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青城山,滔滔岷江水。2000年古堰煥發勃勃生機,一座郊區新城正在“天府之源”強勢崛起。
2021年,在經歷城市格局之變時,都江堰市以主動變革的勇氣、靜水流深的底氣、科學復興的銳氣,提出奮力構建“五大新城”,精準推進科學復興的發展戰略。
三年過去,世界遺產山水文旅新城、生態優先宜居公園新城、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新城、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正在這座“三遺之城”厚植的城市基因中,以磅礴之力不斷推進,讓都江堰在變革中不斷彰顯個性,向高質量發展加速邁進!
構建世界遺產山水文旅新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專業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讓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提升,建成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和巴蜀文旅走廊的創新策源地、重要增長極。
在CCTV13《天宮看神州》節目中,航天員葉光富連線介紹了都江堰;搶抓IP熱點,推出“跟著悟空打卡青城山”活動……今年國慶,都江堰市上新豐富的“旅游大餐”,“投喂”中外游客。
都江堰寶瓶口 楊才福 攝
三年來,都江堰市成功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納入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試點單位,在“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中位居全國第7、“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中位居全國第4、天府旅游名縣復核考評連續多年居全省第一。
圍繞構建世界遺產山水文旅新城,都江堰市多向發力——聚焦文旅主軸,編制完成《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點片區發展規劃》,實施重點片區項目集群“六個一批”管理,首批次實施34個項目,項目總投資343.38億元。聚焦建強產業,簽約高能級項目,累計培育規上(限上)文創企業103家。聚焦世遺轉換,完成靈巖寺及千佛塔等文物古建筑修繕保護。聚焦多元消費,打造具有都江堰特色的新“十二月市”消費品牌,成功舉辦都江堰放水節等活動。聚焦智慧旅游,構建全周期全域智慧旅游服務體系。
構建生態優先宜居公園新城
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實現主要生態指標領先全國,公園城市形態基本呈現,奮力擔當“兩山”理念轉化的城市先鋒,建成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悠悠岷江水,猶如碧綠的綢帶,為都江堰編織出“只此青綠”的生態本底。三年來,都江堰市以城園相融理念為基本遵循,構建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構建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體系建設,首創野生動物人工洞穴,累計人工修復大熊貓棲息地0.28萬畝,自然恢復4.75萬畝,形成393.99平方公里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生態保護屏障;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位于成都市前列,實現地表水斷面水質均達到II類及以上標準,優良水體比例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以都江堰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框架,完成3個鎮級片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持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完成都江堰M-TR旅游客運專線建設,完成“都—四山地軌道”永豐站、蒲陽站封頂,建成13條市政道路,累計新(改)建城鄉綠道達355公里;新增城市綠地178.04萬平方米。
構建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
構建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以產業創新為重點,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高水平保護、人才高水平引育,充分釋放城市活力。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讓創新動能更加充沛、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蔚然成勢。
三年來,都江堰市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起勢成勢,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大關。
以建設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為牽引,新招引文旅項目總投資和重大文旅項目完成投資居成都市前列。聚焦“天府好水涵養地”特色功能,聚集農夫山泉、元氣森林等一大批頭部企業,全國首個無動力游樂設施展示展銷體驗示范項目開工建設。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組建都江堰數產公司、數字經濟發展聯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升至34.2億元。提質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打造“天府糧倉精灌區”,創建四川省、成都市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都江堰獼猴桃”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加快培育醫療健康、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形成東軟智慧健康產業園、五糧液青城山國際康養中心、醫療健康產業園等項目集群,成都高新區到都江堰市城市低空載人驗證飛行航線首飛成功。
元氣森林廠區
此外,五大產業生態不斷優化完善,構建形成“鏈主企業+公共平臺+產業基金+領軍人才+中介機構”集聚共生的產業生態,加快推動“四鏈”融合發展。強化項目精準招引,近三年成功簽約項目75個,總投資594.17億元。扎實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尊商重商優環境,不斷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和獲得感,推動實體經濟根基持續鞏固壯大,全市市場主體達7.8萬戶(企業1.6萬家),規上企業407家,高新技術企業95家。
構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新城
構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新城,聚焦城鄉差距,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優化第三次分配,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在高質量發展中讓幸福人人創造、人人可及。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差距明顯縮小,探索建設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示范樣板。
三年來,都江堰市緊緊圍繞“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共同富裕三項重點工作。累計落實101項重點任務,實施15個重點項目,中泰(四川)生態農業產業園落地;“都江堰獼猴桃”作為成都市唯一“兩部委雙認證”地標產品,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全省三個,成都市唯一);都江堰市獲評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首批省級生態縣、省級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市等稱號。2024年上半年,都江堰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2024年1-8月,農業投資同比增長102.1%。
都江堰問花村 何勃 攝
聚焦天府糧倉精灌區建設,構建“5+4”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匯聚灌區人才,組建“1+8+11”鄉村振興專家人才“組團式”巡回服務團。圍繞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寫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村土地改革。不斷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豐富崗位供給擴大就業,打通勤勞致富上升通道,建強就業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幅“鄉村振興千家秀,共同富裕萬戶春”的大美畫卷正在都江堰的土地上徐徐展開。
構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構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共同體,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加真切、安全感更有保障。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建成教育優市、健康之都、創新高地、幸福家園。
三年來,都江堰市以“六個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構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的重要牽引,強力推進項目建設。
聚焦民生關切關注,強力推進重點建設,民生項目相繼開工建成使用——青城大橋改建工程明年竣工通車;都江堰站前廣場改(擴)建工程今年總進度將達到70%……
聚焦幸福美好生活,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積極引進名校,已先后引進泡桐樹小學、龍江路小學、樹德中學和成都七中,分別領辦城區4所中小學;積極引入川大華西醫院等名醫院領銜辦醫;積極推進老齡事業,推進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建設6個社區養老綜合體,啟動新增普惠養老床位260張……
聚焦智慧城市建設,精準賦能高效治理,全力以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成投用市、鎮(街道)兩級城運平臺和物聯感知、城市體征、城市一張圖(CIM平臺)、數據資源體系、事件交互樞紐等支撐平臺,初步實現城市運行態勢一屏統觀;提供優質政務服務,開展“高效辦成一件事”,優化辦事流程;持續深化跨域通辦工作,落地落實跨省通辦事項204項、川渝通辦事項266項、成德眉資通辦事項136項。與此同時,聚焦重點管控治理,筑牢安全穩定底板,加快建設安全韌性平安城市。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