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件事挺魔幻的,并且又一次把大家的三觀震得粉碎。
01 貶值到谷底的學歷
今年6月,深圳市坪山區文化廣電旅游教育局發布了一則平平無奇的招聘啟事,公開招聘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工作人員。
這里劃個重點:招聘的是沒有編制的編外人員。雖然只招聘16人,但報名人數卻高達4506人。相當于錄取率只有0.35%。
如果你以為這么個清水衙門的編外崗竟然有這么多人報名已經足夠讓人震驚的了。但別急,后面你的三觀還將再次被撕碎。
因為打開入圍面試名單的Excel,萬萬沒想到,是一水的985/211畢業生,而且大部分都是碩士畢業。
更炸裂的是,里面竟然還有個清華本的妹子。
這個妹子1991年出生,離35歲的考編大限只剩下兩年,自然是任何機會都不能放過。
至于為什么這么多名校畢業生來卷一個編外崗,那自然是這個崗位比其他崗位更“優秀”。
也更加佐證了體制外求職市場和生存環境的瑟瑟發抖。
就單說一勞永逸和旱澇保收,就沒幾個體制外的崗位能PK。
年輕人們也想明白了,與其為了高薪去朝不保夕的私企里“折壽打工”,不如一開始就恰上一碗能吃到老的安穩飯。
雖然可能味同嚼蠟,但也好過最后連碗都沒有。
畢竟,今年8月的全國16-24歲的勞動力(不包含在校生)失業率高達18.8%,創下這一數據優化統計口徑重新發布后的新高。
這接近20%的失業率,意味著大約每五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全職兒女”。
而打開各大招聘軟件一看,也難怪青年失業率這么高了。
剛畢業的嫌你沒經驗,有經驗的又嫌你歲數大。沒過30的怕你結婚生子,已婚已育的又怕你不能全心工作……
這還不說有工作的牛馬們天天拖著疲憊的身軀996,被領導和客戶輪番PUA,最后依然逃不掉被辭退的命運。
所以干脆考公考編,一步到位。
這也導致,近幾年國考、省考,甚至沒有編制的“臨聘”人員的報名人數都在暴增,招錄比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據揚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消息,今年揚州市掀起社工職業資格考試報名熱潮,報名人數同比增長216%,并共有2772人通過了今年的社工考試,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而據2021年的數據顯示,清華北大的八成畢業生,都進入了體制內工作。同時哈佛、斯坦福等海外名校的“留子”們也紛紛涌入體制賽道。
不僅僅是公務員、事業編、社工等崗位搶手,壟斷性大央企這種“類編制”的鐵飯碗同樣一崗難求。
去年,中石油校招的一個行政崗,有819人報名,470人通過審核,而且是一水清北等國內名校和海外名校的畢業生,內卷到發指。
但能上岸的終究是少數人,大部分人只能充當分母,在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中產生自我懷疑。
畢竟在如今這個時代,即便你出身985,甚至是C9、清北,也并不代表在踏入社會后能一馬平川。
根據教育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2024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同比2023年增加了21萬。
這一增長趨勢自2018年以來一直持續,當時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超過800萬,到2021年已超過900萬,達到903.8萬。
2022年,這一數字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達到約1076萬。
大學生從二十年前的280萬人,一頓狂飆到現在1179萬人,無論如何也談不上稀缺了。不稀缺的東西肯定是要不上價,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和藤校,可是絕大部分人是真的考不上。
伴隨著學歷貶值,大家又開始加碼考研,但碩博士一樣不好找工作,畢業后的工資,也不見得就比本科強。
而即便是卷到了清北碩士,專業不討好,依然無“單位”問津。
沒日沒夜地學習、考試,累死累活20年下來,可能最后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更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
毫無疑問,在步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后,學歷正在以光速貶值。
02 學習不好竟然是種“病”
雖然已經有種種跡象告訴我們,名校畢業≠高薪厚祿。但這屆家長依然在“雞娃”這條賽道上越跑越歪,甚至跑到了醫院里。
最近,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推出了一個令家長們大開眼界的特別門診,而且剛一推出就預約爆滿。
這就是——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掛號費316元。
服務對象寫的也很清楚,其實就是針對數理化的學習困難戶們開設的。
這類門診其實一直都有,都屬于“學習困難”門診的范疇,比如:閱讀障礙、書寫障礙。
雖然在服務說明里,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把知識點羅列得清清楚楚,但這并不是一個“補課”門診,而是歸屬于心理和精神學科范疇的。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諸如A娃(ADHD多動障礙及注意缺陷)、阿斯伯格綜合癥等名稱。
這類孩子大多會因為心理或者病理性的原因,即便很努力地學習了,但在某方面仍舊會落后一些,在普通學校學習和日常生活也會比較吃力。
而學習困難門診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孩子和家長摸清原因,并在適當的階段進行相關干預。更重要的是緩解親子關系,讓孩子能夠被家長、被老師所理解。
不過,把學習障礙細分到空間與數學這個類目的,確實是鳳毛麟角。不得不說,魔都又再一次走到了全國前列。
家里有正在上中小學娃的家長都知道,雞娃主要有兩大主流賽道:一是數學思維;二是英語。相對而言,語文則很少補課。
而在這其中,數學的內卷程度最為激烈。
各種奧數班、競賽班層出不窮,數學也被老師和家長們奉為檢驗真學霸的最佳試金石。
所以,如果在這么重要的數學學習上成績不佳,那家長們自然免不了焦慮。有需求就有市場,“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也就如此應運而生。
但我們深挖一下,數學學不好真的是一種病嗎?真的需要治療嗎?
