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征探君
近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蘋果已將今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上半年iPhone 16的訂單削減了約1000萬部。大部分訂單削減影響的是普通版iPhone 16,而不是iPhone 16 Pro——后者擁有更高的硬件配置,更受消費者歡迎。
同時有消息稱,蘋果自今年夏初以來大幅縮減了混合現實頭戴設備Vision Pro的產量,并可能在年底前停止生產該產品的現有版本。此前也有報道稱,蘋果正致力于在2025年底之前發布一款更實惠、功能更少的視覺產品,并已經暫停了下一代高端Vision頭戴設備的研發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雙11”,發布僅1個月的iPhone 16系列全系迎來降價,該系列每款手機均優惠500元,此外,蘋果手機以舊換新至高補貼1100元,疊加后購買iPhone 16系列手機至高優惠1600元。
新機降價,陷砍單傳聞,蘋果怎么了?
01
新機未拉動銷量
今年9月,蘋果召開秋季發布會發布了iPhone 16系列、AirPods 4、新款AirPods Max、Apple Watch Series 10等新產品。
其中,iPhone是蘋果最重要的核心產品。在iPhone 16上,蘋果也帶來了新的創新。一是Apple Intelligence(個人智能化系統),能提供數據處理、創作體驗等方面;二是新增了硬件功能相機控制按鈕,可以啟動相機應用、調節相機設置等。
據介紹,首批Apple Intelligence功能預計將于10月28日在符合條件的iPhone機型上推出。
但Apple Intelligence在國內要等明年才有可能上線。在今年6月的蘋果WWDC發布會上,蘋果首次發布Apple Intelligence,表示將OpenAI的GPT-4o模型整合進Siri。但OpenAI并未向中國提供服務。市面上曾有消息稱,蘋果與百度、阿里巴巴、百川智能接觸,為其AI服務尋找本地合作伙伴,但蘋果并未做出回應。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內部的研究表明,ChatGPT的準確率比Siri高25%左右,并且可以多回答大約30%的問題。顯然,目前的蘋果AI功能可能還較為落后。
在這系列消息影響下,AI能給iPhone 16帶來的銷量提升效果并不明顯。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iPhone 16兩款Pro機型需求大致符合預期,iPhone 16標準版與16 Plus的需求相較去年沒有太大起色,維持iPhone 16在今年第四季度8800萬-8900萬臺的生產預估,略低于去年同期的9000萬-9100萬臺。
此前,蘋果的銷量在國內有所下滑。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二季度,蘋果的國內市場份額為15.5%,銷量下滑5.7%;在第一季度,蘋果的國內市場份額為15.7%,但銷量下滑了19.1%。
銷量的下滑,也影響了蘋果的業績。截至2024年3月30日季度(即2024財年第二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市場的營收為163.72億美元,同比下滑8.08%;截至2024年6月29日季度(即2024財年第三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市場的營收147.28億美元,同比下滑6.54%。
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電話會議紀要上,蘋果表示,大中華區的銷售同比下降了6.5%,但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不到3%。iPhone的安裝基數創下紀錄,iPad在大中華區恢復增長。蘋果仍然對中國的長期機遇充滿信心。蘋果也表示,中國市場的競爭環境是全球最激烈的,宏觀經濟因素也對市場的疲軟有影響。公司對業務從上半年有所改善感到滿意。
近日,Counterpoint指出,與2023年的iPhone 15相比,iPhone 16在中國市場上市后,前三周銷量增長了20%,其中iPhone 16 Pro Max與去年對應版本的iPhone 15相比銷量增長了44%。但在過去三周,iPhone在中國的總銷量同比下降了2%,原因是老款手機銷量下降以及與華為Mate、Pure系列手機競爭加劇。
也正是如此,蘋果也需要通過調整價格來提振自己的銷量。
02
頭顯產品停產?
