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有人站出來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建議:“凡是扶了老人被要求天價賠償的,都必須按照敲詐勒索罪起訴。即便不能夠判刑,也要高額罰款,進行嚴懲!否則,訛人亂象永遠得不到解決,做好事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扶!”這句話讓中國人的道德觀起碼倒退了幾十年。現在路上看到摔倒的老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敬而遠之,以免被訛。
可是這樣的社會太冷漠了,如果有一天倒在路上的是我們的父母或者我們自己,也沒有一個人上前來扶,那該多絕望?
所以,李玫瑾教授站出來,她認為防止訛人不能靠道德和良心,而是應該靠法律來懲治訛人者!
如果事后有證據證明扶人者被冤枉,那老人家屬不分青紅皂白開口要錢,就應該按“敲詐勒索”來處罰他們。哪怕不能判刑,也應該罰一大筆錢!
此事引發了熱議,有網友說,關鍵是法官的判案水平,“不是你撞倒的你為什么要扶他”,碰到這樣的法官,沒辦法啊!
也有網友說,這還不夠,畢竟還會有很多人因無證據而被冤枉,應從源頭做起,即采取疑罪從無原則,既然無證據是我撞到的我就應當免責,但若將來對方有證據證明是我撞的,而我說謊了,也應當重罰于我!
還有網友說,中國的法律明顯不健全,一個拐賣婦女兒童的罪犯判罰太輕,而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比保護人還重要。
一、那么,為什么扶老人容易被訛呢?
首先,這種行為本質上反映了社會誠信體系的缺失。在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應該能夠相互信任,當有人利用他人的善良和同情心來謀取私利時,這種信任就受到了破壞。
其次,媒體的報道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種現象。雖然媒體報道的目的是為了揭露不良行為,但過度的報道可能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然后抱著不訛白不訛的心理紛紛效仿。
另外,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某些情況下,即使被揭穿,訛詐者也可能因為證據不足或者法律制裁力度不夠而逃脫懲罰。這種情況進一步鼓勵了不良行為的發生。
二、那么,怎么避免訛人的現象發生呢?
我認為,要解決扶老人被訛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對訛詐行為的打擊力度。法律的威懾力不僅能夠遏制不良行為,也能夠為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人提供保障。
如果凡是出現訛人,老人有退休金的取消你退休待遇,子女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的一律勸退,子女開工廠,做生意的一律吊銷你的營業執照,子孫三代不準參軍考公務員,你說還有人敢訛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