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是人類不敢養的,除了小孩。
最近一位網友在家中墻角發現了一灘令人頭皮發麻的不明物體。
第一眼我還以為有人把胎盤甩墻上了:
下面評論區里一位熱心網友科普道:
“這是黏菌,我家娃之前當寵物養過,愛吃燕麥。”
「黏菌」「寵物」「吃燕麥」
上一次看到如此陌生小眾的文字組合還是 國足 世界杯 出線。
「黏菌」這家伙神似毒液,猛看就像一坨口腔黏膜堆在一塊。
每一雙目睹過它芳容的眼睛都感覺被天使尿過一樣。
“第一次在家看見這東西我以為被外星生物入侵了。”
這種讓人感覺只會存在于游戲里,到處寄生的粘液怪很難讓人跟“寵物”兩字聯系在一起。
但就像你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女孩洗澡時會站著噓噓一樣,現實中飼養黏菌的玩家遠比你想象的多。
在小紅書上「黏菌寵物」的詞條瀏覽量近150多萬。
某寶上也有大量活體黏菌寵物在出售:
黏菌,一種神秘的生物。
這哥們在互聯網上背負的傳說之多,可以直接納入山海經:
“它跳脫三界之外,不是動物、也不屬于植物、更不是菌類。”
“它擁有720多種性別。”
“雖然沒有大腦,但卻擁有智慧,有學習能力。“
“當黏菌發現自己被當寵物飼養之后,直接會選擇自殺....”
堪稱 生物界中的孫悟空,寵物界中的克魯蘇。
圖/博主@曳尾菌
關于“黏菌自殺”的傳說,職業黏菌玩家 @曳尾菌 給出的科學解釋為:
黏菌平時喜歡躲在縫隙中,一旦遇到合適條件便會爬出來產孢。
產孢同時母體死亡,留下黑乎乎的一片“尸體”,讓主人誤以為它自殺身亡了。
有些生物生來就是被罵的,比如男人。
而有些生物生來 就是被玩的 ,比如黏菌。
如果你問養這一坨拔絲紅薯嘔吐物有什么意思?
我勸你小聲點,因為黏菌有思維,它聽見了會難過。
「黏菌」是一個龐大家族的統稱,被作為寵物飼養的多為
多頭絨泡菌。
伺候黏爺是一件很培養耐心的事,你需要注意溫度、保持濕度、還有遮光。
一位養了半年多黏菌的玩家告訴我:
當他第一次看到菌絲在培養皿中醒來,伸出小觸角尋找食物的樣子,突然覺得這個軟乎乎、黏唧唧的小家伙真的很可愛。
黏菌很害羞,甚至有點怕人。
跟我小時候差不多,家里來人我第一件事就是 躲起來。
“養黏菌可以讓我從高緯視角觀察一個生命體,這很上帝。養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玉皇大帝。 ”
飼養黏菌除了能觀察它們吃燕麥、啃蘑菇以外
你甚至可以訓練它畫畫、走迷宮。
黏菌進食白玉菇 @曳尾菌
黏菌作畫 @曳尾菌
訓練黏菌走迷宮
黏哥不但會 學習,它還具備超乎尋常的路線規劃的能力。
2010年,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 Atsushi Tero 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
團隊用燕麥片替代城市,在培養皿里讓黏菌繪制了東京鐵路系統的線路圖。
結果黏哥用26個小時繪制出的東京鐵路系統,和人類數年反復試錯修建出來的鐵路網相差無幾。
黏菌這哥們也許天生就是干外賣的料。
左邊是人類造的東京鐵路網,右邊是黏菌路線
英國西英格蘭大學非常規計算中心主任 Andrew Adamatzky 教授也做過一樣的實驗:
他將 麥片作為城市 ,然后讓黏菌在地圖上 自己設計行進路線。
下面是黏菌正在設計西班牙國內高速的情形:
最終,黏菌設計出的高速路線和西班牙現有路線也高度相似。
黏菌甚至還可能擁有 記憶。
2013年西英格蘭大學研究非常規計算的埃拉·蓋爾(Ella Gale)發起了一項實驗來探索這種生物的智能性。
蓋爾將黏菌放在 64 個微電極上,并放了一些燕麥片。當黏菌穿過電極向食物移動時,會產生電信號,蓋爾會將這些電信號轉換成聲音頻率。
之后,該團隊使用由漢森機器人公司制造的女性朱爾斯機器人重現了黏菌的信號序列。
“我們發現,黏菌擁有一種分散的低級智能,大量黏菌可以形成記憶,它們的工作原理和大腦很相似。”蓋爾這樣說道。
目前人類對黏菌這個生物的了解還相對較少。
但以黏菌目前的表現來看,它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希望有朝一日,黏菌能代替我上班,晚上回來給我做飯。
加油,人類。
加油,小黏菌。
作者|保安007
“我看好你!小黏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