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的投降而告終,那么問題來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為何呢? 通過歷史,了解到美國投放原子彈,日本被迫投降。美國投彈于日本是因為在戰場進入相持時期竟轟炸美珍珠港海軍基地,日本為何這般囂張,原因就在著名的諾門坎事件。
實力懸殊,弱欲治強
在二戰之前,日本雖然已經成為了相當工業化的國家,但是他的實力也是非常有效的,只是與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可以相抗衡,要說與蘇聯相比實在是差太多,從國力上面而言,蘇聯的綜合國力是日本的三倍,在軍事力量上就更不用比較了,跟蘇聯作戰,日本只能依賴于陸軍。根據記載,蘇聯的甲車和坦克等裝備也是日本的數倍之多,所以在日本與蘇聯共戰了兩次,但都慘敗而逃,諾門坎事件就是其中之一的戰爭。
虎狼之爭,迅猛開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帷幕,戰爭范圍迅速擴大,由歐洲到亞洲,涉及六十多個國家,而與諾門坎事件有關的國家則是我們熟悉的侵華的日軍,還有蘇聯,包括外蒙古。隨著二戰迅猛開來,法西斯列強加速了侵略的步伐,在這樣嚴峻的戰爭形勢下,日本、蘇聯、外蒙古,在遠東地區,侵華日軍和外蒙軍在為了爭奪在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開始了他們的戰爭,被稱為諾門坎事件。這次事件雖然與二戰很多戰爭相比是一件不為經傳的事件,但是他為二戰的發展趨勢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百果皆有因,要知道,很多國家發動戰爭是為了爭奪屬于自己的利益,使自己國家變得更加強大,從而提高在世界的地位,他們爭奪地區,爭奪錢財,爭奪人力,爭奪物力,諾門坎事件的爆發也不例外。日本與蘇聯早在1931年因意見不統一,蘇聯提出來一個方案,就是“兩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但日本一直未表明自己的立場,含糊不清,讓人難以捉摸,但即使這樣,蘇聯也從未放棄努力,直到1932年,日本首相終于明確態度,拒絕了蘇聯的提議。后來再后來,日本逐漸地猖狂起來,與德國結盟,不斷地侵襲其他國家,日益囂張,蘇聯意識到不能讓日本這樣繼續下去,就在“九一八”事變后,也加強了對外蒙古地區的控制。日本便也掉以輕心,選擇了侵襲外蒙古地區,他們野心勃勃,只為侵襲更多的地區,得到更多的利益,來富強自己的國家。但最終也以慘敗而告終。
激烈斗爭,傷亡慘重
戰爭開始了,三個國家都使出渾身解數,日本此次軍隊之所以叫做日本關東軍,也是因為他們在我國大連地區的關東州侵略,所以取名為關東軍。蘇聯軍事力量很強大,裝備也很多,所以,在后來了解到日本的戰士傷亡都是炮彈傷亡,而蘇軍的傷亡則是子彈傷亡,可想而知,當時蘇聯的軍事有多么的強大。戰爭歷程中,第一階段的戰爭過程中,外內蒙軍和蘇軍聯合起來,使日軍幾乎全軍覆沒。第二階段,日軍采用了沒有人性的細菌戰計劃,向蘇蒙軍開始了細菌戰爭,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日軍居然感染甚多,甚至是死亡,也為自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到了第三階段,蘇軍開始啟用大量的炮彈,燃料,正式的向日軍開啟進攻,日軍在這一階段消耗盡了元氣,死傷無數。最后一階段,蘇軍利用了日軍的慣例,便給了他們一次最最突然的進攻。最終,日本敗了。兩國簽署了停戰協議,戰事就這樣告一段落。雖然戰爭時間僅為三個月,但是傷亡慘重,死亡人數居然高達六萬多人。
而此次日本的戰敗,也讓日本在之后做出了錯誤的戰略部署,他們不得已而選擇南進,從而偷襲了珍珠港,這也為兩年后美國向日長島投放原子彈埋下了伏筆,從而使處于法西斯軸心國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這也是諾門坎事件的重大歷史意義。
戰爭結束,結局不同
日本此次戰爭的失敗,也消滅了他們囂張的氣焰,并且也讓他們真正見識了蘇聯當時的強盛,他們也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日本學者也稱這次戰爭為他們陸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敗仗。截然不同的是,這次戰爭也是外內蒙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次勝仗。令我們再感意外的是,蘇聯雖然大獲全勝,但是他們并沒有擴張戰爭的意圖,這也是他們與法西斯列強的不同之處。二戰結束后,日本作為戰敗國,盡管初期開始走下坡路,戰爭對經濟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可磨滅的,帶給人民的磨難與痛苦也是無法挽回的,所以日本戰敗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的多。
但是由于慢慢演變的國際形勢,也給他們的國家后來的綜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蘇聯的強大也一如既往,在世界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再上一臺階。但是蘇日關系也一直不悶不響,蘇日之間雖然在1956年恢復了外交關系,但是,在冷戰格局下,兩國也始終沒有締結和約,就是說在法律上尚未結束戰爭狀態,這是日本戰后唯一沒有解決的"戰爭遺留問題",也是蘇聯對外關系中一大難題。蘇聯解體之后,也就更沒有關系之說了。
戰爭無情人有情,和平發展是主題
據統計,一戰時十五億人被迫卷入戰爭,三千多萬軍民傷亡,流離失所,炮彈轟炸,二戰時更為慘烈,二十億人卷入戰爭,軍民大概傷亡一億人,這些冷冰冰的數字的背后,是國與國的爭奪,但受難受苦的是人民。戰爭殘留的后遺癥也是不可逆的,對于日本而言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核遺留問題,這些都是戰爭所帶來的災難。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國與國之間的相處,需要的是合作和平共同發展,而不能依靠戰爭掠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