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Astoria
編輯丨歷史國編輯部
如今,說起葡萄牙,最先被想到的可能是蛋撻。在里斯本河畔的貝倫(Belém)區,貝倫老點心坊(AntigConfeitaria de Belém)的在旅游旺季平均每天能賣出4萬個蛋撻。蛋撻在葡萄牙被稱為“pasteis de Belém”或“pasteis de nata”。在葡萄牙,酥脆的撻托上不僅有絲滑、頂部略微焦黃的香草味蛋奶布丁,還撒有細砂糖和肉桂。
這家小店離里斯本的海港很近。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擁有海上最大的船只之一,這些船每年都會從里斯本的海港出發遠航,有時數年才歸來。在出發之日,葡萄牙國王、王室貴族、教會領袖以及成群結隊的市民都會聚在港口歡送。在葡萄牙艦隊的歷次遠征里,最著名的莫過于達·伽馬在1497~1499年打通印度航路的冒險之旅。《葡萄牙的發現》(OsDescobrimentos Portugals)中寫道,葡萄牙人帶領歐洲走出地中海,“掀起了一場世界革命”并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詩人路易斯·德·卡蒙斯寫道,葡萄牙將大陸連接在一起,為世界帶來“新的世界”。來自東方的特產和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例如蛋撻上點綴的砂糖和肉桂。
葡萄牙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一直閉口不提的另一個事實是,葡萄牙艦隊抵達陸地后,有時會進行無情的屠殺。
[英]巴里·哈頓,馬雅/張崇靜 譯
《海洋女王:里斯本的歷史》
1
出師不義
巴里·哈頓在《海洋女王》里寫道:15世紀后期,若昂二世制定了“印度計劃”(Planodasíndias)。當時,歐洲人在烹飪中使用的香料和藥用的香料都要通過陸路運輸到亞歷山大港,再通過海路運輸到威尼斯,然后再從威尼斯銷往歐洲各地。而當時的葡萄牙君主想要砍掉中間程序,將香料從印度直接帶到里斯本。在若昂二世于1477年~1495年統治葡萄牙期間,陸續占領了非洲的幾個殖民據點,但遠遠沒有到達印度。這項壯舉,是在曼努埃爾一世統治下,由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在1497年至1499年完成的。
達·伽馬于1469年出生在葡萄牙的港口城市錫尼什,他在快要20歲的時候,也就是1488年,當時著名航海家迪亞士發現非洲的好望角,并返回葡萄牙。因此他知道非洲大陸實際上是一個海島。在葡萄牙王室的指派下,達·伽馬在1497年7月8日帶領4艘船,從里斯本啟程,往非洲和印度航行。
里斯本貝倫塔
1497年年底,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進入歐洲航海紀錄上仍是空白的水域,即東非沿岸)。1月時,他們抵達了今日莫桑比克的所在地,在1498年,這里是穆斯林的貿易據點,也是圍繞著印度洋季風洋流而形成的海上貿易網的一部分。在莫桑比克,達·伽馬做了一件招來后人唾罵的事。
莫桑比克城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是在東非沿海生活的斯瓦希里人,是中東的阿拉伯、波斯商人與非洲土著的混血。當地的穆斯林長老(謝赫)錯把白皮膚的葡萄牙人當作土耳其人。瓦斯科·達·伽馬沒有絲毫不安,而是決定充分利用這個誤解,因為他們急需補充淡水和食物,還需要更重要的領航員——莫桑比克的穆斯林知道通往印度的航路。謝赫登上船參觀,雙方互換了禮物。為了打腫臉充胖子,達·伽馬下令把船上患有壞血病的船員都被隱藏起來。
達·伽馬到達東非
謝赫告訴這些葡萄牙人,自己的君主統治著基爾瓦,從這里再向北航行幾天就能到達那里。 他禮貌地詢問他們,是否可以讓他看看瓦斯科·達·伽馬的《古蘭經》。
達·伽馬通過譯者回答,很不幸,他將它留在了他離土耳其不遠的故鄉,沒有帶上它一起遠航。至于他為什么突然到訪東非海岸,達·伽馬謊稱:這幾艘船屬于一支更大的船隊,他們在一場暴風雨中走散了。他還吹噓,說他的故鄉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的君主派遣這支艦隊尋找香料之國。
