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消費智庫第2526期文章
課程導讀
大家好,我是王靜靜。
一個研究過1000個消費品牌成功與失敗案例,但從沒有過任何實戰經驗的講課人。
一個實操訪談過659個品牌,但依然沒有實戰做過一個消費品牌的男人。
一個沒有實戰能力,但卻把企業內訓課賣到20萬一天的男人。
一個沒有實戰能力,但卻把課程賣給370多個學員的男人。
一個純粹的研究者,一個純粹的理論派講課者。
在35歲中年生涯中,沉寂了900多天后,我帶著自己依然沒有經歷實戰的課程殺回來了。
如果你是一個有耐心,曾經聽過我課的人。后來卻和我慢慢生疏失去聯系的人。
如果你是曾經買過我的課,卻因為那時傲慢的我而感覺被我傷害的創始人。
如果你是一個有空杯心態,聽過無數門知名營銷、品牌課,但是依然沒有過好自己一生,經營好自己公司的人。包括不限于聽過金錯刀、華與華、參哥、張琦等知名大佬們課程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曾經賺過錢,高光過,但現在陷入迷茫期的消費品牌創業創始人,無論是已經賣過5萬,10萬,100萬,1000萬,一個億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已經經歷過消費品融資高光時刻,又跌入谷底的品牌人,現在只想沉下心來好好做產品,但是苦于找不到產品、品類、機會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斯坦福、哥大背景,也沒曾經被什么知名VC風投青睞過,賺過的每一分錢都是靠自己辛辛苦苦靠走訪經銷商、拜訪客戶的生意人。
如果你是曾經滿懷雄心壯志,想要干一番事業,花了幾十萬上百萬去找過各種咨詢公司,卻最后毫無效果,而被傷害過的人。
如果你是因為愛情而創業,又因為離婚而被狠狠在事業與感情上都遭遇雙層背叛的品牌人。
如果你是曾經狠狠努力過,最終接受自己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品牌創始人。
如果你是曾經在抖音系流量生態賺到過錢,也上過各種大牌直播,卻最終產品一地雞毛,沒有復購,而差點虧光底褲的品牌創始人。
如果你是一個曾經風光無限,而如今錯失短視頻風口,而想要入局短視頻,卻苦于自己的形象、認知都遲遲無法再突破的品牌人。
如果你是被很多課程割過韭菜,上了很多課程回去一落地毫無用處的品牌創始人。
總之,就是你是一個天賦普普通通,背景普普通通,經歷過挫折,走過泥濘,卻依然難說自己已經很成功的人。
那這門課,或許,我只是說或許,我這一門課,可能是一個真正適合你們的課。
為什么我敢確信,我做的這樣一門課,是真的適合普通品牌人、普通創業人,走向心目中“小成功的課”。
一切還要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和我做這門課程的初心說起。
作者:龍貓君
編輯:竺天
審核:Single
來源:新消費智庫
為什么我要再次來講課?
為什么我要再次開啟講課?
2021年到2013年,我曾經講過兩年時間的課。
我的課程分為兩類:
一類是在北京線下開的小班課。每次大概能招生40個人左右,每個學生收費9800,在北京前后開了接近六期,平均兩個月開一期。
一類是企業內訓,我先后服務了美克美家、南孚電池、百亞衛生巾等十多家上市公司或準上市公司級別的內訓。
這算是我講課的一段小高潮,后來因為疫情不可抗力因素,線下講課機會突然銳減。
培訓也就停下來了。當然這只是我描述的其中一個因素。
更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的心態問題。在那段講課經歷里頭,自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所以這次再來開始講課,我想要為了下邊的目的:
第一:磨煉自己傲慢心的問題。
心底里只看得上賺到錢的知名學員。覺得只有明星學員才能提升我作為知名老師的身份。
所以會不太花時間幫助不知名學員,總覺得對方生意太小了。
