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米姐。
我到美國已經(jīng)一周了,用一個字總結(jié)過去的一周:累。
接下來我準備在美國住3個月,主要是陪女兒讀書,并在各地跟各路華人朋友交流,聊一聊現(xiàn)在移民美國的二三事。
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在國外長居,第一次是20年前,孤身一人去到愛爾蘭留學。而這次,是為了孩子。
小米是國內(nèi)五年級上完才過來的,按照美國的學制,她現(xiàn)在是初中一年級。美國的學制是這樣的:1-5年級是小學,總共5年;6-8年級是初中,總共3年;9-12年級是高中,總共4年。
這其中,高中四年是申請大學的關(guān)鍵時間,高中期間所有的行為表現(xiàn)、學業(yè)成績,都會成為申請大學的材料,如果想申頂尖的大學,幾乎是一點差錯都不能出。
所以美國人卷孩子的時間段,集中在高中。
換句話說,小米現(xiàn)在還有充足的時間去適應美國的教育。
我想把在美國的這段經(jīng)歷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將來打算到美國生活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信息。
當然,如果你已經(jīng)人到美國,或者是在其他國家陪讀,也歡迎大家私信和我建聯(lián),關(guān)于海外生活、孩子教育、身份規(guī)劃的話題,我很樂意和大家一起探討。
身份大bug,免簽并不萬能
小米能到美國讀書,并沒有我預想中那么順利。
老朋友應該知道,小米是愛爾蘭國籍,愛爾蘭是免簽美國的,所以之前我?guī)∶讈砻绹妫遣恍枰暾埡炞C的,直接買張機票就飛了。
但這次在申請學校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免簽入境美國之后,是不能轉(zhuǎn)學簽的。
也就是說,除非拿到美國身份,否則任何國家的孩子想到美國讀書,都必須申請學簽。
然而,申請學簽的過程并不是一切順利,8月中第一次面簽的時候,我們被拒了。
被拒的原因面試官自然不會說,但后來我分析了一下,是因為孩子不敢回答問題。
小米的英語不是很好,小學一直在國內(nèi)上的,沒有什么機會開口說,所以面試官用英語提問時,孩子一臉懵地看著我,一言不發(fā)。
我當時一著急,馬上幫著解釋了一下,簽證官才改用中文,但因為表現(xiàn)實在是不如人意,最終沒有讓我們通過面試。
這才有了第二次面簽,這次,我提前一周給小米做了培訓,也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jīng)歷,孩子面試時不那么緊張了,一切順利。
不過,從這次陪面試的經(jīng)歷,我也總結(jié)了一些美國學簽的面試經(jīng)驗:
1、簽證官向小孩提問時,家長最好不要替答,盡量都讓孩子自主作答;
2、美簽面試是可以說中文的,特別是低齡孩子的學簽;
3、大膽如實地回答問題,不會不懂的問題直接說,英語不好也直接說,然后說明自己就是去美國學習的。
開學僅三天,就被校長請去談話
來到美國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幫小米辦入學。這一周的經(jīng)歷,讓我親身體驗了美國學校,和國內(nèi)學校的很多不同之處。
第一,學校并不會讓家長過多干涉學校與孩子的溝通過程。
用校長的話來說就是:教小孩是學校的事,家長只需要做好配合,其他盡量不插手。
美國的學校有很多幫助孩子學習的工具,各種各樣的網(wǎng)站,學習資源都非常豐富。每個網(wǎng)站有特定的功能,孩子只需要登錄這些網(wǎng)站,基本就能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
學校很注重“孩子自己知道”這件事,而不是由家長“通知”。孩子有自己的郵箱,學校會通過郵箱,和孩子直接溝通。
學校給孩子注冊的郵箱
這和國內(nèi)大不相同,在美國,沒有所謂的家長群,也不需要家長幫忙給孩子拍照打卡,更沒有刷屏式地“收到”。
當然,家長也不是什么都不用干,學校也會留下家長的郵箱,通常是遇到比較重要的情況,學校會通過郵件和家長聯(lián)系。
說來慚愧,開學第三天,我就被校長請到學校去了。
原因是小米的語言問題。
校長很好奇,為什么愛爾蘭籍的孩子英語不好?
