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山回到749局,隊友飛到空中拉下“歡迎光臨”的條幅,基本上就是在告知觀眾“謝謝惠顧”了。
文/龐宏波
《749局》離雄霸市場越來越遠了。
預售“瘋”了,首日“爆”了,口碑“垮”了,相信這幾天沒有人能完全體會陸川的心情。作為中國電影市場上個周期遺留的大片項目,最終被電影局提到了國慶檔救場。但是成功帶火一天大盤后,《749局》就已經因為糟糕的口碑在市場被腰斬。
7月份,在《抓娃娃》上映期間,陸川導演發微博稱低質強堿性搞笑片雄霸中國電影市場是文化的悲哀。10月份,當投資成本極高、八年坎坷最終匆匆上映的《749局》遭遇潑天群嘲,陸川導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有什么事沖我來”。
當然如今《749局》的背后不否認有沒看片跟風黑的“路人”,這部電影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強酸性科幻片”。但就此怪罪市場,怪罪觀眾,其實也只是一種逃避而已。
從陸川導演公司第一次看片就提到,這部影片必然會是一部爭議性極強的電影。視效強弱還可以討論,電影在敘事層面的匱乏和搖擺注定了這部電影不會被所有人接受。從產業情感出發,希望《749局》起碼能在市場有所收獲,也希望強視效電影能夠供給市場,豐富觀眾的選擇。
但上映引來如此大的爭議,遺憾的是并沒有看到陸川從導演視角對電影劇情層面進行更多的解讀,從而消除觀眾對電影的疑問。反而是在微博上發出“連環炮”,認為觀眾“愛得越深,要求越高,責備越狠”。
這其實是陸川陷入了典型的“苦勞陷阱”,觀眾用腳投票,看的是結果而非過程。
1
—八年創業,苦勞不等同于功勞—
有時候自憐就會催生出自戀。
今年4月份,《749局》經過補拍徹底殺青。陸川發微博稱:八年一直拖著這艘船,終于可以靠岸了。隨后,陸川接受了一次媒體采訪,在自述中可以看到大量關于電影制作的細節。
八年時間里,起于“不差錢”的電影產業高峰,聘請過人均時薪2萬美金的好萊塢五巨頭,也讓曾制作《沙丘》《阿凡達》等巨制的英國著名視效公司Dneg將一半制作費轉換成海外發行投資份額,成為其亞洲唯一一部投資電影。
但隨著產業暴雷,電影資金鏈斷裂。陸川先是自己填補窟窿,隨后又漫漫“打工”,通過拍廣告、拍劇來為《749局》“續命”。終于從殺青到現在,五年時間才最終讓《749局》走到了觀眾的面前。
從個人層面,這對陸川自我成長是一種“極致鍛煉”。《749局》所遭遇的困境值得同情,所以當《749局》最終定檔,實際上產業內大多人希望電影能夠贏得市場認可,為這個項目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但是從市場層面,觀眾不應該為《749局》八年的“磨難”買單。同樣有相似經歷的《封神第一部》去年在市場的結果就截然不同,二者的差異一方面在于《封神第一部》有一個能讓當下觀眾可以理解且能夠帶入的故事。另一方面在于烏爾善本身的“克制”和“聽話”,在一些營銷上能夠滿足普通觀眾的情緒。
反觀《749局》和陸川,就過分陷入到了“八年創業,終將揚眉吐氣”當中,這讓自己的自憐在首映口碑的吹捧中深化成了自戀。
實際上觀眾對于這類“庫存項目”預期已經足夠低了,但凡能夠在及格線以上,都會因為“反而還不錯”收獲奇效,難道這樣的要求還高嗎?因為預售和首日票房的領跑,大量差評撲面而來,二者的分裂讓陸川自然認為電影是被“黑”了。可是陸川有做什么?有針對性的對觀眾不理解的劇情進行輔助解釋嗎?還是一句“有什么事沖我來”就可以讓輿論止步?
2
—跑偏的749局,沒有超自然只有打怪獸—
觀眾最忌諱的是“上當受騙”。
實際上很多觀眾對《749局》的期待在于對超自然現象的獵奇,觀眾從一開始就希望看到的是一部在鮮為人知的749局里究竟藏著什么樣的“超能力人群”,這里研究過什么樣的“超自然現象”。
可以說,觀眾抱著的是一種“現實主義”期待。然而《749局》里的749局僅僅是一個“機構”,和“現實”并不掛鉤。
因為審查等多種原因,電影并不能強調749局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機構,這一點無可厚非,大部分觀眾能夠理解。但是《749局》從頭至尾都不是一部有一定現實基調的影片,它的本質就是一部“怪獸電影”。
從馬山回到749局,隊友飛到空中拉下“歡迎光臨”的條幅,基本上就是在告知觀眾“謝謝惠顧”了。因為即便再超自然、再超能力,一個正常人都想象不到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飛。
從“歡迎光臨”之后,觀眾所期待的749局和電影里的749局就徹底分道揚鑣。電影里翼族、零號生物、變異的動物、馬山的翅膀、被踏平的城市,一切都和科幻有關和現實無關。
但是因為電影在營銷上一直保持“神秘”,又因為陸川本人多次透露自己第一份工作在749局的現實經歷,都勾起了觀眾的獵奇心。但電影并沒有興趣去呈現“超自然”,而只想去營造“超現實”。
導演所希望傳達的和觀眾所希望滿足的,實際上在電影一開始就發生了非常大的錯位。且不說電影在劇情上多處不合理的地方,單就馬山酒吧里背上長出翅膀這場戲,在導演的視角里這應該是馬山“少年成長”的一次轉變,他依然被眾人嘲笑是“怪物”,但他卻終于要飛了。這場戲起碼從情緒上是一種重頭戲,理應讓觀眾感動。但是觀眾忍受了一個小時,馬山長出翅膀,酒吧的普通人不但不害怕反而嘲笑,簡直荒唐又離譜。
導演所希望觀眾“感動”的,恰恰是觀眾所“厭惡”的。即便是科幻片,普通的觀眾也希望電影里有的是現實中正常人類擁有的真實情感和正常行為,而不是完全懸空的設定和表達。
雖然國慶檔才剛剛過去三天,但是《749局》的命運可能并不會太好。也許對于陸川來說,多年后同“八年創業”一同涌上心頭的還有“一半好評一半差評”的困惑和不解。陸川當然不解,因為觀眾不理解電影因為特效太“難”了,導演八年打工太“苦”了。但觀眾似乎也沒必要理解,當觀眾手中的電影票沒有值回票價的時候,罵只能認。
你花錢了,觀眾也花錢了,公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