廈、老牌五星飯店昆侖飯店并肩而立,更與第二使館區隔河相望。
當我們遠遠望向這片亮馬河上游北岸,可謂是高樓林立、臥虎藏龍。
而這里又位于左家莊街道,人稱亮馬河左岸,是北京最時尚的地標之一。無獨有偶,曾經亞洲最大規模襯衫工廠北京襯衫廠就位于這里。
請橫屏觀看,亮馬河北岸的一眾建筑 | 攝影師@吳亦丹
但多年前的亮馬河設施陳舊、岸坡斑駁,與周邊嶄新靚麗的建筑格格不入。
一場針對亮馬河的新一次改變正在醞釀。2018年,北京朝陽向全球征集亮馬河改造方案。
2019年,亮馬河再次被圍起,如同蝴蝶破繭前所作的準備。
開始的第一步仍然是清淤疏浚,但這一次是徹底的清潔。亮馬河的上游、下游河水均被排空,由挖掘機清理河底陳腐的淤泥。
亮馬河2019年改造前后對比 | 圖片來源@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局&田軒昂;設計@淼淼/星球研究所
緊接著,河流原本的硬質河底被打破,種上具有水質凈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譬如,水下可以種矮生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淺水區則種植菖蒲、蘆葦等挺水植物,并種植荷花點綴湖面。同時也修復了河流的水生生態。
亮馬河水生植被 | 攝影師@王大可
然而,如果不能保證穩定清潔,河水補給,制止后續的水污染,現在所作的一切都將是徒勞。
于是,朝陽探索了“五水聯治”的方案,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聯合治理監管。亮馬河的水質成功升為三類。
亮馬河“五水聯治”示意 | 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此外,此次亮馬河改造更加以人為中心,想要建設一個讓人們更加容易接近的“親水朝陽”。
于是,亮馬河與朝陽公園內的湖泊水道實現連通,就連部分橋梁也重新打造,抬高了橋面高度。
一條長達6公里、經過18處景觀、24座橋梁的通航線路徐徐展開。
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航線,圖中亮馬小院為亮馬河IP形象“淇淇”的大本營 | 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隨著3月份的“亮馬河醒春啟航活動”開幕,亮馬河游船正式復航。亮馬河游船還成為了水上會客廳,自運營以來接待了諸多外國大使。
2024年亮馬河醒春啟航活動現場 | 攝影師@于嘉寶
亮馬河河岸也煥然一新。
北京朝陽拆除違建,建設流暢的河岸,建立慢行濱水步道。
亮馬河鉑宮船閘前的濱水步道 | 攝影師@王大可
這一次的改造方案還利用河岸高差,化劣勢為優勢,將濱河空間劃分為兩層,下層近水,上層與原本的商業街區銜接。
除此之外,燈光、欄桿等都有細節講究。
亮馬河燈光秀,近年亮馬河畔連續舉辦國際燈光節 | 攝影師@趙瑞
經歷了一系列脫胎換骨的改造,人們終于開始正視這條始終陪伴在身旁的亮馬河,這或許才是它應該有的模樣,可以為人們營造1000種生活方式。
人們可以泛舟河上,活力滿滿。
亮馬河上戶外活動 | 攝影師@溫珂
人們可以享用美食,愉悅時光。
亮馬河畔餐廳 | 攝影師@王大可
人們也可以辦展看展,揮灑文藝氣息。
2023年亮馬河畔油畫展“北京設計周遇見普拉多” | 圖片來源@Alamy
不同國家、不同社區、不同群體的人自由地徜徉在亮馬河旁。亮馬河,逐漸成為北京拿得出手的IP、城市名片。
當我們回望亮馬河左岸到一水相連的朝陽公園,北京朝陽已然建設起了一條亮馬河文化經濟帶,從商業、文化、經濟,到生態、體育全面覆蓋,接下來還將向世界級濱水活力消費經濟帶進發。
04
尾聲
數十年來,北京的一次次改變成就了如今的亮馬河。事實上,這不僅是河流的治理與改造,也是城市的興起、繁榮與轉型。
請橫屏查看,藍色港灣段亮馬河 | 圖片來源@Alamy
當人們望向穿流在北京朝陽各個區域大大小小的河流,還會發現不止是亮馬河改變了,諸多河流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中以通惠河、壩河、溫榆河等河流變化最為明顯。
北京朝陽水系及主要公園示意 | 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通惠河,作為京杭大運河的最后一段,河畔曾經的工業中心早已不見,國貿CBD建筑群拔地而起,成為北京最靚麗的城市天空線。
北京通惠河與國貿建筑群 | 攝影師@龍世杰
壩河旁的酒仙橋曾經坐落著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電子管企業國營廠,是中國電子工業的重要發源地,如今也將逐漸遠去。
北京壩河春光 | 攝影師@吳亦丹
幾乎半包圍北京朝陽區的溫榆河與清河,也建成了一條濱水慢行系統。現在的人們可以從溫榆河公園一直騎行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順便觀賞鳥巢體育館。
龍形水系與鳥巢 | 攝影師@吳曉軒
河流正在融入人們的生活,而人們也享受著自然帶來的慢節奏。
當我們騎行在河邊,感受春風;當我們坐在臨河餐廳,感受清冽涼風;當我們帶著一張野餐墊、一只漿板或一柄魚竿,就能在河邊消耗一下午……就能明白,北京為什么要改變亮馬河,改變諸多河流。
人們需要河流,河流也終將會還給人們。
北京朝陽公園與國貿建筑群 | 攝影師@王之桐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 :王邏輯
圖片 :田軒昂 設計 :淼淼
地圖:鄭藝
審校:清流&彭聰
封面 來源 :李冬&王大可
聯合單位
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宣傳部
北京市朝陽區融媒體 中心
北京朝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特別鳴謝
北京市朝陽區檔案館
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局
【參考文獻】
[1] “美麗朝陽”創新工作室著. 亮馬河上[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4, 10.
[2] 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志(1991年-2010年)[M]. 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志編纂委員會, 2016.
【招聘】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主筆、地圖設計師、視頻剪輯、三維動畫師、圖片編輯、商務策劃等,請在后臺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