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毛澤東軍事文集》,毛主席、周總理、任弼時、朱老總、彭老總、賀老總和劉帥、徐帥《年譜》等文獻/史料:
公元1936年10月下旬前,紅軍三個方面軍于甘肅會寧、寧夏西吉先后會師。
21號,南京國府在隴右組織15個師、略20萬人發起“最后一擊圍剿”;僅兩天,南敵即消耗紅二、四方面軍兩個團,擊穿我防御陣地/戰線;以中央軍胡宗南、關麟征、王均和毛炳文部10個師為骨干,賡續向北、黃河右/東岸長驅直入,縱深攻擊、“步步緊逼”尾擊,圖謀“團滅”我一、二、四方面軍。
我《寧夏戰役計劃》實施/執行之戰場條件盡失……。
25日凌晨,紅軍李先念/李主席、程世才部于黃河靖遠段“虎豹口”渡河點搶先西渡得手;當天午后,紅軍總部下達“朱德、張國燾和彭德懷”聯署的百五十八號《命令》一一不過,彭總當時便公開申明“聯署電報無效”,其理由是:該電報發出之后、方拿給他過目…。
總部《命令》的宗旨是:部署一、四方面軍主力西渡,部署二方面軍向南防御;但是,毛主席、周總理“否決”了總部百五十八號《命令》之部署。
軍委《擊破南面之敵的部署》核心精神是:反圍剿第一、先打南敵;“在南敵確實受嚴重打擊后”再行攻寧。
在朱總、彭總和徐海東努力下,總部于27號五時下達至四方面軍徐、陳《命令》:“毛周電令,目前作戰重點,系注意擊破南敵,停止追擊。我各部應即遵照這一指示執行……。”明確除9、30兩軍渡河外,其他各軍須轉入反圍剿作戰。
28號七時,朱總、彭總和徐海東于“一天一夜”的緊張忙碌之后,以“彭德懷”名義向軍委毛主席、周總理報告《海原、打拉池戰役計劃》…。
當天,黨中央和軍委即批準《海原、打拉池戰役計劃》;同時,還決定組織紅軍前敵指揮部,任命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委、劉伯承為前敵指揮部參謀長(因負傷未到職),全權統一指揮黃河右/東岸三個方面軍的八個軍進行反圍剿作戰。
在那年月,編入“彭前指”作戰序列的部隊分別是:
一方面軍:1軍團聶帥/左權部,15軍團徐海東/程子華部;
二方面軍:2軍團賀龍/關向應部,6軍團王震/陳伯釣部,32軍羅炳輝部;
四方面軍:4軍陳再道/王宏坤部,5軍董振堂/黃超部,31軍蕭克/周純全部。
這是信史記載上,彭老總首次“掛帥”三個方面軍……。
【注示:5軍董振堂/黃超部因“不知情”、奉張氏電令西渡而未實際加入“彭前指”作戰序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