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內反映朝鮮戰爭的電影逐漸增多,尤其是電影《長津湖》熱映之后,更喚醒了人們對這次立國之戰的回憶。這次戰爭中,志愿軍不但要面對裝備優良的美軍,還要面對惡劣天氣的影響,多重不利因素沒有阻擋志愿軍取得勝利。當時作為志愿軍的對手,美陸戰一師僥幸逃脫,作為敗軍之將,陸戰一師的指揮官奧利弗·史密斯結局如何呢?
01
東京總部嚴令,進軍、進軍!
史密斯一直是一個運氣不錯的人,官運也同樣亨通,之所以加入軍隊后能平步青云,除了確實會打仗之外,更因為他特別會說話,譬如帶陸戰一師大撤退,他就臉不紅心不跳地睜眼說瞎話,聲稱“陸戰一師永遠不會退縮,只是在朝另一個方向進攻”。貌似當年國軍也是類似風格,勝利轉進臺灣,美軍和國軍有些方面簡直一脈相承。
朝鮮戰爭爆發后,原本擔任海軍陸戰隊副司令和參謀長的史密斯,被指派為陸戰1師師長率軍參戰。在麥克阿瑟的激進指揮下,陸戰一師加速向北推進,他們的目標是從元山打到長津湖,進而占領北朝鮮。
不過,作為美軍身處一線的指揮官,史密斯最開始并沒有嚴格執行麥克阿瑟的命令,他認為長津湖地形復雜支離破碎,并且此時正值冬季,氣候多變且嚴寒,根本無法發揮美軍的機動化優勢。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聯合國軍東京總部完全不能容忍一線將領隨便抗命,連續下達數道嚴令后,史密斯胳膊擰不過大腿,不得不遵令出發。雖然率軍出發了,但這終究不是史密斯本意,所以行動十分謹慎,名義上是防備我軍進攻,實際上也存著陽奉陰違的心思。
進軍過程中,史密斯還不忘給自己留后路,在進軍沿線建兵站囤物資建立據點,抵達長津湖后又擴建機場,以保障軍隊物資供應不出問題。當然,此時的史密斯并不會想到,后邊自己會率軍進行“路程最長的退卻”,這些小心謹慎的布置,也為逃出志愿軍包圍圈提供了巨大幫助。
02
志愿軍攻勢太猛,撤退、撤退!
史密斯把軍隊部署層面的問題全都考慮到了,也想到了長津湖嚴寒天氣的影響,但他依然低估了百年不遇的極端低溫,更沒想到如此低溫下,10萬志愿軍已經提前做好部署,就等著他自投羅網。
在陸戰一師小心謹慎地前進時,志愿軍以急行軍的方式提前到達長津湖地區,悄無聲息地擺開陣勢,等著美軍到來。雙方在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相遇,志愿軍提前占據優勢地形,居高臨下把美軍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前方部隊已經交戰,而后方的史密斯,依然命令士兵不要冒進,因為想通往戰場只有一段狹窄的砂石路,根本無法展開機械化作戰,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從軍多年的史密斯還沒傻到做這種事,哪怕貽誤戰機引得麥克阿瑟大發雷霆,他也無所謂了,這總比遭遇不可挽回的敗局要好得多。
正是因為如此小心謹慎,史密斯在付出“北極熊團”被全殲的代價后,保住了大量有生力量。此時的史密斯,見識了解放的強大戰斗力,心中已生退意。而解放軍志愿軍見美軍不上鉤,只能主動出擊,但無論是武器裝備,是后勤,都和美軍存在著巨大差距,再加上美軍巨大的機械化優勢,志愿軍追擊異常艱難。
水門橋,是陸戰一師撤退的必經之路,志愿軍和美軍都把目光匯聚于此,如果志愿軍搶先一步炸了橋,就斷了陸戰一師的生路,如果美軍提前一步過橋,就可以脫離志愿軍追擊。為了保障全軍的行進速度,史密斯利用之前擴建的機場,提前運走了4000多名傷員。
為了留下陸戰一師,志愿軍曾先后三次冒死炸橋,前兩次美軍都用木頭搭配鋼制橋梁進行修復。等到第三次時,志愿軍下付出巨大犧牲炸毀了大橋基座,覺著終于斷了美軍的退路,但史密斯對此早有準備,在第一次橋梁被炸時就申請了預制橋梁,就在大橋基座被炸時,這些預制橋梁也終于到達了戰場。
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實力,完全超出了志愿軍的想象,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橋梁竟然還能提前做好,展開就能架橋。志愿軍和美軍的戰斗,簡直就如兩個時代的軍隊進行碰撞一樣。有了這些預制橋梁,史密斯帶著部隊順利逃跑,志愿軍只能繼續追擊。
03
最會逃跑的將軍,最終升至上將
據后來美軍回憶,雖然撤退中有汽車可以乘坐,但經常跑不過靠兩條路趕路的志愿軍,他們總會跑到前邊進行阻擊。有一次,美軍經過一個有埋伏的山頭,但真正交戰之后發現此次阻擊不如以前猛烈,志愿軍突然下降的戰斗力讓美軍很疑惑。
直到后來才知道,原來志愿軍埋伏了一夜,因為極端低溫很多人都被凍死了,但志愿軍直到死亡,都始終保持著戰斗姿態,而這正是我們所說的冰雕連。面對戰斗意志如此頑強的敵人,美軍的士氣越來越低落。
幸虧史密斯力挽狂瀾,不斷給士兵加油打氣,甚至還說出了“我們不是在撤退,而是對不同方向發動攻擊”。如果不是史密斯及時做思想工作,陸戰一師最終難逃被殲滅的命運。12月15日,美軍終于結束了“地獄之旅”、“最艱苦的撤退”。
當他們到達釜山時,史密斯被當作英雄一樣看待,美軍上下都認為,如果沒有他,陸戰一師將會被全殲,這必定會成為美軍的奇恥大辱,也會嚴重影響戰爭的走向,而史密斯挽救了陸戰一師,挽救了聯合國軍。
此戰過后,麥克阿瑟因為過于傲慢和激進,被撤銷了職務,而史密斯則被美國塑造成英雄,1951年回國后,很快就被提升為中將,至1955年退休時,他已經獲得上將軍銜。總的來說,在軍事生涯的最后能快速晉升,完全得益于當年長津湖之戰時跑得夠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