這種心態讓我的培訓,不注重對學員的傾聽,而是一味的灌輸。
這是屬于個人溝通的壞毛病,到現在這個毛病依然對我影響很大,總覺得培訓老師,就是應該好為人師,把理論講透,講清楚,輔導到位,其實不然。
老師是什么?是用自己的愛和關懷看見對方的長處和優點的能力,結合分析學員的優勢與長處去制定適合公司的商業方案。所有的公司,本質是創始人的公司,是創始人優勢的公司。作為一個研究那么多商業案例的人,我以前關注點都放在了商業模式上,卻鮮少放在關注創始人內心,創始人優勢上。
不關注或者不視對方為一個真正的人,而把對方單純視為客戶,而缺乏對客戶真正關懷的培訓時代過去了。每個人來學習,除了學習所謂稀缺的知識,更希望能夠被大家看見。
所以好的老師,第一位當然應該是傾聽的老師。
所以,我想繼續來講課,很大一點,是想繼續在自己不擅長,沒有做的太好的路徑上,一同和愿意跟我一起學習的學員,大家一起來磨煉一份有耐心的傾聽力。
第二:想找到幫助更多人的機會。
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一個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是覺得自己沒用。
覺得造物主創造我們的時候,好像沒有留下我們的優點。
我也有那么一年多的時間,感覺到身為一個表達者和傳播者的沒用。
感覺自己寫了幾百萬字,但是這幾百萬字沉淀下的道理,根本沒有辦法真正幫助一個人。
我的后臺其實經常有人給我留言的用戶,說一些比如你們文章不錯,其實我知道這些反饋都是沒意義的反饋。
因為真正幫助他人,要么是在靈魂深處啟迪他人,比如幾個為往圣繼絕學的圣人,他們可以洗滌大家的精神,讓他們知曉什么是人生的正知見。
要么能實際解決一個具體的有意義的問題,而不是寫了一堆理論,卻無法為大家解決實際問題。
那更次的自媒體人是什么,只能提供情緒煽動,給你精神AV。讓你讀起來很爽,但人生卻毫無改變。
再或者,只不過為了滿足自媒體創作者自身的表達欲、表現欲。
而我那個時候,好像就停留在后兩者層次里。寫出來的東西,很少富有建設性,卻充滿攻擊性和自我情緒表達欲。
所以我沉淪了很長一段時間,討厭看各種文章,甚至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有一種深深的自我懷疑。
我始終在苦苦思索,我可以做什么,能真正幫助到他人。在幫助他人中,找尋到自我的價值意義。
這段過程很痛苦,是一個不斷否定自我的過程。
覺得做這件事,好像意義不夠大。覺得做那件事,又好像不擅長。
直到有一天,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一件事,不給我錢,我也能有能力,且有意愿做的事情是什么?
說這句話,不是因為我很有錢了。而是我想知道我內心里,如果不因為錢驅動的時候,我愿意做什么?
答案是,我會做的事情和我想做的事情。
會做的事情:商業自媒體+評論。想做的事情:分享、表達、和人互動鏈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他人的尊重,為他人提供價值。
而這個事情一定可以做?因為我不想再做,想做,但卻沒辦法開始的事情。
能做的原因是因為,我至少應該是可以做一期的。
講一次課,只要有一個學員,我就可以開課。我現在微信朋友圈,大概15000個好友
我的微信公眾號,21萬用戶。
我只要從這20萬人中間,找出來一個愿意來聽我的課,我就可以開課了,所以這件事大概率可以做。
講課還有一點,是講什么能幫助大家?是講熱門的短視頻IP打造?講我擅長的爆品與品牌定位?還是講超級個體怎么幫大家賺錢?好像這幾個,我都會且能夠講?那就一次性給大家都講到?把他們組合成一門全新的課程體系吧。
在哪講?如果在盡可能低收費情況下,最好是有一個免費的場地?但是免費白嫖占他人便宜,好像也不合適。所以至少要有一個酒店會場,這個價格在北京大概兩天要8000塊錢左右。
如果只來了一個人聽,那我可能要虧點錢。如果剛好有4個人,可能就能覆蓋成本,所以好像問題也不太大。
所以,我就回到最后一個問題,這個課是免費講,還是收費?