謝赫告訴這些訪客們,只要他們有黃金和白銀,到達印度后,他們很容易就能買到胡椒和其他香料。達·伽馬回答說,他們兩樣都有,而且數量充足,但是他們需要領航員幫助他們穿越這片海洋。謝赫承諾,他會為他們提供領航員,只要他們預付薪水并且好好對待他們。
考慮到伊比利亞半島剛經歷了“收復失地運動”,而巴爾干的宗教戰爭還進行得如火如荼,達·伽馬撒這個謊,可能是他認為:如果暴露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不僅得不到急需的物資,會招來危險。但是,謝赫被這些謊言欺騙,不僅因為他不熟悉歐洲基督徒和土耳其人,也因為東非一帶較為和平,他幾乎毫無戒心。
[英]理查德·霍爾,陳喬一譯
《季風帝國:印度洋及其入侵者的歷史》
葡萄牙人是久經戰陣的老手。《季風帝國》里寫道,東非當地船只用椰子繩索以傳統的印度洋方式捆綁在一起,船實際上沒有配備武器,船殼也禁不住重型槍炮開火的壓力。這些葡萄牙人仔細查看對方船只的時候,他們感到內心一陣狂喜……在這片海域上沒有什么能讓他們畏懼的了。繼續假裝成土耳其人,他們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換來了雞、羊和水果。謝赫還送來了更多的禮物:一面鏡子、幾碼深紅色的布料、佛蘭德的黃銅鳴鐘和其他奇特的東西。但是,這種情況沒能一直持續下去。……在被葡萄牙人騙上船的兩個領航員里,一個領航員看到船員們正在準備一個宗教儀式,認出了他們是基督徒。
當謝赫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知道自己被欺騙了,感到十分憤怒。沒等謝赫下逐客令,葡萄牙人即刻決定離開這座城,在另一座島附近拋錨……一個領航員逃上了岸。由于已經預付了領航員的費用,達·伽馬十分惱怒,前去追擊。但是謝赫的人等在那里,幾艘單桅帆船試圖用他們的弓箭和長矛發起一次進攻。葡萄牙人用火繩槍對付他們。之后,帆船上的重型炮也開火時,受到驚嚇的斯瓦希里人逃跑。之后,達·伽馬還不解恨,用炮轟擊岸上的莫桑比亞克城,將其付之一炬。
就像《三國演義》里曹操殺呂伯奢一樣,發生在莫桑比克的惡行,打開了達·伽馬內心的牢籠。他以黨同伐異為借口,在印度洋四處點燃戰火,擾亂了這片原本平靜的海域。
曹操名場面/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2
瑕疵必報
劫持著唯一一個來自莫桑比克的領航員,達·伽馬的船隊一路向北,來到了蒙巴薩,今天的肯尼亞附近。1498年4月,葡萄牙人成為第一批訪問蒙巴薩港的歐洲人,但他們遭到了敵視,因為莫桑比克被摧毀的消息已經傳來。見此情景,他不敢上岸,害怕當地統治者會把他逮捕。為了補充物資,他在這一帶訴諸海盜行為,搶劫阿拉伯商船。這些商船通常是沒有武裝的貿易船,沒有重型大炮。
但是,當達·伽馬的帆船差點擱淺時,那個來自莫桑比克的領航員趁亂跳水逃跑了。為了補償這個損失,實現到達印度的目標,葡萄牙人利用了兩個斯瓦希里城邦——蒙巴薩和馬林迪的矛盾,說服馬林迪為他們提供了一名領航員。又航行了23天,印度海岸出現在達·伽馬船隊的視野中。在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航程之后,達·伽馬終于完成了他的使命。那一天是1498年5月18日。
在覲見了卡利卡特的王侯扎莫林(Zamorin)之后,達·伽馬卻被扣押囚禁起來。很快葡萄牙人就發現,是因為卡利卡特的阿拉伯大商人向王侯提出了控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葡萄牙人在東非的所作所為,早就傳到了印度。對于葡萄牙人對北非穆斯林發動的戰爭,印度穆斯林在這一百年中一定也聽說過。他們知道,目前這些新來的基督徒人數太少,不足以發起一場戰斗,但是他們既然已經知道前往印度的線路,一定會卷土重來,力量還會更大。
達·伽馬正在忽悠斯密主義者扎莫林
趁達·伽馬在他們手中,卡利卡特的一些人打算殺死他。如果葡萄牙的這一整支遠航隊在此刻被徹底消滅,留下一個謎一樣的傳說,印度洋各民族的悲劇可能還會遲一點兒到來。但是扎莫林否決了任何試圖消滅這些不速之客的建議,因為這種行為違背了使卡利卡特繁榮的準則:自由貿易,以及對外國船只的尊重。還有一個實際的限制因素:葡萄牙船隊的加農炮指向海岸這邊。而卡利卡特特沒有加農炮,要對付他們并非易事。
扎莫林只打算把達·伽馬船隊關押起來,對他們的海盜行為加以敲打。而達·伽馬精于算計,主動釋放了自己扣押的四個印度人質,扎莫林也因此原諒并釋放了達·伽馬。當葡萄牙人離開時,他們的船上被允許裝滿香料。
