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海上交通安全”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以“共建海上交通大安全格局 共促全球航運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深層次推進海事、救撈、航運技術交流和融合互促,共同打造數字、智能、平安、綠色的全球航運新生態,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海上安全保障。
論壇聚焦國家海上交通安全、交通救撈現代化建設、國際海上搜救合作、海上重特大險情處置等熱點問題,邀請來自國內外海事部門、救撈行業、航運界、航海院校、行業協會等嘉賓和業內專家從不同維度分享創新思路和經驗成果,吸引了300余名海內外代表參加。論壇由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局長李表康、上海海事局局長謝群威主持。
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局長、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王雷首先發表致辭。他指出,本屆“海上交通安全”論壇是首次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救撈局聯合承辦的主題論壇,作為海上交通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事、救撈兩大系統承擔著海上交通安全全過程監管和應急保障的重要職責。他表示,當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加快實施,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正穩步提升,交通救撈將致力于走好“體系建設、智慧創新、共享發展”三條路,同各方聚焦務實合作,加強交流互鑒,全面提升海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共同打造海上交通大安全格局,攜手為全球航運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對此次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他在致辭中強調,本次論壇聚焦的主題,對護佑海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上海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統籌好發展和安全,關注和解決航運安全領域的重大問題,順應航運業數字、智能發展新趨勢,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探索新技術在航運安全領域的應用,以高水平的安全,保障航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水上交通大安全格局貢獻“上海智慧”和“上海經驗”。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徐偉致歡迎詞。他介紹到,多年來,中國航運業保持較快發展,海運船隊規模、貨物吞吐量、海上貨運量等多項經濟指標穩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水上交通事故包括事故件數、死亡(失蹤)人數、沉船艘數、直接經濟損失等四項指標連續多年保持低位。他指出,今年恰逢《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通過50年,這一國際海事組織重要的支柱性公約在推動建立國際統一的安全標準、防范海上事故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期望,將以高質量履約推動海事國際合作持續深化,分享交流在海事治理方面的相關經驗,同各方一道,為完善全球海上交通安全治理體系不懈努力。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協決策咨詢首席專家徐祖遠,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嚴新平出席論壇,分別以《海港城市的發展與安全》和《海上交通安全的趨勢與對策思考》為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為提升海上交通安全治理水平、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言獻策,推動務實合作。
國際海事組織環保司副司長黃天兵,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卓立,韓國海洋水產部海事局局長崔成龍,丹麥海事局局長安德烈斯·諾塞斯,國際救撈聯合會秘書長詹姆斯·赫伯特,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大中華區董事黃啟祥,世界航運理事會亞洲分部管理董事謝金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飛機工程師孫志華等,先后就航運脫碳、海上搜救合作、航運低碳與數字化、海上安全挑戰應對、海上打撈行業發展、航運安全轉型、海洋安全保護、直升機技術應用等方面作主題演講。
在全體嘉賓的見證下,“海上交通安全”論壇發布了《交通救撈海上飛行救助能力大幅提升》《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礎整平關鍵技術及裝備》《干線集裝箱船舶交通組織一體化“集裝箱海運準點降本”計劃》三項重大成果,將為全球航運業發展和海上人命環境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服務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