思考很久,還是決定要收費,不是我多么缺這點錢,而是我覺得有三個邏輯:
第一:沒人會珍惜免費的東西,尤其是課程。
用戶如果要覺得有價值,就不應該被免費。用戶如果要覺得沒價值,不免費也會沒人參與。
另外如果用戶認可價值,則付費是應該的。不認可,則不付費。不認可,則很難有投入度。
以前舉辦過一期線上培訓課,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投入度和參與度。
要想提升用戶真心解決自己問題的緊迫度,就應該讓用戶付費參與,有價值的參與。
愿意付費是篩選真心用戶最好的工具。
第二:希望我認真準備的知識被認可。
其實講一次課,按照20個學員來算,扣掉成本,也沒有什么利潤盈余。但是哪怕剩下一萬塊錢,獎勵給老師自己,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被認可。
當然更大的動力是學員的認可。前幾天我跟一個以前上過我課的學員說,我打算重新把之前的課開起來,但是之前的很多內容體系會我會做一個巨大的升級。
不是單純知識體系升級,而是一個自我心態成熟以后的升級。是覺得自己真正可以做好一位老師以后的升級。這位學員說:那我支持你,先買三個學習名額。實話說,我沒有賣,但是我內心還是有點暗自竊喜,這就是一種被認可,尊重以后的正反饋吧。
越被需要,就越想努力,做出好的產品,幫助到他人。
第三:同樣付費的人群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連接。
付費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態度。價值觀,是一種篩選。
讓相同價值觀的人,可以通過一種方式來到我的課堂,并且互相認識了解。
最后的原因:滿足自己的表達欲和交更多的朋友。
人到中年以后,無論知識多么豐富,生活多么充盈,不可避免的有自己的中年危機。
我設想過自己的理想生活:忙碌且在自己的舒適區。
不喜歡躺平著的無數事實的狀態和樣子。也不想整天麻木而矯情。更不喜歡整天痛苦而抱怨。
先說躺平無所事事。
我現在才知道,有事可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因為有一段時間,大概快8個月。我什么都沒干。
一方面發現不了有什么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活的很空虛,甚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打游戲。
這樣的日子,過一天還可以。如果過10天,當然也可以,但是過100天,可以說就像無盡無間地獄的痛苦,甚至有一種習得性無能,反復陷入自我質疑,不想做事,用打游戲填補自我空虛。
突然間有一天,我發現是我的自我價值系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我感覺這種狀態其實是對十來年,我的一種單向以金錢和目標驅動的報復,想讓我試試什么是廢人的體驗。
我感覺再這么下去,我就是新版的三和大神了。深究自己內心,我變成有段時間這樣子,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對自我的評價體系出現了問題,總是在事情上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總是在事情上過低估計。總是陷入小事不夠大,大事做不了的狀態。而講課,可能是我走出新探索自我的第一步,通過表達以及分享自己的見解,連接一群和自己一樣的朋友,大家一起走出困難。
再說痛苦而矯情。
總是有一種向外歸因,這兩年所謂的原生家庭理論和西方心理學的某些理論,諸如和自己和解,養育自己的內在小孩之類的理論喧囂之上。
這類理論特別符合情緒化者和缺乏責任型用戶的心理,把一切自身的痛苦歸因于外。
我有兩年也是這樣,總是把自己的生意不好歸因大環境。把自身的懈怠歸因于大環境。把自己的公司做不好歸因于時代和運氣。把自己活不好,歸因于所謂原生家庭。
但是我們是個成年人,一旦我們去認真思考問題,就會發現這些理論總是在外求,不是真正的內求。
我們自己活成什么樣子,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只從因緣和合而生角度而言,父母和我們是有關系的,動不動歸因所謂原生家庭的,大部分都是不愿意自我承擔自己是一個成年人,自己可以解決和分清楚自己問題根源。
都成年了,都是個大人,不要再把自我成長承擔責任的事情推卸給他人了。
所以,我想要自我解決問題,我想要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那就應該自己努力。
想起我在管理學上聽過的一門課,管理學老師在課上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在來的路上,遇到了五只青蛙。五只青蛙計劃從橋上跳到河里去,奔赴更大的世界。但是四只青蛙同意,一只青蛙不同意,于是相持不下。但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最終決策跳下去。所以老師問大家:請問最終青蛙們跳下去沒有。
老師既然問這個問題,肯定就是有個坑。所以學員們七嘴八舌,各種答案。
最后的結果是青蛙沒有跳,老師說:因為我們生活里,真正有了想法去做的人,其實不到百分之10,大部分人都是在各種計劃,評估,打算等待。覺得行不行,要跳下去做了才行。
這個故事,比其他任何故事都打動我。我在要不要做這個課上猶豫很久,一會覺得是不是分散精力了,一會猶豫是不是能找得到生。一會猶豫課程是不是不夠好,會誤人子弟,會不會被大家罵。
其實想這么多,真沒必要。好久沒和公眾號粉絲交流了,那既然想要通過課程認識新的人,想把自己十年來很多感悟、感受分享給大家,那就做吧。實在一個人也不愿意來聽我的課,那就再說。只要還有一個學員愿意相信我,我就給他(她)一個人講,也沒什么丟人的。
說干就干,于是也就有了這篇文章,這個課。
我做了一門什么課?
以及我想幫助大家解決什么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我想做一門什么樣的課程?