但是,扎莫林想得太簡單了。當葡萄牙人揚帆離開卡里卡特時,有一個卡斯蒂利亞人來到王宮,覲見扎莫林,并且發出警告:葡萄牙人一定會回來報復。扎莫林也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海面上,達·伽馬命令炮手從船的側舷向卡利卡特開炮,然后展開了帶有紅色十字架的白色船帆。
3
郁郁而終
1502年,達·伽馬帶領艦隊趕來援引皇家詔書,宣稱艦隊的明確目的是報復扎莫林,迫使他接受葡萄牙的條件。其緣由是1500年,葡萄牙人派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Cabral)前往卡利卡特,建立葡萄牙貿易據點。然而,佩德羅·卡布拉爾與當地的阿拉伯商人行會發生了沖突,結果葡萄牙據點被占領,多達70名葡萄牙人被殺。卡布拉爾在炮轟卡利卡特之后離去。因此,葡萄牙向卡利卡特宣戰。
達·伽馬厲兵秣馬,有備而來。2月,這支由15 艘船和800 名士兵組成的全副武裝的艦隊從里斯本出發。4月,他的堂兄率領的另外一支由5 艘船組成的艦隊在印度洋追上了他們。
這支聯合艦隊并沒有直奔卡利卡特,而是先找上了自己的老冤家——莫桑比克的領主基爾瓦。以將基爾瓦城炸成廢墟相威脅,葡萄牙人逼迫基爾瓦的蘇丹簽訂了一份條約,在條約里他承認自己是葡萄牙的一個封臣,答應每年都向葡萄牙進貢黃金。但是,當第二年試圖收取約定好的貢賦時,蘇丹卻一再推脫。于是,葡萄牙人將基爾瓦洗劫一空,蘇丹逃亡到非洲大陸。達·伽馬一路打劫阿拉伯商船,最后抵達印度卡利卡特時,船隊已擴編到29艘。
達·伽馬一到卡利卡特,就要求對葡萄牙人進行賠償。扎莫林想要息事寧人,對葡萄牙人采取和解態度,并表示愿意簽署新的條約,但達·伽馬要求在開始談判之前將所有穆斯林驅逐出卡利卡特,這一要求卻遭到了拒絕。雖然扎莫林是印度教王公,但他長期與阿拉伯人通商,不愿徹底成為葡萄牙的附庸。扎莫林派大祭司塔拉帕納·南布蒂里(Talappana Namboothiri)進行會談,他就是在1498年5月達·伽馬首次訪問時引導他進入扎莫林王公的人。達·伽馬的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便稱大祭司為間諜,加以殘忍折磨。隨后,葡萄牙艦隊從海上轟炸卡利卡特近兩天,嚴重損壞了它。他還繳獲了幾艘運米的船,對船員加以酷刑。
達·伽馬的暴力行為,很快使卡利庫特所依賴的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的貿易陷入停頓。但是,貿易封鎖并沒有使扎莫林屈服,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引起了公憤。達·伽馬所做的唯一有戰略價值的選擇是1503年與科欽(Cochin)王公結盟,在當地駐軍。科欽王公曾為卡利卡特的附庸,但對扎莫林的統治并不服氣。雖然葡萄牙在科欽駐軍是之后印度長達400年的殖民主義的先聲,但是,科欽和卡納諾爾(Cannanore)的殖民據點還是遭到了扎莫林及其穆斯林盟友的報復。
達·伽馬航線圖
1503 年9 月,瓦斯科·達·伽馬回到葡萄牙,他未能成功迫使扎莫林屈服,未能成功保護殖民利益,可能讓他無法獲得進一步的獎勵。當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于1505年決定任命葡屬印度第一任總督和總督時,達·伽馬明顯被忽視了,這個職位交給了弗朗西斯科·德·阿爾梅達(Francisco de Almeida)。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瓦斯科·達·伽馬郁郁不得志,不受宮廷歡迎,也不參與印度事務。1524年2月,為了扭轉殖民地的不利局勢,約安三世終于啟用達·伽馬這員老將,把他為葡屬印度總督。4月,瓦斯科·達·伽馬率領一支由14 艘船組成的艦隊從里斯本出發,于9 月抵達印度。但戲劇化的是,達·伽馬抵達后不久就感染了瘧疾,并于1524 年圣誕節前夕在科欽去世。
達·伽馬畫像
向《歷史國》投稿,請加編輯微信qq1192984210
作者簡介:Astoria,李珂,1997年生,本科畢業于河南大學新聞學專業,文學學士,碩士畢業于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民族學、人類學與人種志專業,史學碩士。曾翻譯《巨獸》、《鉆石黃金與戰爭》等書,獲“21世紀十大好書”,“社科文獻出版社2020年度十大好書”等獎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