那是因為,小米3歲的時候,就被我?guī)Щ貒耍m然是以外籍身份在國內(nèi)生活,但上的卻不是國際學校,而是公立小學。
因為北京小學的入學政策中,針對7類人是給予特殊待遇的,每個區(qū)都會指定最好的那么幾所學校,預留出統(tǒng)招以外的名額給到外籍孩子。
所以小米在國內(nèi)上學的時候,英語對她來說,也是一門外語。
但奈何學校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并不濃厚,她也很少有機會能開口說,所以現(xiàn)在口語也不好,書面語也不好。
校長了解了情況后,叫我不用太擔心,這就要說第二個不同點:美國教育不流行“萬事提前做準備”,即使英語不好也不焦慮。
在國內(nèi)上學,家長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提前補課”這個動作,上小學之前要上幼小銜接班,上中學要提前把知識點都學會,英語、數(shù)學、物理、化學通常是補課選擇最多的。
但在美國可不是這樣,校長跟我說:一切交給學校,我們很有經(jīng)驗。
這次被請去學校,校長跟我分析了小米現(xiàn)在的情況,說學校會給小米多安排一些語言學習的課程,家長在家里也盡量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英語學習環(huán)境。
有一件事挺有意思的,我問校長,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英語,校長很認真地思考了10秒鐘之后,給我的回答是:玩游戲。
然后推薦了一個拼詞游戲《wordle》,和一個冒險游戲《我的世界》。現(xiàn)在好了,孩子找了正當?shù)睦碛煽梢悦刻焱嬗螒颉?/p>
第三個不同點,初中開始是沒有固定班級的,每天上課的同學可能不是同一撥人。
之所以這么安排,還是考慮孩子的學習進度和能力,比如小米,剛到美國,語言還沒適應,課本上的知識點也看不懂,跟本地的孩子一起上學肯定是不合適的,所以學校給小米排了很多ESL(可以理解為英語學習)課程。
等到語言完全適應了,學校會給孩子發(fā)送一個網(wǎng)站,孩子可以通過這個網(wǎng)站自行學習課堂知識點,還有課后練習鞏固知識點。
學校準備的刷題自學網(wǎng)站
老師也會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確定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后根據(jù)孩子的特長和興趣點,給孩子安排課程,這也是為什么,孩子在學校里不會有固定的班級。
這點倒是挺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孩子學了什么,我一無所知
不過,不得不說,這一周下來,我確實是不太適應,不安全感太強了!
比如,小米在學校上什么課,都是她跟counselor直接溝通的(這個counselor相當于國內(nèi)的班主任),我是沒有參與到其中的。
所以我不知道小米每天在學校里上了什么課。
再比如,學校不會發(fā)教材,也沒有讓我們買教材,基本上都是電子資料。學校里有一些紙質(zhì)的書籍,上課需要的時候就直接拿來用,但是下課了就要放回去。
所以,我也不太能知道她每天學了什么東西,學到什么程度。
以及,所有的作業(yè)、課程、溝通等工作,都是通過電腦進行的,學校要求小孩至少要有一個通信工具用來接收信息,這讓我有點擔心孩子過度依賴電子產(chǎn)品。
我知道美國學校是沒有排名的,也不會給孩子明確的學業(yè)壓力,在基礎(chǔ)階段會更注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強調(diào)社會交往、興趣愛好和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
但當自己真的參與到這個體系當中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看不清孩子的成長進度,反而更焦慮。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作為父母,我沒辦法精準把控孩子的成長路徑,但我會在她需要的時候,給她提供最強大的后盾。
下一期,我會跟大家講講我在美國落地安家的經(jīng)歷,希望能給打算來美國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如果你想了解關(guān)于美國生活、以及身份配置的更多信息,私信發(fā)送【美國】,來找我領(lǐng)取一份資料提前了解,如果你想跟我聊一聊,也隨時歡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