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和粟裕配合怎么樣?
整體配合不錯,但也曾有過三次分歧。
1、我們先看看陳毅的特點。
論整體協調能力,陳毅確實強過粟裕,這是由兩人的資歷和威望決定的。
井岡山時,陳毅就是三把手,僅次于毛主席和朱德。而當時的粟裕,只是個連長級別的人物。
陳毅為人大氣,很有胸懷和格局,且富有浪漫主義情懷。
某種程度上來說(文學才華和浪漫主義情懷),陳毅和毛主席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在大局的判斷和軍事能力上,當然和毛主席差了不止一個等級。
陳毅尊重能能力強的人,并且善于使用這些人才。
陳毅的不足之處是:軍事指揮能力并非很強。這可能是他唯一的軟肋。
2、我們再看看粟裕的特點。
粟裕做事非常低調靠譜,言談不一定犀利,文學才華也不強,但是對戰局的把握和排兵布陣,可謂是“天才”。
在游擊戰和運動戰方面,軍內無人出粟裕之右,哪怕是名帥101,也比不上。
粟裕有自己的堅持,對于自己認為對的策略,一定會建議上面的。“淮海戰役”的主要策劃者就是粟裕。
粟裕的不足是:性格不張揚,協調能力相比陳毅較弱。
3、陳毅和粟裕的“分歧”。
陳毅和粟裕的分歧,主要發生在解放戰爭前期,那時,在山東、蘇北那一片大區域,有兩大軍區:山東軍區、華中軍區。
從行政隸屬來看,當時的山東軍區是可以管理華中軍區的,山東軍區的一把手、山東野戰軍的一把手都是陳毅元帥,華中野戰軍的司令員就是粟裕。
從級別來講,當時的陳毅是粟裕的領導。但是,這只是名義上的領導,制定戰術方面,華中野戰軍也有很大的自主權。
陳毅、粟裕兩人的第一次分歧是:陳毅主張山東軍區、華中軍區向外發展,希望華中野戰軍向淮南前進,但是,粟裕主張先夯實基礎,在蘇中根據地內進行作戰。
這個爭議,連毛主席都知道了,最后,毛主席同意了。此后,粟裕帶人在蘇中七戰七捷,陳毅帶領的解放軍在淮北吃癟,狀況不理想。不得已,陳毅同意了粟裕的意見。
兩人第二次分歧,是關于兩淮保衛戰的。這個階段,陳毅的分析出了點小問題,最后兩淮失守。為此,陳毅還向上級、同級和下級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
第三次分歧,在大的戰略方向上,兩人有些不同。毛主席認為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應該合并,陳毅抓全盤,粟裕抓軍事。但是,起初陳毅并沒有執行這個計劃,遲遲未將山野和華中野戰軍合二為一。
在這點上,粟裕是非常支持毛主席等人的。
后來,看戰況于大局不利,陳毅果斷將山野、華中野合二為一,成功建立“華東野戰軍”,陳毅抓全盤,粟裕主抓軍事。
從粟裕主抓軍事開始,華野打了多次勝仗,就此,粟裕在軍中的地位完全奠定。
從1947年年初開始,陳毅和粟裕的合作非常好,分工清楚,戰績斐然,兩人就此成為了“黃金搭檔”。
建國后,陳毅當了副總理,主管外交,而粟裕曾擔任過總參謀長。
有意思的是,孩子們大后,在1975年,陳毅的兒子陳小魯娶了粟裕的女兒粟惠寧,粟裕和陳毅成了親家了,可惜的是,此時的陳毅病逝3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