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張家界全球旅游業創新周子活動——鄉村振興與康養度假創新發展對話在湖南張家界七星山景區進行。活動主辦方供圖
老牌旅游城市湖南張家界又放“大招”。
張家界因旅游立市,是國內重點旅游城市。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張家界接待游客370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1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1.3%;接待入境游客129.4萬人次,同比增長255.5%,入境客源地達183個國家和地區,持續領跑全國同類城市。
傲人的成績并未讓張家界停止發展的步伐,作為老牌旅游目的地,其一直在尋求新的突破。
近日,2024張家界全球旅游業創新周(以下簡稱“旅創周”)舉辦。該活動如何助力推動張家界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打造中國文旅業
“創新硅谷”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屬武陵山脈腹地,原名大庸市,因旅游而立市,擁有各類景區景點300多個,包括5A級2家、4A級9家、3A級8家。其中,武陵源風景區217.4平方公里的石英砂巖峰林當屬“世界絕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實現了具象化。
長期以來,張家界創下無數金字招牌,一舉扛起湖南旅游龍頭的大旗,被看作旅游城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國際張”品牌在全球范圍“圈粉”。新時代背景下,在這片沃土上,從政府到企業無不渴望持續轉型發展。在業界看來,“旅創周”的成功舉辦是一場“雙向奔赴”。
“張家界作為鑲嵌在三湘大地的一顆明珠,不斷創新求變,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資源優勢更加凸顯,產業動能更加強勁,服務品質更加暖心。”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愛武指出,此次“旅創周”活動的舉辦,既是推動湖南文旅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更是張家界旅游破局蝶變的一次重要開端。未來,湖南將在供給上“破冰”,更好滿足旅游市場新需求;在賦能上“破圈”,積極開辟旅游發展新生態;在合作上“破壁”,持續釋放文旅融合新紅利,譜寫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近年來,張家界錨定“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標,加快推動旅游業向康養度假復合型轉變,旅游競爭力、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張家界市委書記劉革安表示,“旅創周”將為該市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提供新的動力與支持,為全球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推動各方共謀產業創新之道、共商合作發展之路。
SMART度假產業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旭是此次“旅創周”總召集人,他對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了創辦“旅創周”的初衷,即以山水之名,架設全球旅游產業互融互通橋梁,助力張家界探索躍變新路徑,推動激發中國旅游業轉型發展新動力,打造中國文旅業的“創新硅谷”。“多元化的對話內容以及豐富的業態創新場景和文化藝術形態,將隨著更多新表達、新體驗的不斷解鎖,使張家界這座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迸發出更強大的生長活力。”王旭說。
科技發展推動
景區創新轉型
2023年以來,我國旅游業快速復蘇并撬動國內消費市場,在老牌目的地蓬勃發展的同時,山東淄博、貴州黔東南等地因特色活動火爆“出圈”……不過,繁榮景象下,“旺丁不旺財”“質與量不匹配”的問題依然存在,一些傳統旅游目的地和中小型旅游企業被卷入低端化及“逆向生長”的困局,流量大潮并沒有真正推動其轉型升級。
因此,持續深化轉型升級仍是各大老牌旅游目的地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舉辦“旅創周”或成為此方面實踐的典型實例。
“比如,‘旅創周’的落地,將為張家界大峽谷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不僅會提升景區的國際知名度,還將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張家界大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嗣清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屆“旅創周”期間,科技文旅融合之路對話、露營以及戶外項目分享等在張家界大峽谷舉行,可以為景區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和合作機會。同時,“旅創周”也將推動景區在旅游產品和服務上進行創新,如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游客體驗、開發新的旅游產品等,從而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張家界大峽谷景區位于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緊鄰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盡管該景區比較“年輕”,但已在2011年成功創建4A級景區,2016年躋身全市第三大景區。2017年,張家界大峽谷啟動5A級景區創建工作。
“這些年來,我最大的心得體會就是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我國地大物博,擁有優美自然景色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在開發景區的過程中我們不注重打造稀缺性的創新項目,不關注游客的獨特體驗,就很容易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羅嗣清介紹,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從一開始就致力于打造復合體驗型的旅游產品,將人工項目與自然景點融合,盡量在不破壞自然景觀和植被的情況下設計安排游玩項目。
提起轉型升級,科技元素必不可少。以位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張家界元宇宙館為例,其依托XR(擴展現實)、區塊鏈、云計算等元宇宙技術,打造了夢幻展廳、探索展廳、創造展廳和未來展廳4個展示空間;體驗項目包括VR滑雪、VR翼裝飛行、飛越張家界、創意合拍等,為游客帶來了全新體驗。?
在元宇宙與碳中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邢杰看來,當下,景區正在科技的助力下發生變革。相關主體不僅要打造物理世界的景區,還要打造數字孿生景區、虛擬世界景區和數實融合景區。
大灣區AI可持續孵化網絡聯盟戰略專家李孜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稱,旅游要宜居才能宜游。從旅游度假空間規劃到數字化參與,如今通過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推動的數字技術降低了每個人參與人機交互的門檻,而中國正在推進的普惠性技術創新,也為全民旅游、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礎。
以人才隊伍建設
激發創新創業動能
“當下,張家界的主要矛盾是面向全球的供給體系和服務理念與日益增長的全球游客及其需求不匹配,治理體系和能力與市場建設、生態培育、創新需求不匹配。”悟空研究院院長、張家界市決策咨詢專家、“旅創周”組委會聯席秘書長羅晴秋認為,張家界必須引入“創新菌群”、改良發展生態,深耕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密度、強化場景牽引,建設“國家旅游業高水平開放合作實驗區”,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旅游業新篇章。
“近年來,張家界聚焦建設武陵山片區人才中心和國際旅游人才高地,堅持在制度上改革、在環境上優化、在服務上用心,迎來了一大批院士專家、企業家、投資人、創業者,為這座旅游名城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形成了城市與人才共同成長、互相成就的良好格局。”張家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廖國豪在“旅創周”配套活動之一的“智匯瀟湘·英才聚張”張家界市第二屆人才活動周上表示,當前,張家界已經進入轉型發展的加速期,將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做好人才服務工作。
據悉,為吸引各類人才前來并留下,張家界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賀建壬還為當地人才發展平臺授牌,為優秀招商大使和引進人才代表頒發“人才綠卡”,旨在用好用足人才政策,將張家界打造成旅游人才薈萃、要素集聚、業態繁榮的創新創業熱土。
來源:《 中國城市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