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參加南昌起義的一個普通士兵,一生多次負傷,腦部兩次中彈。嘗過兵敗,打過游擊,最終成為我軍一代戰神的粟裕大將。
他從一個普通士兵做起,作戰英勇,足智多謀,在紅軍期間歷經連長、營長、團長、師長,最終成為了軍團的參謀長。
在抗戰期間,粟裕將軍用兵如神,既善于出其不意,也敢于戰略決戰,最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戰役。
在粟裕的戎馬生涯里,經典戰役數不勝數,筆者在這里略舉一二。在1946年的七八月間,粟裕以九個團三萬人的兵力對抗國民黨軍12萬人,面對敵人四倍的兵力,粟裕打得有勇有謀,在45天時間里運動作戰,殲滅了比自己還多的敵軍。
毛主席聽聞大喜,極力贊嘆粟裕的軍事才能,更是親自發報要求各部隊各戰區向粟裕同志學習。
粟裕的軍事才華毋庸置疑,而他的人格魅力更是令人折服。其中兩讓司令,一辭元帥,讓無數人動容。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新四軍軍部和部分主力部隊北移山東,留在蘇皖地區的新四軍部隊,組建蘇皖軍區,后改稱華中軍區。
中央當時任命粟裕、張鼎丞為正副司令員。張鼎丞比粟裕年齡大、參加革命早。粟裕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向中央建議,自己擔任副職,由張鼎丞擔任司令員。中央經過慎重考慮后,同意了粟裕的意見。
粟裕同志主動擔任副職,極大的穩定了軍心,激勵了全體戰士,改編的部隊團結性大大增強。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請辭華野司令員和政委,而由已經調到中野的陳毅繼續擔任。粟裕這次請辭司令員,在華野軍中樹立了極大的威信,讓全軍感受到了指揮官的淡泊名利,品德高尚。部隊凝聚力增強,在此后的戰役中連戰連捷。
在新中國授銜時,毛主席曾有意授予粟裕元帥銜,但粟裕主動降銜不愿擔當元帥銜,最終毛主席同意了他的意見,但要求必須授予粟裕大將,而且必須是第一大將。
粟裕兩讓司令,一辭元帥,盡顯淡泊名利,品行高潔,在軍中傳為佳話。這或許也為以后的十年浩劫中,粟裕大將得以幸免埋下了伏筆。
在風雨動蕩的十年浩劫中,粟裕將軍屢屢登上反動派的黑名單,但最終都能幸免于難。
這與粟裕將軍的機智沉著當然離不開,在廬山會議上他“一聲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裝聾作啞”,有人可能會質疑這是膽小怕事,但在動蕩的年代,人人都需要生存的智慧。
這同樣也與粟裕的好人緣離不開,粟裕原來是林總的老部下,在林總手下屢立戰功,深得林老總的信任和贊譽,林總曾經贊賞粟裕打仗有“仙人之功”。
而毛主席周總理也十分信任贊賞粟裕,在十年激烈的斗爭鋒芒中,毛主席曾多次贊賞粟裕有戰功,周總理曾經對粟裕說
毛主席說,粟裕有戰功!你一時還是打不倒的。
周總理也曾經為了粟裕激烈發聲,力保粟裕,使粟裕得以幸免。在1967年中央文革小組大反“二月逆流”,宣稱粟裕是反動派,要打倒粟裕。
在造反派的會議上,周總理手上拿著毛主席語錄,高聲質問全場:
誰說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員。你站出來!誰說的,你站出來!
周總理連續說了三遍,會場鴉雀無聲。會后,粟裕得以幸免。
粟裕的“好人緣”和“好性格”讓他在風雨飄搖,無數高級將領都被打倒的年代里得以安然無恙。
粟裕大將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華,同樣也有著非凡的人格魅力。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能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厲害的人,但一定是最會處事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