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黃橋戰役
“你們新四軍就是天兵天將,也不過兩三千人,我們就算是豆腐渣,撐,也要把你們的肚皮撐破!來人!扣押!”國民黨反共將領李長江面對新四軍派來談判的陳同生同志冷酷地拒絕了共產黨求和的意愿。
“打!國民黨別把我們當泥捏!”此時面對日軍和國民黨的兩面夾擊在新四軍內部產生了和敵人正面斗爭的聲音,陳毅知道情況后立刻回復此時在泰州郭村的新四軍挺進縱隊“一切我到的時候再議”。本打算等待時機的郭村新四軍挺進縱隊,卻收到了來自國民黨內部地下黨員陳玉生同志要求接應的請求。
黃橋戰役
原來陳玉生一直在秘密向共產黨傳遞情報的事情早就被李長江發覺,大戰在即,李長江決定要除掉心腹。陳玉生同志此時已經兩月未收到軍餉和命令,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危機的來臨,決心要求大部隊立刻發動起義。
為什么本應團結抗日的國共兩黨會在蘇北地區關系如此惡劣?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國民政府被妥協和投降的陰影籠罩著,面對國難他們消極抗日卻積極反共,陳毅和粟裕帶領的新四軍為貫徹黨中央“向北發展”的策略,依然堅決前往與南京一江之隔的蘇北地區。
在這里憑借著僅有的兵力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新四軍憑借7000人的兵力與頑固派和中間派左右周旋,最終在江蘇泰州黃橋鎮展開決戰,后稱黃橋戰役,共殲敵1.1萬人,也正是這一戰讓新四軍穩定了在蘇北地區的抗日力量。
堅守郭村,黃橋大戰序幕:
面對陳玉生同志的請求,新四軍再一次被迫陷入抉擇,不起義將會失去一位重要的同志和起義部隊,但是如果起義郭村的兵力只有4000人不到,該如何作戰呢?在百般思慮之后,當時駐守郭村的司令員管文蔚和葉飛決定冒險一試!
葉飛故意騎著他標志的大白馬帶著一隊人馬離開郭村,故意要讓李長江以為那是經驗豐富的老紅軍隊伍不敢貿然行動,其實那是實力最弱的,剛剛成立的四團。
雖然李長江暫時沒有行動,可是他卻立刻部署開始攻擊郭村。接應起義部隊到底還是讓一場大戰來臨了,新四軍要面對的敵人超過13個團,萬余人。郭村危在旦夕。
好在一位神秘的共產黨員避開眼線,沿著崎嶇的小路連夜將李長江的計劃傳遞給新四軍,為新四軍爭取到了幾個小時的時間。
她就是鄭少儀,是當時蘇北地區派到李長江第三縱隊的黨員,在國民黨內部政訓處任政訓員。正是因為共產黨員們為組織不顧性命地奔波,才讓這次戰斗悄悄迎來了轉機。
本來因為人數太少,郭村一戰幾乎是只能防守等待支援,而此時黃克誠帶領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因為敵人的阻斷很難前進,所以郭村一戰幾乎是做好了全部傾覆的準備。
但是李長江部隊里還有著兩個意想不到的力量在暗中等待著時機。李長江的部隊里還有兩位共產黨員,王澄、姚力率一個營和機槍連起義,陳毅派來的支援部隊趕來,幾股力量將本來在危機關頭的駐郭村新四軍鼓舞起來,這場戰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逼得李長江部隊倉皇逃出泰州。
1940年粟裕、陳毅(右二)在黃橋戰役前夕
1、求和卻不怕打,政治軍事兩手抓
戰爭勝利之后,大家都心情舒暢,本以為陳毅會和他們一起分享戰斗的喜悅。結果陳毅坐在馬上一直氣呼呼的,管文蔚上前詢問,陳毅只對他們說了一句:“亂彈琴!”