TechInsights稱,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拉長至51個月(四年多),中國消費者換得更勤一些,但也超過40個月(三年多)。IDC也表示,更多中端消費者愿意消費升級,選擇各方面使用體驗更好的旗艦產品和大存儲版本的產品來延長換機周期。
在大環境下,有著眾多忠實用戶的蘋果也不得不進行降產。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蘋果公司已將今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上半年iPhone 16的訂單削減了約1000萬部。大部分訂單削減影響的是普通版iPhone 16。其預計,蘋果在第四季度將總共生產8000萬部iPhone,低于去年同期的約8400萬部。2025年第一季度的iPhone總產量為4500萬臺,第二季度為3900萬臺,低于今年同期的4800萬和4100萬。
因此他認為,蘋果會因為出貨量的同比下降,營收會在明年上半年面臨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在2016年便立項的頭顯產品Vision Pro被市場“潑了冷水”。在去年6月的蘋果2023年全球開發者大會上,Vision Pro正式發布,彼時蘋果CEO庫克表示,“如同Mac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Apple 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彼時,外界也十分期待,Vision Pro能否成為蘋果又一劃時代產品。但從銷量上來說,并不樂觀。今年6月,蘋果Vision Pro國行版正式開售,起售價29999元,其在美國起售價為3500美元。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Vision Pro的銷量較第一季度下降了80%,其表示大部分初始買家在蘋果允許全額退款的兩周窗口期內退回了設備。IDC分析稱,Vision Pro的今年全球銷量不會超過50萬臺,而此前,蘋果預計2024年Vision Pro銷量可達80萬臺。
在今年6月,就有報道稱,蘋果暫停頭戴虛擬顯示器Vision Pro的研發,專注制造更便宜的型號。而最近又有消息稱,自今年初夏以來,蘋果已大幅縮減Vision Pro的產量,并可能在2024年底前完全停止生產該設備的現有版本。
顯然,蘋果在新產品上遭遇了“滑鐵盧”。
03
“果鏈”謀轉型
蘋果在消費市場上面臨一些波折,但“果鏈”們掙錢也不太容易。
立訊精密為蘋果代工iPhone、Apple Watch、AirPods和Apple Vision Pro等產品。今年上半年,立訊精密來自消費性電子收入855.48億元,同比僅增長3.25%,其占總營收的82.58%。而在2023年,消費性電子收入1971.83億元,同比增長9.75%,其占總營收的85.03%。
可見,立訊精密為蘋果代工帶來的收入增長已然放緩。
歌爾股份也面臨同樣的情況。資料顯示,歌爾股份是Airpods的第二大代工廠,同時還為iPhone產品提供麥克風等相關零組件。今年上半年,歌爾股份電子元器件收入389.43億元,同比減少11.04%,其占總營收的96.91%。而在2023年,這一業務的同比減少了6.88%。
而歐菲光、歌爾股份均有被蘋果砍單而導致業績下跌的經歷。綁定蘋果的同時,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并逐步減輕對蘋果的依賴成為共識。
立訊精密瞄準了汽車方向。2022年2月,立訊精密與奇瑞控股、奇瑞汽車股份、及奇瑞新能源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立訊精密的控股東立訊有限以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汽車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在彼時的公告中,立訊精密表示,其目的是實現公司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 1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標。
2023年6月,立訊精密宣布與廣汽集團合作成立立昇汽車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其中立訊精密持股45%,廣汽集團與廣汽零部件共持股55%。主要做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及生產制造,聚焦汽車行業智聯化發展技術及應用創新。
今年9月,立訊精密又公告稱,計劃收購Leoni AG的50.1%股權及Leoni AG全資子公司Leoni Kabel GmbH的100%股權。資料顯示,Leoni AG為全球頭部的電纜、電線和線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顯然,作為“果鏈”龍頭,立訊精密正在加快轉型速度。目前來看,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收入47.56億元,同比增長48.3%,但營收占比僅4.59%。要擺脫“果鏈”依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今年的半年報中,歌爾股份表示,公司積極拓展汽車電子相關業務機會,在傳感器、AR HUD模組及光學器件等細分方向上取得了積極的業務進展。
目前來看,蘋果的銷量不振,不僅影響自身還影響著“果鏈”的業績表現。但蘋果的基本盤依舊穩固,在今年2月,蘋果表示,包括iPhone、iPad、Mac等,全球活躍的蘋果設備數量超過22億臺。但為了更穩定的增長,“果鏈”們一邊尋求著蘋果的訂單,一邊也在尋找新的方向。
作者丨芋頭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