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樓
硚口漢中街長壽社區,一棟筒子樓火了。
“每周末好多人來爬上爬下,還有外地來的。”住這里的阿姨說,還有人拖著箱子來,帶著好多衣服。
這里是《人生大事》取景地,被人們叫做武漢鴛鴦樓。
打卡的人在全網各平臺發照片,夢核、極簡、膠片復古,角度找得好,似乎什么風格都可以駕馭。
這棟樓我去了,兩棟筒子樓緊挨著,中間留著一條縫,數十根竹篙跨過一線天,掛著各色衣物,樓體很舊了,被油煙熏得漆黑。
兩棟樓共用一個樓梯,樓梯懸空,上下樓就走在半空中。
鴛鴦樓太火了,長壽社區那一棟滿足不了打卡的熱情,在武漢找鴛鴦樓成了一股熱潮。
鴛鴦樓通常是兩棟緊挨著的房子,形制相同,中間有天井采光通風,內部格局如迷宮,兩棟樓共用的空中樓梯游走在陽臺之間,形成一個折疊的小世界。
說人話:把樓梯去掉,這就是兩棟普通老房子。
我問了幾位建筑師朋友,他們說這種建筑形式可能源于1920年代的蘇聯式建筑,青山紅鋼城就有這樣的房子。
武漢鴛鴦樓多建于1980年代,可以說是鴛鴦筒子樓,有的兩棟樓之間的樓梯還是住戶自己掏錢做的。
人多了要地方住,把梯子掛在樓體外面,內部就能多騰點空間出來。也有的搞成鴛鴦樓是為了適應地形高差,還有的純粹是為了兩棟樓之間來往方便。
安靜小區、仁壽路的火柴廠、蘭陵路的洋房、黃興路的里分、萬松園、司門口……武漢很多老社區都有鴛鴦樓,每一棟都有點不一樣。
長壽社區的鴛鴦樓九層高,兩棟加起來,每層住著13至18戶人家,房型從單間到三室一廳不等。住戶劉爹爹說,這是一棟還建樓。
這棟樓的天井很深,陽光透不下來,下午,只有上三層能曬到太陽,劉爹爹住上三層,可以種花,有時還會搬出椅子來沐浴上層獨享陽光。
梯子設在中間,就是為了讓樓更能裝,1980年代,漢中街拆了一些私房建商場,街坊全部被安置到了這里。“兩棟樓里面搞個常規樓梯,少住十八戶人吶。”
這樓房間密集,單間多,這些年原住民陸續搬走,新住進來的扁擔多,改造給扁擔住的房間就叫扁擔房。有段時間,三樓一整層都是扁擔房,扁擔把桌子搬到天臺上,晚上一起喝酒打牌。
有的扁擔年紀大了扛不動了,也不回老家,覺得這里比老家熱鬧些。
黃興路和中山大道路口邊,有一條沒有名字的巷子。這條巷子中密集的樓梯盤旋交錯,仿佛蜘蛛網一般。
“這里原本是高級聯排別墅,每棟只有一戶。”巷口的小食店老板說,“我來的時候,這里已被改成‘團結戶’,原來資本家的一個客廳,要分給幾戶人住。”
歷經幾代人繁衍生息,本來就擠的房子再加蓋暗樓,原來的空間結構就被徹底打亂了。要通過房子內部的樓梯進出,那就得從好幾戶人家里鉆來鉆去,不方便。
在這種地方,每一棟房子都是“盜夢空間”,到處是樓梯,左手一架木梯,右手一架鐵梯,或者干脆把梯子懸在外墻。這些樓梯大多是住戶自行加建,把老房子切成一塊塊迷宮單元。
黃興路的空中樓梯是街坊提議修的,不占用居住空間。至于房子里頭原裝的樓梯,拆了,拆出來的地方再住兩戶人。
有的樓頂天臺隔成一單元一單元,互不相通,這一小塊是他家的花園,那一小塊是另一家布置的茶館,它們各自都有梯子。
蘭陵路上,網紅巴公房子對面就有一對鴛鴦樓,藏在“讓定制”西裝店后頭。
兩棟建筑之間有連廊互通,其中一棟是高氏老宅舊址,曾住著醫生世家。另一棟是俄國總會的舊址。空中樓梯應該是后來加的。
這種鴛鴦樓在武昌蛇山北坡很常見,山坡上,幾百棟老房子被樓梯連廊“鐵索連環”,你家陽臺通向我家一樓,還有梯子通向公共天臺,上面擺著麻將桌。
洞庭街上,巴厘龍蝦對面的立興洋行舊址后面也有一座鴛鴦樓,樓梯后面是紅磚拱門,樹影婆娑,很出片。
這里的樓梯是粗糙的水泥材質,與洋行內部精致的紅松木樓梯反差很大,感覺也是加建。
但旁邊修自行車的爹爹認為樓梯是原裝。他在這里住了五十年,說這房子也不是每個角落都光鮮,這個地方是后面堆雜物的倉庫,不用見人,樓梯用混凝土也合理。
“這里以前還挺漂亮的,剛搬來旁邊水渠里的水幾干凈。可惜我們不懂,都填平了。”
俄羅斯方塊
解放大道黃石路口安靜小區,遠看像一片規整的四方形盒子,走近才發現,這些盒子都是鴛鴦樓。
高處俯瞰,這些樓呈井字形,樓中間有一道透光的縫隙,樓梯設置在這些縫隙間。縫隙中間有人加蓋廚房,像俄羅斯方塊落下來卡住了。
這些樓有空中平臺,連廊相接,每個小塊空地都沒浪費:小孩的滑梯、老人下棋的地方、小花園。
乘涼的街坊介紹,安靜小區是武漢最早的小區之一,1980年代就有了,在他們眼里,當時武漢其他成片筒子樓還不夠格叫小區。
小時候,我最喜歡爬的那棟鴛鴦樓就在江漢三路的菜場旁邊,它的樓梯豪華,有兩道,左右交錯,街坊可實現左下右上。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曾住在那里。當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火爆,我們班上的同學都跑去他家玩,把那里想象成霍格沃茨城堡,一人拿著一根樹枝,充當魔杖。
現在再去,那個同學早已搬走,多數原住民也是如此,整棟樓大多數是租客,晾曬衣服的竹竿上,我看見了美團、餓了么還有環衛工的工作服。他們也在熟悉的平臺上種花,擺放舊家具,閑暇時享受陽光。
那曾將我們帶入魔法世界的樓梯,現在已被銹跡斑斑。
我和攝影師從租客身邊經過,他們似乎習慣了,笑著打招呼:“我們這房子,蠻好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