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融創中國的高管團隊近期已與部分持有大量融創境內債券的投資者進行了會晤,其目的在于就公司的債務重組計劃進行深入溝通,并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
11月4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當前融創中國與部分境內債權人洽談重組方案由現金贖回、債轉股、以資抵債、長債四個部分組成。具體來看:
現金贖回方面,融創計劃以15元/股的價格購回部分債權,上限8億元。
債轉股則是,融創會發行一年期新債券,認購新債券的債權人可進行轉股,擁有股票收益權的承諾(僅承諾),這部分的價格是8至10元/股(具體未定),上限3億至4億元。融創會在一年內將這些轉股的股票處置完,收益算給債轉股。
以資抵債部分,則是將債權轉為4年期的信托,用張家口的應收款做抵押,最終退出價格為35元/股,4年內處置完,4年后不足35元/股的由融創兜底,上限14億元。
剩余部分做長債處理,時間是9.5年,年化利息1%,前4年付息,第5年開始償還本金,償付比例前少后多,但有1%至2%的即刻償付額度。
自2022年出險以來,融創一直奔走在化債路上,其化債進程一度被視為行業標志性事件。
2023年1月,融創總計160億元的境內債券整體展期方案獲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這也是繼富力、龍光之后,第三家實現境內公司債券整體展期的房企。
10個月之后,化債再度傳來好消息,其境外債務重組各項條件獲滿足。
歷時18個月的融創境外債重組正式宣告成功,這也意味著融創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務重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據測算,境內外債務重組完成后,融創整體化解約900億元的債務風險。
然而完成展期并不意味著債務問題得到解決,市場持續下行,調整深度和時間都超出預期。
融創外灘6壹號院(吳典 攝)
融創在2024年中期業績公告稱,鑒于市場恢復情況持續不及預期,集團已將原本應于2024年6月及9月兌付的境內公開市場債券本息展期至年底支付,同時推動綜合、長期解決方案。
融創再度啟動債務重組。
對于此次融創給出的方案,有債權人直言,“現金比例的價格并不高,現在市場的價格也要10+元/股,如果股價穩定的話,轉股的收益會更好。”
左二為融創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孫婉秋 攝)
化債的同時融創還將目光瞄向了不良資產領域。
10月底有消息稱,融創中國正籌備成立名為“而今資本”的新資本平臺,旨在獨立于其原有的地產開發體系,專注于整合代建體系和引進外部資金,以切入地產不良資產市場。
記者孫婉秋吳典
編輯 左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