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自“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軍民長達十五年的抗戰終于取得勝利,日本無條件宣布投降。
然而,就在這舉國歡慶之時,不少有識之士認識到,籠罩著中華大地的戰爭的陰云并沒有完全消散。特別是隨著國民黨蔣介石的大兵團調動部署,國共之間的氛圍越來越緊張。
面對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不僅國內輿論沸沸揚揚,包括美、蘇等國在內的國際方面,也不希望中國再出現大規模的戰爭,因為這會影響他們在中國的利益。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通過給出一系列犧牲國家利益的承諾,換來了美、蘇對他一定程度上的支持,為他調遣部隊搶占各大城市提供了便利。
雖然如此,但美、蘇方面還是對蔣介石施加了一定壓力,希望他能夠通過和平方式,取得中國的統帥之權。
免得國內外的輿情,蔣介石也順水推舟公開提出邀請我黨領袖毛主席前往重慶進行和平談判,這一方面是為了平息對他不利的輿論,另一方面也是為他暗中發動戰爭拖延準備時間。
由于我黨內部對蔣介石挑起內戰的打算心知肚明,大家一致反對毛主席親自冒險前往重慶,在一致要求下,主席只得先安排周恩來同志前往重慶與國民黨進行磋商。
這樣一來,蔣介石似乎認定了毛主席不敢來重慶,于是他接連發出了一封又一封更加“懇切”的公開電報,最后表示“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
至此,蔣介石總共發出了三份邀請主席至重慶談判的電報,甚至在最后一封中還特別強調已準備好專機。在他想來,只要毛澤東再不來,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將“拒絕和平、挑起內戰”的罪名我黨頭上。
面對這個局面,毛主席清楚地認識到,他本人必須去赴一赴這個鴻門宴,萬一能夠達成和平協議是最好的,就算達不成,也可以揭穿蔣介石的真面目。
去重慶前,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開會時專門交代了自己此去的目的,并且表示已經做好了蹲班房的準備,并指出黨的領導核心一定要穩在延安,不要輕易改變。
毛主席給蔣介石的回電
由此可見,毛主席是冒著極大風險,帶著極大勇氣和誠意去重慶的。反而是主動邀請和談的國民黨從一開始就抱著打內戰的心態,這在重慶談判的進展中展露無遺。
得知毛澤東居然真的要來和談,蔣介石措手不及,這完全出乎了他本人以及智囊團的預料。8月28日下午,當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抵達重慶九龍坡機場時,蔣介石連歡迎儀式都沒有安排,只有一些記者在現場拍照,記錄這個歷史性時刻。
毛主席抵達重慶
但這反而給了主席發揮的空間,借此機會他對中外記者進行了誠懇地講話,說道:
“本人此次來渝,系應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先生之邀請,商討團結建國大計。現在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結束,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當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國內政治上、軍事上所存在的各項迫切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解決,以期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希望中國一切抗日政黨及愛國志士團結起來,為實現上述任務而共同奮斗。本人對于蔣介石先生之邀請表示謝意!”
這一席講話引起了山城乃至全國的轟動,各民主黨派人士歡呼雀躍,認為和平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此時蔣介石正帶著幕僚們開會研究如何應對單刀赴會的毛澤東,并將談判目的確定在了以“政令、軍令之統一”為中心。
當天晚上,蔣介石在官邸舉辦了一個小型宴會,算是為毛主席、周恩來等人接風,這是兩人首次以兩大政黨、勢力首腦的身份會面---上次見面時,毛主席正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
談判在第二天上午就開始了,主要由周恩來、王若飛跟張治中磋商談判的具體項目以及流程。下午,毛主席與蔣介石圍繞明確的項目進行會談。
在會談中,蔣介石斷然否認了自己挑起內戰的舉動,卻被毛主席直接揭穿,指出目前國軍四處占地的事實,將老蔣反駁得無言以對。
眼看國民黨誠意不大,談判很可能破裂,共產黨主動作出了重大讓步,包括擁護三民主義、承認蔣介石在全國的領導地位等。
特別是在軍隊問題上,我黨一再讓步,從最開始的保留48個師到43個師,最后只提出保留20個師的要求。結果蔣介石步步緊逼,聲稱只能讓我黨保留12個師。
就這樣,談判再次陷入僵局。這時,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出面了。為了完成國內交給他的任務,他必須盡快促成國共達成和談協議,以盡早恢復中國的生產,當然,前提是確保他們的“好朋友”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地位。
于是,赫爾利找到毛主席,表示要與他談一談。在私下談話中,赫爾利對主席暗示道:“蔣委員長可以讓你們保留20個師,并且還愿意安排你去當一個省長。”
毛主席聽明白了,這是蔣介石的交換條件。他深深思索了一會,問赫爾利是哪一個省。赫爾利給出的答案是西北的新疆。
聽到這個答復,毛主席的心里很清楚了,這時蔣介石要讓他遠離政治中心,無法干涉國民黨的統治。雖然當時新疆一直是中國的戰略大后方,但遠離核心區域,對于國內各種局勢的變化鞭長莫及。
這一點,在蔣介石的日記寫得很明確:
“此時對共黨應以主動與之妥洽,...如其真能接受政令、軍令,則政治上當準備委派共黨之人(指毛主席),以一省(指新疆)之主席,使其滿足一時,以觀后效,乃決心予之。”
此時,毛主席對于國民黨蔣介石一方的誠意,已經徹底失望了,他看出了蔣介石并不希望建立一個民主的中國,而是一心要維持國民黨的獨裁統治。畢竟他連共產黨都要趕出權力中心,更何況那些民主黨派呢?
看著赫爾利期待的表情,毛主席沒有給出答復,只是一笑而過,隨后談起了其他事情。不久后,毛主席寫了一首詩,算是對這次重慶談判的評價,也是對蔣介石的側面回應,顯示了他政治手段的高超之處:
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斗爭。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特別是共產黨方面以極大的誠意簽訂了《雙十協定》。就此,重慶談判算是完成了一大階段,在黨中央的要求下,毛主席計劃離開重慶,返回延安。
10月11日,在毛主席離開重慶前與蔣介石最后一次會談中,蔣介石再次明確表示不會在中共解放區的問題上進行絲毫讓步。
毛主席只得讓周恩來、王若飛留在重慶繼續進行談判,自己則乘專機離開。登機前,面對在場的中外記者,毛主席再次進行講話,呼吁國共雙方繼續為和平而努力,他表示:
“中國問題是可以樂觀的,困難是有的,但是可以克服的。”
毛主席順利返回延安
遺憾的是,國民黨完全沒有和平的誠意。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后,蔣介石在1946年6月悍然撕毀了《雙十協定》,挑起了內戰,中華大地再一次陷入了戰火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