一開始,我是從這個問題開始的。所以我給自己答案是一門有用的課。
結果發現,這是一句無用的廢話。有用,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是不同的定義。
有用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事實。
所以,我思考了第二個邏輯,想幫助大家可以賺錢的課。
可是,當我定完以后,我發現了,這也是一個悖論。
割韭菜的課總喜歡跟你說,學完照做,就可以賺錢。這里頭有一半話對,一半話不對。
確實有一些課方法論是很牛的,但是你照做,卻不一定賺錢。因為你的照做,是打了折的照做。這是為什么我們學了如此多的雞湯,卻依然過不好一生,依然做不好自己的商業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謂的照做的,照著做如果不是真的考慮每個創始人客觀能力,客觀資源,當下所處環境,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因此得出最重要的思考結論:一門好的課,應該是可以照見每個創始人的。標準化的課,對創始人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個性化針對每個人問題的咨詢+標準化的知識課=最適合每個人的課
發掘還看到每個人的問題與個性,再與體系方法結合,等與適合個人的個性課。
通俗的說,我們的課,要真正看見每個人,要真正的關心每個上課的人。
說一次我體驗很差的課吧。我也經常因為一些困惑去上他人的課去。有一次,沖著我一個很喜歡的老師的課,我買了他的課程。
每個來上課的人,都是因為面臨著自身難以解決的困惑。甚至某些時候,一次上課,花出去的幾千塊,也是一種投資和寄托了。
心中帶著某個事情的答案,尋求老師對問題的解答。然后我花了錢,去了課堂,本來只想讓老師給我一個到兩個確定性的建議。
可是這個老師沒有給我答案,他讓我升級再交三萬八,然后他一點也不想聽我的問題、困惑,以及我的業務到底是什么。
體驗極差,感受極差。感覺我只是金閃閃的升級人民幣,而不是一個真正被客觀對待的人。
接下來無論他說什么,我都不再相信他了。所以,如果我要做一門課,我不會再做刻意的升級。除非學員主動找我,想要升級全年的咨詢服務,否則我不會去主動轉化客戶。
一個好的課,首先要定義清晰解決的問題。其次,一定要有它的道德價值觀。
老實說,這次出來再做課,不希望挨罵。不希望只是奔著賺錢,我既希望我教的舒服,也希望學員學的舒服。
所以,我思考了所有商業學員,尤其是類似我這樣的學員,他們內心深處到底面臨著哪些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來定義,我這門課程到底學什么。
第一個問題:如何從機會驅動生意,轉向從自我價值觀驅動生意?
我見過差不多1200多個生意人,創業者。我今天發現大家其實不能客觀了解自己為什么成功。
甚至大部分的歸因于自己成功的要素都是錯誤的。
也無法用一種旁觀者視角梳理自己的生意。所以成也不知,敗也不知。
成了感覺自己無所不能,輸了感覺全怪環境。不知何以成敗,就不可以被復制。
所以什么機會來了干什么,完全機會主義驅動導向。心不定,生意不成。
而自我價值觀導向的生意,不是機會驅動的。是自我的內在需求和要素驅動的,無論外界怎么變化,也只是自我的一種幻想,是相的層面。
所以自我價值觀驅動,就是要走向以我為主,無論外界怎么變化,我自巋然不動。
很遺憾,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品牌,或者生意,都是機會驅動型品牌。
機會驅動品牌等于短視流量品牌等于價值消耗品牌。
價值驅動品牌等于自我需求與生意合一等于投資型長青品牌。
如何從一個游擊隊,通過尋找內心自我真正需求定下來,其實這個焦慮不安時代,風口落幕的存量時代最大不變化。
第二個問題;我們的生意和我們作為一個創始人應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
坦誠的說,我自己曾經就過的很不幸福。雖然我現在正在走向追往幸福的道路上。
我見過這么多品牌創始人,有能賺到很多錢的,但卻鮮少看到幸福的。
不幸福的原因,要么是因為賺了不該賺的錢,而生恐懼睡不著覺。
要么是因為貪婪,只追逐金錢本身,而忽略了出發的源點。
一個創始人幸福的根源在于,如何正確處理好和社會、股東、員工、合伙人、同行、家人、上下游的關系。
當中間有任何一層關系是對抗狀態的時候,創始人才可能獲得幸福。
而要想和這些關系好,創始人必須讓自己處于高勢能生態位上,因為有些生態位注定是內卷生態位。
在增量時代,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增長型的進取型創始人。
在一個存量時代,我們要做的是一個穩定型保守型的創始人。
在一個減量時代,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智慧型幸福型的創始人。
如何做出一門讓自己不累,不卷的生意。讓心有地方安放,是時代的命題。
今天創始人應該問你的產品:用戶用了感覺幸福嗎?你的員工工作的幸福嗎?你自己工作的幸福嗎?
