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慘烈的歐洲三十年戰爭中,涌現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既是國王,也是戰士;他極善用兵,嚴明軍紀,從不縱兵劫掠;他入侵別國,但是當地居民卻認為他是解放者。他就是被稱為“現代戰爭之父”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
一、英雄的早年
古斯塔夫二世,即古斯塔夫·阿道夫,1594年出生于瑞典,那時正是薩瓦王朝時期。他是父親卡爾九世的長子,自幼受到過良好而又嚴格的教育。
他的老師約翰·施羅德勒封是一位博學多識的人,年輕時曾游歷過各地。他將自己的知識傾囊相授,使得古斯塔夫從小就才智過人。
古斯塔夫學習的天賦很高。他喜歡數學、歷史、政治和文學,精通拉丁語、荷蘭語、德語和意大利語,英語、俄語和西班牙語也會一些。古斯塔夫的教育并非完全在瑞典進行,他還去了幾個較為發達的歐洲國家,并在那里學習過一段時間。這些都為他后來在歐洲縱橫捭闔奠定了基礎。
(年輕時的古斯塔夫二世)
稍微大點后,他開始跟著父親在一旁聽瑞典的政務會議。父親卡爾九世的繼位宣誓是由古斯塔夫宣讀的,那時他才13歲。在15歲時,他就開始學著管理公爵的領地,積累了不少管理和財務方面的經驗。
年輕的古斯塔夫還經常與外交使節,不僅開拓眼界,又增加了處理國際事務的實際經驗。
1611年,卡爾九世因病去世,古斯塔夫登上王位,后來被稱為古斯塔夫二世,這一年他才17歲。
那時的瑞典國力依然貧弱,無論經濟、文化還是軍事,都比西歐各國差一大截子。丹麥、波蘭以及剛崛起的俄國都對瑞典虎視眈眈。
(17世紀的瑞典軍隊)
面對這種嚴峻的局勢,古斯塔夫二世知道改革勢在必行。為了減少阻力,他先對國內的大貴族做出一些妥協,換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持。
古斯塔夫二世還宣誓保證貴族和政務會的權利,比如沒有他們的同意就不宣戰,不制定法律,不征收額外賦稅,也不征兵等等。對有軍功的貴族分封大量土地,并委以重任。這些舉措大大緩和了瑞典國內的矛盾,社會逐漸安定下來。
由于當時的瑞典國力較差,古斯塔夫二世決定還是先忍辱與丹麥、俄國簽訂合約,停止沖突,好讓瑞典集中精力搞發展。
接著,他開始扶持國內工商業的發展。瑞典的銅、鐵礦資源較為豐富。他決定先開發這些礦產資源,發展冶金業。人才、技術的缺乏問題也好辦,直接從國外引進。
對于來瑞典發展的外國人,古斯塔夫二世一律優待。他們不僅不用服兵役,而且在6年之內不用納稅。
這樣,瑞典的制造業逐漸興盛起來,經濟也隨之繁榮。見經濟改革初見成效,古斯塔夫二世又開始對軍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17世紀瑞典的工業)
二、軍事改革
古斯塔夫二世是杰出的軍事家,他對當時的軍事思想、軍事體制、作戰指揮等方面的缺點有著清楚的認識。
那時,幾乎整個歐陸都在模仿西班牙的軍事體制。不過,古斯塔夫二世卻非常明白這種體制所存在的弱點。西班牙的軍事體制已經被歐洲各國推崇達100年之久,但由于新式武器的出現,西班牙軍事體制已經無法適應戰爭發展的需要。
對此,古斯塔夫二世大膽地進行了軍事改革。
首先,改雇傭軍為征兵制。歐洲從中世紀以來一直盛行雇傭軍制,到此時雇傭軍已經徹底演變成一種職業。士兵是為了錢而去打仗,而不是為了國家。雇傭軍制弊端其實很多,例如士兵戰斗意志不強,軍紀敗壞,不愿受約束等。
(雇傭軍兵團)
雇傭軍中往往還充斥著大量非戰斗人員,如商販、妓女、流氓等等,其數量是軍隊的好幾倍。這樣的軍隊在轉移、給養和作戰方面都難以滿足戰爭的需要。
而古斯塔夫二世實行征兵制。他的軍隊都是由瑞典男性自由農民組成,年齡在15~44歲。改革后,瑞典軍隊成為一支全新的軍隊。
其次,嚴抓軍紀和訓練。古斯塔夫二世特別重視士兵的紀律,他認為紀律就是戰爭勝利的前提。他親自制定的軍法和規章既嚴謹又嚴厲。軍營中嚴禁賭博、酗酒,也不允許娼妓、無業游民混入。凡是有偷竊、搶劫、臨陣脫逃、強奸等行為的,被抓住后一律處死。
同時,古斯塔夫二世十分重視士兵訓練。為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他大力抓訓練。士兵入伍后,必須要進行各種訓練,學習軍事技術。他還熱衷于舉行部隊之間的軍事演習??傊?,他的軍隊沒有多少閑暇時間去擾民。
(17世紀的瑞典軍人)
他對兵器進行了改進。當時的軍隊都是冷熱兵器并存,古斯塔夫二世卻大大減少冷兵器持有人數,增加火槍兵人數。每一步兵連由54名長矛手以及72名火槍手組成。
