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olaDAO數字游民空間,作者:雙槳,原文標題:《數字游民?超級個體?重啟人生?一次項目復盤里聊一聊真實的》
oladao社區在深圳,或者說雙槳在深圳并沒有成功落地。初來本是帶著一個流量品牌的合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流失了。大理的故事在深圳還沒起筆,就好像要交卷了。
《至暗時刻》
在各種機緣巧合里,過年前臨時起意不如做個咖啡品牌,既然數字游民都需要咖啡,為什么不從這里切入呢。年后回到深圳,一頓瞎折騰后,這個企劃在說干就干下零幀啟動。
本文想分享的是:
一個項目如何快速啟動
斷開原有的軌跡,如何所謂“重啟人生”
如何不走約定俗成的人生
如何平衡搖擺的心態節奏
以及形成自己的系統
這些現象問題里我的底層邏輯和感受。
全文略長,穿插著項目過程和心態感受。這是一個綜合性復盤。
賣咖啡
每個項目都有很多階段,這個咖啡項目的第一個階段是從咖啡豆開始的,在我煞有其事地浮現出一個市場空白猜想和一些調研觀察后,在混亂的咖啡豆市場中,我判斷有一個品牌生長的機會,于是有了一個思維導圖。
說人話:先賣咖啡,再賣其他,有一群精準用戶。
說鬼話:以花香為核心,精選咖啡豆產品,同時切入生活美學等場景中,打造生活方式品牌,建立高活躍用戶社區,共創用戶價值。
相信每個朋友都有點自己的小愛好,或深或淺,在被上班深深傷害的時候都會冒出一個這樣的想法:
開個店賣咖啡/面包/精釀
在小圈子里做個渠道/平臺
做個博主
等等發揮自己興趣愛好的事。
但是本能地又會在當下的環境中開始否認:
“唉,說是這么說,哪有那么容易。”
“身不由己啊。”
“有賊心沒賊膽。”
當然我也不例外,雖然總標榜自己過往亂七八糟的創業經歷,但并非成功的那一個。啟動困難始終伴隨,有一堆的觀察,一堆的結論,一堆的隔岸觀火。也好在吃過的苦頭夠多,就不怕再挨一棒子了。
“摩的老師,我給你發了包生豆過去,一起玩一玩。”
項目的起點來自于這一句,一包生豆的啟程,送到摩的老師的烘焙機開始。
一公斤生豆100元。
很關鍵的價格。當下創業或數字游民生活的第一奧義是如何花錢。花同等刀把下最少的錢,花同等刀刃上最多的錢。身邊及過往很多朋友在面對離職/轉行時第一個困難本質是如何判斷投入。
互聯網上包括現實環境里,很多人在說不要創業,有班就好好上吧。在部分情況里我無比認同,我也常常覺得錯過時代,大三跳出專業行業開始創業,都在陪跑各種下行。在不穩定的時代里做著更不穩定的事,過著毫不穩定的生活。算起現象上的投入產出比是極低的,如果用現金來作為價值的標準,我全是沉沒成本。
可是拉長生命維度來衡量,在不斷的折騰中我又獲得了最大的生命效率和時間價值,在有限的青春里更多地探索了這個世界的層次。如果世界導向大家的人生最終都會唉聲嘆氣,那我不選擇在20多歲就開始。我的20多歲在不斷地高頻重啟。
所謂投入,我自己感受中最重要的是心力大于物力。當一件事還沒開始的時候,自己就給它預設了萬般困難和死刑的后果,那必然是最后結果和過程都沒有收獲。即使沒有獲得短期收益,但是過程中的積累是可以長期收益的。而不僅僅只有無窮的內耗。
就像上述說了這么多,我并沒有賣出一包豆子。或許在看到這個項目名稱的時候,大多數朋友都會冒出一堆問題:
為什么買你的?
你會做得比別人好嗎?
你會烘豆子嗎?
你怎么營銷呢?
做品牌不是很費錢嗎?
這個賽道已經很卷了不是嗎?
你有團隊嗎?
你怎么保證穩定的供應呢?
賣多少才掙錢?
掙不了多少錢為什么還要做?
嗯?