未來一切讓你的生態不幸福的生意,都會不可持續。
第三個問題:流量卷不動的問題,如何可以用很少流量和客戶賺錢的問題
現在好像人人都在搞短視頻,全社會都在整流量焦慮。只要為了流量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讓全民好像都陷入到一種流量焦慮癥之中。
好像做生意就是搞流量,沒人關心怎么把客戶留下來。
也沒有人關心是不是也可以靠著很少的流量,靠很高的品質,很好的口碑,提升用戶轉化率也可以賺錢。
對待流量的問題,就是我們怎么可以從網紅變為長紅。
但這件事答案很復雜嗎?其實很簡單:就是做一個用戶用了會給你去傳播的好產品。你以后不用一直生活在流量拉新的恐懼之中。
第四個問題:產品0差異的問題,如何創造產品差異化的問題
差異是用戶為什么買你的關鍵,因為今天我們中國,最不缺的是產能和產品。
但如何才能差異是個大問題,很多人說要靠創新。
可惜的是,創新其實是一種特別稀缺的能力。只有極少數天才才可以掌握。
我這么多年最大的教訓,就是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當一個普通人。我們學習,也一定要學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學的會的東西。
所以我的創新答案是,一定要尋找你的產品中獨一無二的價值,別人無法模仿的價值就是創新。
而你產品獨一無二、不可模仿價值則來源于創始人自身的價值優勢,所以優勢爆品來源于創始人自身優勢價值,我們終其一生都不可補我們自己的短板,但我們要學會無限放大自我的長板。
創始人個人的長板X產品或商業模式等于每個公司獨特的優勢價值。而我這一次課程里將會花一部分時間幫助每個創始人找到自身的優勢價值與產品相結合。
可惜受困于中國的傳統教育,我們總是習慣于找我們自己的缺點,卻忘記了花時間發掘我們的優點。把自己人性中最大的價值優點,與自己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做結合。
第五個問題:創始人能力認知的價值錯配,創始人怎么識別自己的機會的問題
繼續順著上邊的問題,在我訪談和咨詢了這么多做產品公司以后,我會發現很多公司的老板對自身的價值是完全錯配的。
或者叫完全不知名。明明自己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卻偏偏要去做一個營銷驅動型產品。比如有的直男博士創始人,總想進入到美妝這樣典型流量驅動的行業。只要把價值放到護膚品,這個創始人賽道就對了。
所以我們的課,還有很重要的功能,希望對品類價值的特性,或者品類第一性價值的挖掘,結合創始人長板,去調整創始人正確品類變化去打造產品。
人人都可以創造好產品,但首先必須是符合創始人性格與優勢的好產品。我想,我的課程和咨詢中,希望可以能深入到創始人內心的渴望,挖掘出創始人自身最適合的事情。
一個人做了不適合自己的事情,則會錯的越來越遠。
第六個問題:創始人沒有邊界,貪婪的問題,探索自我內心的問題
這個月我見了兩個年收入過10億,且終于在今年利潤過億的創始人。
問他們倆最大的想給大家分享的是什么,他們說最大的教訓就是一定要克制貪欲。
總覺得自己可以吃掉所有人的生意,所以很難知道自己其實是有能力擴張邊界的。本來是可以賺錢的,結果擴張太快,人招太多,一下把利潤吃光了。
好好的一門賺錢的生意,在自己的折騰下賺不到錢了。
創始人要了解自己的內心,克制自己的欲望,探索自我的邊界,知道自己的空間。
這就是我會在這么課程上和大家探討的。
當然除了以上探討的問題,我們還將一起探索小組織,或者說超級個體到底如何實現超額利潤問題,創始人IP等衍生問題。
所以我自己創造性地將幾門知識匯聚成一門課程IP大單品課程,課程內容涵蓋:
超級大單品+超級大會與獎項營銷 +超級個體組織+創始人自我成長探索的四位一體的知識體系。
這門課是在我原有的新消費爆品戰略營基礎上升級而成,再深度融合我全新升級的營銷實戰營銷體系組合而成的課程,是在原有課程上的一次重大課程升級。
先來看看這次升級后的課程表以及課程整體介紹
曾經上過我課程的眾多知名品牌學員
之前上課過程中的集錦花絮
我的個人介紹
上課具體時間和地點形式
本文圖片僅用于圖片介紹,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可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