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家紡企業調動產能,加緊生產,搶抓“雙11”商機。 圖為工人在羅萊家紡智能車間內加工被子。
中新社記者 泱 波攝
10月22日,位于浙江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浙江金麥特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全自動生產線高速作業,技術人員正趕制訂單。
中新社發 譚云俸攝
今年是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級經開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國家級經開區由東到西、由點到面,堅守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謀發展的初心使命,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國家級經開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勇當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進一步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擴大國際合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助力打造“投資中國”品牌;鞏固提升先進制造業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打造數字產業、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GDP占全國比重達10%
1984年,在借鑒經濟特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在沿海12個城市設立了首批14家國家級經開區。隨著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國家級經開區布局不斷向內陸擴展。截至目前,國家級經開區數量達到229家,遍布31個省份。
1984年12月,天津經開區作為首批14個沿海經開區之一,獲批成立。40年時間,天津經開區從一片荒蕪的鹽堿灘變成今天高樓林立、廠房密布、科技成果集中涌現的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
天津經開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洪世聰介紹,天津經開區以占全市1/30的面積,貢獻了超1/7的地區生產總值和1/5的利用外資總額、1/4的工業產值、近1/3的進出口總額,在天津市經濟發展中有效發揮了主力軍和排頭兵作用。
天津經開區交出的亮麗“成績單”,正是國家級經開區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的生動注腳。
40年來,從沿海到沿江,從沿邊到內陸,國家級經開區勇立潮頭、破浪前行,有效發揮了經濟社會發展主陣地、增長極作用。
——經濟增長強引擎。2023年,國家級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萬億元、財政收入2.7萬億元、稅收收入2.5萬億元,以3‰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1/10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財稅收入。
——對外開放主力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近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國家級經開區進出口總額10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395億美元,兩組數據占全國比重均超過24%。
——科技創新動力源。商務部公布的2023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顯示,截至2022年末,國家級經開區擁有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683家,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1.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6.5萬家。
談及國家級經開區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認為,一方面得益于國家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增強了內外資吸引力;另一方面,經開區充分發揮新興產業集聚地的載體作用,吸引初創企業集聚形成穩定的產業集群,有效支撐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看來,這是政策優勢、產業集聚、基礎設施完善和開放平臺作用等多重因素共同帶來的結果。這些因素構成了一個吸引外資、促進貿易的“磁場”,使得國家級經開區在較小的土地面積上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有進有退動態管理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自1984年以來,全國累計批復設立232家國家級經開區,其中3家已經國務院批準退出國家級經開區序列。
2020年1月,甘肅酒泉經開區由于連續兩年在商務部的考核評價中排在倒數5名,被退出國家級經開區序列,成為國家級經開區建設35年來首個被“紅牌”罰下的成員。
時隔一年后,寧夏石嘴山經開區也被“退群”。寧夏石嘴山經開區在2019年考核中排名倒數第4,2020年排名倒數第2。
此外,中國城市報記者通過比較發現,黑龍江綏化經開區已不在商務部網站最新公布的國家級經開區名單里。該經開區曾于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內外形勢變化,部分國家級經開區或因不符合標準而退出,這有利于充分調動地方和國家級經開區推進創新提升的積極性,優化整體布局,強化高質量發展導向。
劉向東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確保經濟開發區有進有退,意味著國家級園區的評價標準要客觀公正,具有可操作性。為此,需要完善國家級經開區發展成效的評價標準,同時健全經開區完成使命退出后的轉軌機制。
近年來,商務部持續做好考核評價工作,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探測器”作用,引導國家級經開區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2016年版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提出,對所有國家級經開區考核評價結果進行全國統一排名,連續兩次考核評價結果處于最后5名的國家級經開區報國務院批準后退出。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2021年版)》提出,按照分類指導、動態管理原則,加大倒逼力度,按東、中、西部地區分類考核排名,解決東部、中部地區國家級經開區無退出壓力的問題。同時,加大退出頻次,即連續三年內有兩次進入本地區(按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劃分)最后5名的納入降級備選名單。商務部根據兩次考核平均得分情況分地區研提降級建議名單,報國務院批準后退出國家級經開區序列。
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站在建區40周年新起點上,國家級經開區未來會面臨哪些層面的挑戰?
王鵬提到,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經開區可能面臨園區空置率過高等問題。傳統的“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存在職能劃分不明確、權責不清等問題。此外,部分園區在規劃、發展過程中忽略自身實際情況與獨特優勢,盲目跟風,導致產業同質化問題突出。
經開區政策邊際效益也在遞減。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此前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提到,目前,自貿區、新區、綜改區等都在開發開放領域探索,尤其是在自貿區模式引領開發開放向全國推廣的背景下,經開區政策高地優勢相對減弱。
在受訪專家看來,應對這些挑戰,經開區要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具體而言,王鵬建議,要進一步支持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與平臺,鼓勵企業研發并推動成果轉化;吸引培育人才,促進產學研用融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加強與國際經貿新規則的對接和先行先試;強化政策支持,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優惠措施。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經開區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的共同選擇。
以重慶經開區為例,面向未來,將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培育智能終端、軟件信息、大健康3個千億元級支柱產業和節能環保、汽車電子2個500億元級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
與此同時,優化營商環境成為不少經開區重點發力方向。近年來,河北石家莊經開區不斷深化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5+3”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套餐,率先取消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許可證,率先推行施工圖審查政府購買服務,打造并持續擦亮具有經開區特色的“經心辦”政務服務品牌。
相關做法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石家莊經開區擁有各類經營主體34478家。2023年以來,全區共招引項目350個,總投資1095.4億元,石四藥創新產業園、石藥燈塔、石藥265等一批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落地。
來源:《 中國城市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