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聯儲降息,自去年以來,各界一直翹首以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期待大洋彼岸降息后,中國這邊可以為流動性寬松提供政策空間。
果不其然,美國方面剛宣布降息,中國決策層立馬開啟一系列流動性釋放動作:包括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常備借貸便利和逆回購利率。
而讓人意外的是,決策層還史無前例地允許銀行資金進入股市、央行甚至可以低息貸款給銀行買股票。
更進一步的,降低存量房貸款利率等政策工具也緊隨其后相繼出臺。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讓市場歡欣鼓舞,股市已通過連續暴漲做出反應。而整個中國經濟是否有望就此徹底走出陰霾、強勢復蘇,接下來的半年到一年時間尤為值得觀察。
當前經濟困局的癥結所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場信心與預期不振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來高速增長,最大的驅動作用是內外需求。其中內部來講,包括海量基建投資、大規模城鎮化以及全民生活水平提升帶來的內需;
外部,則是中國充分融入經濟全球化后成為“世界工廠”,建立了首屈一指的完備制造業體系,持續為全球提供質優價廉的各類原料、產品和服務。
內外需求“雙輪驅動”,讓中國經濟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里突飛猛進,直至近十年以來開始逐步進入中速增長的“新常態”。
這其中基礎性的因素是有效需求降低和不足。更進一步地,可以分解為城鎮化進入中后期導致房地產需求不足,進而影響地方“土地財政”及政府投資與購買力度,再進一步影響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和居民收入,形成負向循環。
此外,地緣政治等方面影響,導致外企、外資、外貿等拉動經濟的外部驅動力顯著減弱,以及三年疫情的影響,更加挫傷經濟與收入,讓負向循環更為加劇。
有效需求不足,疊加不斷放大的產能,導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市場價格和企業利潤不斷縮水,市場信心與預期也長期低迷不振。
本輪政策大調整的方向、路徑和力度:多維度提振信心與有效需求
這次政策大調整的方向、路徑和力度已明確: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
這其中的政策邏輯,表明決策層深刻認識到美國長期高利息壓迫、導致中國經濟流行性受困,以及房地產和資本市場這兩大匯聚全民財富最重的市場長期低迷不振,是當前提振市場信心和刺激有效需求亟需破解的癥結所在。
自1998年以來,房地產在長達20多年時間里,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鏈接了近百個行業,關系數億人的就業和收入。
房地產如火如荼、地方財政日進斗金,進而為地方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是過去20多年來重要的“內循環”發展邏輯。
但隨著城鎮化進入下半場,以及經濟下行和房價預期弱化等多因素疊加影響,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行,全國各線城市房價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居民購房熱情顯著降溫、地方“土地財政”模式難以為繼。
資本市場方面,中國A股市場“牛短熊長”、長期低迷,無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于支持實體經濟和提升居民財富的作用。而美國及亞太周邊資本市場卻異常紅火,這與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顯然不符。
因而,穩住房地產市場和搞活資本市場,是盤活整個經濟基本面、促進流動性正向循環,以及提振市場信心與預期的重中之重。
強力流行性支持下,經濟“弱復蘇”可期
本輪以降息降準、引導多種資金入市等為主要手段的政策組合拳,對于打破跌跌不休的資產價格下行趨勢,必然能起到“強心劑”作用。
但房地產、資本市場以及整體經濟的復蘇程度究竟能有多大,仍有待觀察。
這其中,對于房地產,決策層的目標也只是“止跌回升”,表明意在托底房價而非有意抬高價格。
客觀來講,在房地產市場日趨飽和、投資屬性降低、居民杠桿率較高背景下,房價的提升也缺少根本性動力。能夠確保房地產價格穩定,托底居民財富和金融風險可控,是較為現實的目標。
再來看資本市場,由于二級市場本身的高流動性和情緒性因素影響,市場短期在增量資金和市場預期驅動下可以快速拉升,但中長期在經濟基本面尚未得到改善情況下仍面臨估值和基本面考驗。
就整體經濟而言,流動性的釋放、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反彈,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經濟開啟“弱復蘇”進程,包括消費、投資的階段性企穩回升。
而復蘇的持續性以及力度,也仍有待于對有效需求和市場信心的進一步刺激,包括是否會進一步釋放流動性、推進市場化改革、通過大幅減稅增加居民收入,以及外部地緣政治環境的改善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