他的士兵身上不著盔甲,只帶頭盔,這樣他的部隊可以輕裝上陣,行進速度很快。士兵使用的火槍是新式滑膛槍,由古斯塔夫二世親自發明,其槍身重量大大減輕,僅3磅重,用起來十分輕便。
在火炮改進方面也尤為成功。他注重靈活性,因此在設計時將炮身縮短,使其重量減輕。其他國家的火炮,動輒重達半噸,而他的火炮加上炮架也不到300公斤,只要1匹馬就可以馱運走。
古斯塔夫二世還對其他方面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進,比如他采用新的軍需供給制度,使他的部隊從無衣食之憂;他改變戰斗隊列,使方陣為橫隊,號稱“古斯塔夫橫隊”;等等。
(古斯塔夫橫隊)
從此,瑞典一躍而起,成為歐洲的頭號軍事強國。古斯塔夫率領著這支軍隊,幾乎戰無不勝。
三、輝煌與謝幕
古斯塔夫二世登基后,先是抵御住宿敵丹麥的進攻。接下來,他的目光又瞄上了俄羅斯。1614年,瑞典發動了對沙俄的戰爭,俄國不敵,被迫割讓大量領土。
在與俄國停戰4個月后,古斯塔夫二世又率軍與波蘭-立陶宛聯軍進行作戰。
這場戰爭有些特殊,不僅是為了爭奪波羅的海海權,還有宗教戰爭的性質。瑞典在薩瓦王朝時期已成為新教路德宗國家,而波蘭-立陶宛聯邦則屬于天主教陣營。由于波蘭-立陶宛正忙著與奧斯曼帝國交戰,因此瑞典很容易就獲得勝利。
(瑞典與波蘭—立陶宛之戰)
這個時期,瑞典以南的德意志大地上,正進行著慘烈的三十年戰爭。新教國家丹麥進攻德意志,卻被天主教聯盟的軍隊擊敗。神圣羅馬皇帝費迪南一時不可一世,要將勢力伸向波羅的海,對瑞典造成很大的威脅。
在此形勢下,古斯塔夫二世及其手下均認為瑞典已不可避免地將要參與到戰爭中。與其讓戰爭在境內進行,不如在遠離國境以外的地區點燃戰火。
法國也擔心神圣羅馬帝國太過強盛,會對自身造成威脅,因此法國首相黎塞留極力慫恿瑞典進攻德意志地區。1631年1月,法國與瑞典達成密約,規定古斯塔夫在德意志駐扎一支約9000人的隊伍,而由法國負責每年的財政支援。
1630年,古斯塔夫準備率軍遠征德意志。出征之前,好像有某種預感,他在全國等級大會上抱著自己的女兒克里斯蒂娜一同出席。他略帶悲愴地說,如果他戰死了,議會代表們就要向克里斯蒂娜宣誓效忠。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1630年6月24日,古斯塔夫二世率軍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在他一系列的凌厲攻勢下,勃蘭登堡、薩克森、波美拉尼亞、梅克倫堡等地區紛紛脫離神圣羅馬帝國。
神圣羅馬皇帝費迪南這才意識到這次遇到了真正的對手,他開始調集重兵來對付古斯塔夫這頭“北方雄獅”。他任命沙場老將蒂利伯爵擔任帝國軍隊總指揮,此人用兵謹慎且作戰經驗豐富,但是卻無法抵擋住古斯塔夫二世的進攻。
在著名的布萊登菲爾德戰役中,古斯塔夫以少勝多,大敗蒂利伯爵及其帝國軍隊。隨后在列克河戰役中,老將蒂利被炮彈所傷。
古斯塔夫知道后,立即派自己的私人醫生前去治療。雖然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對手的生命,但已足見古斯塔夫的騎士精神。
(布萊登菲爾德戰役)
蒂利死后,費迪南一度無人可用。最后,不得不起用由于受到猜忌而賦閑在家的另一位軍事奇才——華倫斯坦。此人出手不凡,不過也沒能戰勝古斯塔夫,兩人互有勝負。
在呂岑之戰中,古斯塔夫與華倫斯坦上演了精彩的雙雄對決。在決戰中,由于霧氣較大,古斯塔夫迷路后遇到帝國軍隊,在逃跑的過程中被子彈打中后殞命,一代天驕就此謝幕。
文史君說
古斯塔夫雖然命隕疆場,但是他的軍隊沒散,反而激起更大的士氣,將華倫斯坦的軍隊打得大敗。可以說,呂岑之戰的勝利,原因就在于古斯塔夫實行的軍事改革。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當時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統帥。拿破侖對古斯塔夫二世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可以與亞歷山大大帝、凱撒皇帝等人比肩。
參考文獻
張曉校:《17世紀歐洲的軍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軍事歷史》1998年第2期。
程金明:《軍事改革家 古斯塔夫二世》,《軍事歷史》1987年第11期。
顧劍:《德意志30年戰爭中的絕代雙雄 敵手英雄 古斯塔夫·阿道夫與瓦倫斯坦的千古對決》,《國際展望》2005年第22期。
陳翔:《試析瑞典參加三十年戰爭的原因及影響》,《黑龍江史志》2014年第21期。
作者:浩然文史·石頭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