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貴族
北魏出自鮮卑拓跋部,后燕出自鮮卑慕容部,就是慕容復心心念念的那個大燕。后燕曾是北方霸主,還救北魏拓跋珪于危難,幫其穩定了政權。但二者矛盾擴大,北方霸主后燕在參合陂慘敗,一蹶不振,此戰奠定了北魏統一北方的基礎。
一、雙方的友好
后燕的前身是前燕,該國由鮮卑慕容部慕容皝建立。二代皇帝慕容儁嫉妒兄弟慕容垂的戰功,慕容垂被迫逃亡前秦。370年,前秦滅了前燕。但統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戰后走向分裂,前秦統治下的各部落紛紛獨立。慕容垂占據河北等地重建大燕,386年慕容垂登基稱帝,史稱后燕。同一年,鮮卑拓跋部的拓跋珪也登基稱帝,建立了北魏。
拓跋珪
后燕、北魏同年立國,皇帝同出一族,部落時代二者曾世代通婚,所以立國之后十分友好。北魏立國,即遭遇宗室叛亂。拓跋珪的統治險些被其叔父拓跋窟咄顛覆。拓跋珪逃亡,逃亡路上派遣使者赴后燕求救,“遣行人安同、長孫賀征師于慕容垂,垂令其子賀驎率師隨同等”。后燕施以援手,才使得拓跋珪渡過了最危急的時刻。
此后后燕、北魏進入蜜月期,雙方聯軍多次出擊。拓跋珪西征高車,后燕亦派兵助戰。但李延壽《北史》記載,慕容垂曾派使者賞賜拓跋珪單于印綬,封其為上谷王。可見后燕并沒有把北魏當作同等盟國,而是附屬國,所以雙方存在著矛盾。此刻北方時局仍然混亂不堪,不論是后燕還是北魏,都被強敵包圍,雙方只能按下矛盾繼續合作。
二、戰爭的爆發
不論是慕容垂還是拓跋珪都是雄主,當時的后燕在慕容垂帶領下成為北方霸主,前秦丞相王猛曾評價慕容垂是“人之杰也。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雖然他雄才大略,但已經年老,而太子又懦弱無能,后燕的統治已經不穩。晚年的慕容垂對拓跋珪起了警惕之心。當北魏吞并賀蘭等部時,雖然慕容垂派宗室慕容麟助戰,也要求慕容麟將戰敗的賀蘭部遷徙至后燕,但慕容麟過分自大、驕縱,沒有理會北魏的擴張,放任拓跋珪吸納了賀蘭部的勢力。
《資治通鑒》說,拓跋珪早有吞并后燕的野心,曾派使者拓跋儀赴后燕首都中山。后燕君主慕容垂問拓跋儀,拓跋珪為什么不親自來。拓跋儀說:你和我家君主“并事晉室,世為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拓跋儀回北魏后評價后燕朝堂,“燕主衰老,太子闇弱,范陽王自負才氣,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沒,內難比作,于時乃可圖也。今則未可”。這些話極大地刺激了拓跋珪的滅燕之心。
拓跋珪的使臣
此后北魏派遣拓跋珪兄弟拓跋觚出使后燕,后燕要求北魏進貢良馬,拓跋珪不給,后燕就扣留了北魏使者,此即“間以求馬不獲而留其弟”。北魏趁機和后燕絕交,轉而通好和后燕爭奪正統的西燕。北魏和后燕的熱戰自此開始。
索馬事件自然只是雙方開戰的借口,根本原因還是圍繞北方霸權的爭奪。西燕也是慕容家族建立的,西燕皇帝慕容泓是前燕皇帝慕容儁之子、后燕皇帝慕容垂的侄子。西燕占據山西、河南一小部分,共8郡,7萬余戶,定都長子。
三、參合坡之戰前的失誤
隨著北魏勢力的擴張,開始襲擾后燕控制下的部落、領地,慕容垂無法再忍,終于決心消滅北魏,遂爆發了雙方主力決戰——參合坡之戰。