眾所周知,我們人才篩選機制的總指揮棒是高考。
而當前的基本盤則是:中考五五分流,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本科三七開,但考上本科好像也沒啥卵用;那就繼續考研,總算985畢業,一回頭,人家要第一學歷985……
所以整個社會對于孩子的評價體系非常單一,那就是學習成績好、能考上名校。
這就導致中國家長長期以來形成一種“思想鋼印”:所有不利于學習和應試的行為、習慣、愛好,都是在浪費時間,甚至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病”。
但一種機制被設計出來,天生就會適配一些人,不適配另一些人,但并不意味著這些人“有病”。
我們再拿A娃舉例。這原本是一種神經發育缺陷,表現為注意力無法持久集中、過度活躍和情緒易沖動。
可見這每一條“癥狀”都和“應試”不兼容,和中國青少年的整體成長評價體系不適配,所以在老師和家長心目中,這類孩子成為了“患者”。
即便是“沒病”的孩子,最終能考上本科、甚至是985的孩子依舊是少數。
因為高考本身就是一場是排位賽,結局是注定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輸家。
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2023年的本科錄取率為38%。另據有數DataVision的數據顯示,2022年“985”錄取率僅為1.38%。
退一步說,即便卷上了985,甚至是C9和清北,孩子們未來的人生就能收獲一片坦途了嗎?
大概率不是。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即便最后卷成了人人艷羨的985碩士生,但萬萬沒想到自己踏入社會的起點卻是一個編外崗。
而即便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清水衙門,還有成千上萬的名校生跟你一起PK,你說魔幻不魔幻?
所以時代發展到了今天,地球都知道的主流賽道未必就是好賽道。
如同《人類簡史》所提到的,基因突變是生物進化的基本驅動力之一。如果基因一直循規蹈矩的復制遺傳,人類也不可能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主導物種。
03 學渣≠社死
既然卷學歷這件事的性價比越來越低,為啥家長們還是執著于此呢?
因為普通家庭手里的牌真的不多,沒錢、沒資源、更沒有信息差,只知道一條所有人都知道的“明路”。
卷未必能卷不出來,但不卷基本就等于輸,所以只能被裹挾著往前走。
而且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即便你堅定不想雞娃,但很難不被各種帖子、社群、以及同學家長所左右。
可學渣從來都不等于社死,也不等于不上進,只不過是高考這套評價體系下的“落后分子”。
比如:草根出身、沒上過學的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早已身家過億、財富自由,絕對是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
所以考不上好大學、好中學不是啥大事,也別太擔心,學歷貶值是板上釘釘的。
人生的路還很長,翻盤的機會也多的是。
如果在卷學歷這條賽道上敗北了,那接下來最重要的事就是去找找自己最擅長的“比賽”,并盡可能在那里勝出。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特別擅長并且遠超別人的賽道,一旦找到并且踏上去了,你就贏了。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走過了吃飽飯、穿暖衣的階段。接下來社會的發展路徑一定是越來越多元的。
擁有14億國民的超級大國一定有很多細微和小眾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如果你能滿足這些需求,提供稀缺的服務和價值,一樣能得到超額回報,不一定需要那張文憑。
再退一萬步來講,我們人生的意義從來都不是逆襲改命,別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太死。
你拼盡全力也抵達不了的羅馬,有的人就出生在那,所以這些無謂的攀比只會讓你無限內耗,沒半毛錢價值。
而如果你已經是身為人母、人父的家長,要做的就是做好副駕駛:
完善自己的認知,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態,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支持他們在自己的版本里發光發熱,千萬別去搶孩子的“方向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