原來,陳毅知道這次的勝利只不過是一次僥幸,而且非常不利于黨中央對蘇北地區的國民黨將領的政策。李長江是當時另一位國民黨將領李明揚的部下,李明揚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態度屬于中立派,并不堅決反抗。這次戰斗著實不利于實行黨“聯合二李,鼓勵韓德勤”的政治路線,會讓新四軍陷入更加孤立無援的境地。
陳毅分析時局,他想黨中央根據當時局勢做出的戰略是“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自己和粟裕在江蘇泰州建立了蘇北根據地,兵力不足且根基尚未穩定,這樣的情況只會這讓國民黨的反共行動更加猖狂。
而共產黨面對的敵人是當時掌握了江蘇財政、軍事、政治大權的頑固反共派韓德勤,他不僅擁有嫡系軍隊89軍和獨立6旅還擁有散兵游勇組成的10個保安旅,此時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的兵力只有7000人而能夠參與戰斗的只有5000人。
在面對這樣懸殊的實力差距,陳毅和粟裕在經過數次的商討確認之后,繼續堅持毛澤東提出的“政治軍事兩手抓”的戰斗方式,以此來建設我們的隊伍,彌補力量上的差距。
在軍事上,陳毅和粟裕將軍決定采取守勢,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對部分中間派的國民黨軍官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以及抗日救國的民族大義。
積極準備軍事力量,對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的國民黨頑固派軍官予以狠狠的反擊。并且取得了多次戰役的勝利,其中粟裕將軍巧妙指揮的黃橋戰役的勝利直接打垮了蘇北地區的韓德勤部隊,一舉解決了蘇北地區的問題。
同時在政治上,面對與國民黨合作出現嚴重危機的大背景,中國共產黨選擇了從人民群眾中去尋找力量。新四軍在廣大人民中積極宣傳黨的政策,用行動向老百姓們證明共產黨抗日的堅定決心。再一次用行動告訴老百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力量。
不僅如此,陳毅和粟裕兩人制定了求和戰略,多次派出代表和韓德勤進行談判,能不打就不打。韓德勤始終不愿意真誠地和共產黨談判,還對新四軍說:“如果新四軍真的有誠意就應該退出姜堰!”曲江樓上代表們議論紛紛,新四軍倒也同意了退出姜堰,并且明確表示:“我們退出姜堰之后絕不再退!是福是禍將來會有事實證明。”蘇北各界的人民代表看到共產黨如此申明大義,心中紛紛敬佩,有德高望重的代表直接表示:“如果共產黨退出蘇北后韓再次進攻,我蘇北人民必棄之!”可見共產黨在蘇北地區已經贏得了政治上的先機。
也正是群眾基礎的牢靠,在黃橋戰役中廣大人自愿支援前線,其中黃橋工抗會就組織了400多人的糾察隊幫助偵查敵情,并且在一夜之間幫助新四軍修好戰壕,因為急需木料,當地老人做棺材的壽料、新娘的花轎等等都全部捐給了新四軍戰士們,減輕了軍隊力量不足的問題。
黃橋戰役經過圖
2、尋找潛在的友軍,從內部瓦解敵人
對于在蘇北的頑固勢力,陳毅發現韓德勤部下的李明揚、李長江和陳泰運三人其實對于共產黨的態度并不是和韓一樣堅決反對,是中國共產黨可以聯合的對象。由此,新四軍堅決貫徹實踐毛澤東“要把敵人營壘中間的一切爭斗、缺口、矛盾,統統收集起來,作為反對當前主要敵人之用”的思想,以此得到架空孤立最大頑固派的韓德勤。
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對于敵人不同派系之間的分裂點的正確判斷,爭取到了與國民黨在蘇北地區地方派系抗日戰線的統一,為之后反抗韓德勤創造了有利的局面。
黃橋戰役中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三人早已與新四軍達成共識,雙方由于立場問題不能直接合作,兩方軍隊在戰前制定好計劃,約定為掩人耳目拖住韓德勤的部隊,李明陽、李長江、陳泰運的部隊圍繞著新四軍的部隊假裝戰斗,讓新四軍得以緩慢行進。并且在戰斗的過程中三人的部隊嚴守中立。正是三位國民黨軍官和新四軍戰士們的合作促使了黃橋戰役的勝利。
粟裕將軍
3、巧用妙計,黃橋大捷
黃克誠帶領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因為敵人的阻斷很難練習知道,黃橋周圍新四軍的兵力是7000多人可實際戰斗人員不到5000人,軍隊的裝備也不行,許多槍支的質量極差,彈藥也不充足,有時看上去子彈滿滿的槍支里裝的甚至是截斷的高粱桿,來威懾敵人。
怎樣作戰考驗著粟裕的智慧,好在決戰之際,粟裕的蘇北指揮部隊已經提前獲取了敵人的作戰計劃。因此粟裕將軍對目前的形勢,其中包括人民群眾、國民黨軍官力量、日軍力量等多方面的因素,為這場戰斗設定了三個作戰方案。
中心內容就是將黃橋作為軸心,誘導敵人深入我軍中心,然后全部殲滅。這種作戰方案既能保持我軍的自衛立場,也能夠充分地動員群眾借助之前吸收的群眾力量,減輕黃橋戰役中我軍要防守兩翼的壓力,確保我軍僅有的戰斗力量能夠使用在進攻敵方軍隊上。
可是正如韓德勤和部下說的:“此時秋高氣爽,兵強馬壯這是占天時;共軍慣山地游擊,而這時蘇北平原這是地利;我們的士兵都是本地人在鄉土作戰這是占人和,定能一舉全殲陳粟匪軍!”