慕容垂晚年政策存在失誤。當時太子慕容寶堅持征伐西燕,滿朝之中只有慕容德贊同。滅西燕只是為了證明本朝正統,只是為了迎合皇帝慕容垂的心理,鞏固太子地位,并無戰略價值。慕容垂對征伐西燕的建議十分高興,他說:“吾比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終不復留此賊以累子孫也。”于是舉全國之兵,消滅了西燕。但是和明朝執行完三大征,再無力鎮壓女真造反一樣,394年后燕消滅西燕,連年征戰,將士疲敝,國民厭戰,這就給參合坡的戰敗埋下了伏筆。
西燕
在主將的人選上,慕容垂有戰神的稱號,幾乎百戰百勝,但無奈年老且病,無力掛帥,只能讓皇太子慕容寶上陣。當時大臣高湖勸說慕容垂,后燕、北魏世代友好,“間以求馬不獲而留其弟,曲在于我,奈何遽興兵擊之”。拓跋珪“沈勇有謀,幼歷艱難,兵精馬強”。反觀我方“皇太子富于春秋,志果氣銳”,如果讓皇太子出擊,他一定輕視北魏,萬一戰敗,則“傷威毀重”。
不得不說,高湖對慕容寶的評價很是恰當,《北史》稱慕容寶“少輕果無志操,好人佞己”,自從被封為太子,便處處逢迎慕容垂身邊的宦官,以求鞏固地位。慕容垂在親信的勸說下,還是決定讓慕容寶掛帥,慕容垂十分自信,他認為有慕容麟、慕容德、慕容紹輔佐,后燕必勝。可慕容垂漏算了這三人也是各懷心思。
當后燕軍進駐五原河北部,慕容寶優柔寡斷,不敢渡河,只與北魏隔河對峙。其后,后燕渡河,又沒有詳盡安排,導致數十艘船只被暴風吹到岸邊,輕而易舉地就被北魏俘虜了。北魏使出攻心計,宣稱慕容垂已死,“何不早歸”。慕容寶急于繼承皇位便撤軍了。恰逢“暴風、冰合”,拓跋珪率軍踏冰過河,追趕燕軍。
南北朝時期的軍隊
當燕軍行至參合坡附近,恰遇大風,燕軍參謀沙門支曇猛說“風氣暴迅,魏兵將至之候,宜遣兵御之”,慕容寶笑而不答,而慕容麟則怒斥道,“以殿下神武……索虜何敢遠來”。就這樣,燕軍沒有任何防備,繼續前行了十余里就地扎營于參合坡東的羊山南水上。
慕容麟也是一員名將,不可能不知道后方空虛的危險!所以司馬光才評價他,“豈其心自疑而欲敗寶之師邪”,他是故意讓慕容寶戰敗,以便將他從太子位子上拉下來。
最后經過慕容德勸說,慕容寶留慕容麟3萬人殿后。原來是,當北魏散步慕容垂已死的謠言時,慕容麟就有了奪位的野心,只是陰謀敗露,未能得逞。慕容寶對慕容麟已經有了嫌隙,于是趁機將其調離中軍。
和后燕對比,北魏這邊將校一心,每日急行,終于在參合坡追上了燕軍。北魏駐扎參合坡西。《資治通鑒》用幾十個字描述了參合坡之戰,大意就是魏軍趁夜包圍了參合坡,當第二天天亮,后燕已經被滿山的魏軍包圍。燕軍大亂,“燕兵走赴水,人馬相騰躡,壓溺死者以萬數”,此外,四五萬燕軍直接跪地棄械投降。“太子寶等皆單騎僅免”。北魏將后燕俘虜全部坑殺,后燕自此一蹶不振。
文史君說
參合坡之戰是決定北方政局的一場重要戰爭,為北魏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后燕擊魏本來是以眾擊寡,但慕容垂輕視北魏,讓無能的太子慕容寶領兵,又派各有私心的宗室隨軍,軍心不和,終于造成了參合坡大敗。次年,慕容垂以遲暮之年親自掛帥。戰神親征,拓跋珪也不敢正面對決,只得撤退。當慕容垂行至參合坡,見滿地尸骸,羞憤交加,結果引發舊疾,于班師途中病逝了。在慕容垂死后,后燕分裂為南燕、北燕,再無力和北魏抗衡。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76年。
曾雯雯:《參合陂之戰后燕失敗的原因》,《文化學刊》2018年4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