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所大學,它借鑒美國高校“新生研討課”和二戰時期訓練海員的拓展訓練方式,從2015年起,為所有新生開設涵蓋歷史文化、藝術創造、人際交往、科幻懸疑、德國留學、入學體驗等多元化主題的課程,是國內同類高校中最早開設新生體驗課和研討課的高校。而今年,是這些課程開課的第十個年頭,課程數量也已從最開始的29門新生體驗課和11門新生研討課,迅速升級擴展到了如今的57門新生體驗課、90門新生研討課,課堂數量接近翻了三倍,其發展速度、發展規模、影響力及好評率在全國同類高校中位居前列。
新奇課表引爆新生話題
《嘻哈文化和音樂創作》《觸摸幸福》《打造完美人設——論明星如何營銷自己》《用C語言對話單片機》《大學數學聊齋》《當德國文化遇到中國式生活》......一群剛進入重慶移通學院的新生看著課表犯了難:“這么多有趣的課,太難抉擇了!”涉及多元多方面的新奇體驗課和研討課課表經常讓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驚呼,成為移通新生之間的“熱門話題”。
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這些五花八門的課程圍繞學生全面發展,以體驗、探索為目標,不僅讓新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新生體驗認知過程,強調教師的引導與學生充分參與和交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這樣的課程可以火爆到什么程度?作為移通學院綦江校區首屆新生體驗課和新生研討課教師,創意寫作學院教師王恒績仍然清晰記得當時的情形:“我站在坐滿了119名新生的教室里,發現上課期間不斷有學生自發地從隔壁抬來桌椅加座。”
王恒績希望通過自己的課程,不僅能讓新生們領略到文學語言的魅力,學會用文字編織夢想,更能在“說學逗唱”的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在課后,學生張曼跑到講臺前對王恒績說:“王老師,我沒想到大學課堂與高中課堂完全不一樣,我選對了學校!”
有趣課堂帶來全新體驗
通識教學部老師王妍在《觸摸幸福》課上與同學們討論什么是“幸福”。“同學們,舉起你們的右手,做一個‘OK’的手勢……”王妍的課堂互動性強,以游戲的形式,從心理學的角度,帶領同學們深入地觸摸“幸福”。“老師帶我們在課堂上做游戲,講解方式和我以前接觸的課堂不同,原來大學的課堂這么有趣。”學生劉漢君說。
盡管畢業許久,當再聊到新生體驗課時,2015級校友傳棃森還是十分難忘:“現在仍然可以回憶起當時上課的畫面,在《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大革命降臨》這堂課上,老師互動式的教學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刻板課堂,對于第一次接觸這種授課方式的自己來說感到很有趣。”
“打破對大學課堂的刻板印象”是重慶移通學院新生體驗課、研討課的一大目標。剛剛結束高考的大一新生們,對課堂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你講我聽”的應試教育階段,對于大學課堂“互動、交流、討論”的模式會存在陌生與好奇。
而新生體驗課、研討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選修課,它以“自由”“創新”的模式,重視學生的自身經驗,鼓勵學生對教科書進行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在課堂上的高參與感、強互動感能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進而幫助學生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轉變,引導他們自主發現、求證、創新。
強化學生思維能力訓練
“開設體驗課的教師都是學校各領域的資深教師,可以給新生提供不同領域的視角,體驗課打破專業界限,采用‘大班上課+小班討論’的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一起就某一話題充分研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靈感。”重慶移通學院校長助理劉枚說道。
作為第一屆研討課的開課教師,學校副校長孫璽見證了這一特色課程在十年之間的建設與成長:“新生體驗課、研討課的教學模式無論在授課方法、教學媒介、考核手段等諸多方面皆與慣常教學有很大突破和不同,這些課程多以探索和研究為指向,強調師生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孫璽認為新生研討課最有意義的是,為新生創造了一個在合作環境下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機會,架設了與教授溝通互動的橋梁,實現了與名師的近距離對話,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經過十年試探與發展,重慶移通學院新生體驗課、研討課已然成為學校一大專業教育品牌——學校通過體驗課、研討課,從多維度的教育主題、方向,向師生傳達創新自由的課堂氛圍,與不同背景的人碰撞思想,不光抓住專業教育,還要培養思維及綜合素質,全力助推學生的全面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