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因銅得名,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銅的采冶歷史始于商周,盛于漢唐,延綿3500余年,1956年建市,轄區3個區1個縣,分別是義安,銅官,郊區與樅陽縣。
行走銅陵之地,最妙之處當永泉小鎮,這是詩一樣的夢幻之地,永泉小鎮依山而建,憶江南十二景拾梯而建,白天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與人間煙火,晚上則是流螢飛舞的夜光森林,各位如游銅陵,當必光臨,觸指感受江南萬般風情。
永泉小鎮最喜歡之處,當屬觀竹海與石門對聯,竹海之上云霧繚繞,秋風陣陣讓人心情舒暢,石門之上,字字句句皆引人深思,其中最優者,當屬積德行善,字意悠長,行善,吾種千顆糧,任君細品嘗,積德,當年誰家磚,落入我園中,萬般之福,皆因積德行善。
舔息兩日,收拾行囊,離去永泉小鎮,前往銅陵古玩市場,銅陵古玩市場總的說來并不復雜,除去銅陵市區可觀兩三處古玩集中地,其他區縣寥寥數家門店,幾乎只是掛著古玩橫幅招牌而已,實際經營器物與古玩并無太大干系,羊頭狗肉類的蠅蛇小館罷了。
銅陵市古玩市場可能,依靠旅游景區的原因,或者是其他不可知原因,總的來說還算昌盛,當然了,我說的并不是器物,而是價格,銅陵古玩市場的價格,特別是古玉的價格,大多數老板開價,對標的是北京上海一流市場價格。
所以想在銅陵古玩市場,淘換些古代傳統玉器,需要一定的眼力,并且還需要相當的運氣,眼力負責辨別真假問題,運氣則是為了賭老板,并不是那種,想要一夜暴富的心理,或者說不是那種,喪心病狂想要一物暴富的人格。
尋覓兩三日,總的來說蒼天待我不薄,眼疾手快之下舌槍唇戰之余,勉強入庫幾件到代器物,其中年紀最高當屬玉熊,寓意最佳當屬玉鎖佩,但是我最得意之作,卻是一件瑪瑙玉箍,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收來很便宜,題材很少見。
瑪瑙玉箍,對比其他幾件器物,年份可能是最低的,這件器物能到遼金就已經是巔峰,保不齊明晚期也有可能,但是卻是我最喜歡的,因為這種器型相比較玉鎖與玉熊,收藏市場上面更少見一些,作為教學之用,我覺得意義更高。
玉熊的制作其實比較簡練,大砣切輪廓,小砣勾勒陰線,所以細觀會發現,陰刻線非常簡單,大砣與小砣的配合,重點是推磨技巧,而玉鎖工藝水平則提高許多,進入明代時期,玉匠對于平砣的修磨技巧,使用更加嫻熟,陰線彎曲程度如蚯蚓一般,卻不見小砣鋒利痕跡,這份功勞便是平砣的作用,小砣開槽陰線,平砣修磨岐出。
玉箍的藝術審美則在于一個巧字,冰糖瑪瑙溫潤的質地之上,古代匠人保留了幾所小花的鮮艷,戴紅花也是宋代文人最是熱愛的事情,后來逐漸演發箍器物之上,見紅不見花,更顯高貴典雅,工藝說來也簡單,無非是大砣切,小砣碾,套管出孔,河砂篩細蘸水磨,最后再琢磨,時間能賜給器物些什么嫁妝物,這是一個賞物的過程,也是鑒定器物的過程。
各位同學謹記,賞物是浪漫主義者,鑒物是科研主義者,切不可混淆盲目,說到收藏價值,如果用金錢來衡量器物價值,玉箍也許她是許多人認為的雞肋,但是如果用教學普世來衡量她,我認為她是獨樹一幟的,因為她是箍與釵的混合體,是一種開放式的夾發器物,這是一種進步思維的藝術表現,翻閱封建時期文獻,進步可是一個稀罕詞,特別是關于女性進步。
方葉之
一線實戰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實戰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