是的,其實我并沒有解決或者完成任何這其中的一環,并且我還清楚自己并沒有足夠深入的咖啡知識理論,沒有豐富的咖啡感官感知,沒有啟動的渠道支持,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沒有資質。空手,連白狼在哪都不知道。
但我知道什么都不做,永遠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做了這些:
大量查閱,瀏覽PGC/UGC/AIGC內容
補齊基礎知識,常識,市場認知,不需要立馬懂行,但是可以不俱于與一個咖啡專業人士探討的程度,系統知識,觀點角度。當然也源于大三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就是校園咖啡,有一些過往模糊認知。
做實際價格調研
對標線上各平臺高中低銷量/聲量的品牌商或賣商,不同規格產品的價格和銷量,并且列表統計,給自己一個大概的市場現狀和定位參考。
做出產品demo
選擇豆子代烘,選擇包裝的設計,規格的計算,有限的資源里如何整合,如果自己做砸了,不影響別人原有的生意,如果做好了,如何接入更好的合作。產品不僅僅是一包豆子,而是圍繞一包豆子的所有上下游配套衍生。包含不限定于豆子賣好了,我的器物、服飾、出行等等產品如何接入。打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持續建好渠道
通往羅馬的路不是一天修好的,所以真打算去,最好每天都修點。在狹義里指的就是做抖音小紅書在沒有運氣加持的情況下,堅持就是最好的運營手段。上好了產品鏈接,不抱著7天就能螺旋起號的癡念,就不會更新七天就選擇放棄。最起碼在我至今兩三個月的高頻更新下,雖然沒有賣掉一包豆子,但意外收獲了一些品牌商單和活動合作。沒掙到多少錢又何嘗不是新的思路。
大家都說福建人迷信,看到一個蠻有意思的回復:
我們做了自己所有能做的,剩下的交給神明。
做完了這些,我覺得無比充實。雖然物質上無比空虛,也并沒有回答別人的質疑,甚至讓人覺得我是不見黃河心不死,這下活該了吧。
看上去每一步都是回到原點,但每一步都是在螺旋上升。每一次都在原地打轉,但每一次都是真正的重啟。
所以賣不出的咖啡豆,我換成了濃縮咖啡液。在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和迭代了一個多月,這次有了更多的信心以及小四位數的收入。
同樣是上面所做的步驟,再次循環,加入了迭代升級。
既然沒法一步到位去做一個大而全的品牌和高用戶認知及選擇成本的產品,那就從簡單的一個產品開始。
省流版,這次的路徑是: 專注一個最小產品 找到最快接觸到用戶的渠道 做出第一次成交 重復多次成交 開始迭代產品 出現KOC 承接流量 拓展產品線 進入精細化運營 面對瓶頸期ing
截至發文完成112單,單次購買用戶19人,兩次以上復購用戶23人,單用戶最高復購12次。
一開始只賣一款中烘的意式濃縮液,到賣出第19包后開始升級中烘、深烘、SOE耶加雪菲三款產品。一開始群里只有15+咖友。出現KOC后的主動傳播帶來了50+的精準用戶,然后逐漸開始增加掛耳,雙倍濃縮拿鐵,手沖冷萃板塊,到這兩周開始的daily special板塊。目前已有113人咖啡群聊,流失人數4人。有一小陣的快速增長后,目前正處在放緩的節奏。
從一包豆子和包裝物料,大概50元的啟動成本,在學校論壇獲客,沒有借助外力渠道加速,一切從零開始。很基礎的一個閉環,但如果各個環節放大,也等同于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快的效率體驗了開一家實體店,做了最小MVP測試,單量甚至比一些實體店多,雖然客單價和利潤額不同,環境配套也不同。如果可以提升復購人次和用戶基本盤,是可以有信心開一家社區小店的。而這個信心就是在過程中建立的。不斷累積的產品優化經驗,項目管理,策略制定和執行,行業深入理解,制作操作,都是我最有價值的收獲。起碼我現在有把握勝任市面上百分之六十的咖啡店。
這就是我又玩了一個半月的現象結果。當然,在很多創業老炮或是職場大佬的眼中這簡直就是過家家,不值一提,還抵不上自己公司的項目零頭,不夠自己請一次客的。或許大佬們都看不到這里。
但回到這一次分享的主題。
其實過去到現在,身邊更多的伙伴都卡在了第一步。人生不是軌道,是曠野,但是脫軌要有好大好大的勇氣。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念的一本經,所以我們都在等,等現狀被動出現轉機,等手里的積累到了內心的安全感邊界,等自己做好準備。所以這幾年自己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
你到底在干嘛?
你怎么又干上這個了?
你不害怕焦慮嗎?
其實也沒有好好地回答過這個問題,因為很難回答。但結合這一次的探索和這將近一年在“數字游民”和“社區”打轉的經歷里,我想好好回答一次。
就是在上述的過程里不斷重啟,不斷更新迭代,直到接上一個適合自己的場景“好”起來,就算最后沒有,應該也不會比過去“壞”。
我也認為未來的大多數游民式生活的伙伴也會不斷經歷這樣的過程,或深或淺,或長或短。也在長沙、大理、深圳碰上了很多諸如此類優秀的前輩,很是敬佩。有比我年長的,也有比我年輕的,在探索的路上都是前輩。
也許很快我又結束了這個項目,做起了別的,或是繼續創業,或是去找個班上。并不代表對過去的否認和拋棄,是帶著它們去尋找更大的價值發揮。沉沒成本在現象上是沉沒了,但在它被激活的時候,就是最大的啟動資本。
在各種當下的焦慮里,或是真實的,或是被放大炒作的,回到那句經典的臺詞: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olaDAO數字游民空間,作者:雙槳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41088.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