戰斗形勢令人擔憂,所以黃橋決戰中所以粟裕不僅設置了3個作戰方案,并且打破常規制定了4個戰斗方式:第一就是準備兩個團一個營,首先一個營的人以靈活機動的游擊隊形式分散狙擊敵人,節節誘敵深入,迫使敵人提早進入進攻狀態,而后誘敵部隊突然消失讓敵人撲空,使得敵人不得不做出下一步的判斷,后方同時準備一個營的力量對敵人進行攻擊,讓后方敵人同時受到驚擾拖延我軍戰斗準備時間。第二,采取小口快吃的方式,讓敵軍的軍隊盡量拉長,然后我軍進行分割包圍。第三,把黃橋鎮作為戰斗基點,再分配新四軍三分之二的力量全力突破敵人。第四粟裕將軍放棄新四軍以往先進攻敵軍力量薄弱的部隊,在黃橋決戰中新四軍首先集中力量將韓德勤部隊中最強的第六旅,以此威懾殘余部隊。
1940年秋,黃橋戰役中新四軍繳獲的迫擊炮
4、頑強作戰,迅速殲滅敵軍
1940年的10月3日,裝備精良的韓德勤部隊大約有3萬余人,他們浩浩蕩蕩地逼近黃橋。所以將軍早就料到日本人不會再介入此次戰斗,因此部署蘇北指揮隊第三縱隊堅守黃橋。而第一第二縱隊黃橋的其他三個地區隱蔽待機。
10月4號韓德勤最強的軍隊獨立第6旅,被新四軍戰士們切割成了四段,并且都各自包圍起來。這批配備精良的精銳部隊,在粟裕將軍指導的新四軍戰士們的英勇奮斗下不到三個小時便被全部殲滅,旅長翁達自殺。沒想到剩余的敵人卻兇殘異常,韓德琴的第33師用三個團的兵力對新四軍發起猛攻,新四軍苦苦支撐,但是剩余的敵人還是即將突破黃橋東門。
粟裕將軍在此時果斷下令,能夠參加戰斗的剩余兵力全部往黃橋鎮參加戰斗,他本人也同戰士們一起拼搏在戰斗一線,終于在大家的頑強奮斗下經過數小時的搏斗之后敵人被趕出東門。
粟裕將軍
在10月5號到6號,粟裕將軍又變換著新四軍的打法,第二縱隊對敵人進行突襲游擊,第三縱隊直面敵人正面牽制。經過激烈的拼殺,新四軍靠著將軍的指揮憑借著不到7000人的兵力,將敵人逼退只能在周邊等待救援。新四軍在將軍的指導下乘勝追擊,三個部隊剩下能作戰的士兵全部上場拼殺終于擊敗第89軍,韓德勤嫡系第89軍軍長因兵敗溺死。
粟裕將軍臨危不懼,審時度勢,指揮著新四軍以不到7000人的兵力不僅擊斃對方士兵1.1萬人,擊殺團以上軍官十余人。黃橋戰役勝利之后,粟裕指揮的新四軍與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會合,粉碎了敵人想要割斷新四軍和八路軍聯系的妄想,從此之后蘇北地區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新四軍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