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不能結婚的男人》)
最近,有這樣一類短視頻,正在悄然占據中年男性的點贊播放列表。
不是小姐姐跳舞,不是逆襲打臉的短劇,不是搞笑的段子,也不是時事熱點,而是不戀愛、不結婚的單身男性視角下所呈現出的沉浸式日常:下班后去菜市場買些小菜,回家倒上小酒,然后開始吃吃喝喝看看電視,享受一個人的單身光棍夜生活。 文案不復雜,場景也很簡單,進入這個賽道的博主越來越多。
我們驚訝這類短視頻的走紅,因為它顛覆了互聯網對男性喜好的固有認知。
回想從前短視頻產品冷啟動時,是去北京的各大高校邀請女大學生們來平臺上跳舞,平臺最初也是靠美女內容來吸引男性用戶。
但如今,這類視頻里別說女性,甚至連個雌性的貓狗都沒有,卻成了相當一部分男性心中的新型「爽劇」,有評論說看他們比看極品美女校花貼身保鏢還上頭。
現實生活中,不止是女性,當下也有越來越多的男性傾向于單身, 覺得比兩個人生活更自在,即便收入不高,也可以享受簡單的快樂。
男性開始對穿著瑜伽褲的跳舞的美女提不起興致,這種社會現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長期處于低婚育率的日本。
2023年 ,日本的結婚人數首次跌破 50萬對,為戰后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終身不婚率還在持續攀升。日本 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日本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的男性比例約為23.4%,女性比例約為14.1%。到2035年,日本男性的「終生未婚率」將會接近30%,女性將會接近20%。
日本男性甚至一度將房子、孩子、老婆看作是「三大不良資產」,而從他們的身上,我們也窺見了當代婚姻對男性的一些規訓與束縛,以及婚姻的價值下降是如何在男性身上體現的。
|01 個體資源的再分配?????
你也許沒想到,日本的傳統婚禮中 同樣存在著「彩禮文化」,被稱為「結納金」(ゆいのうひん)。 但與中國傳統的 彩禮相比,在形式和功能 上又有所不同,日本的彩禮更多的是體現對婚禮 的支持以及 對女方家庭的尊重。
結納金往往被用于婚禮本身的實際支出,作為購買結婚用品的準備金。具體金額取決于男方的經濟狀況,大多數家庭會給到100萬~1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大約是5~7萬。女方在收到結納金后,通常會返還10%~50%作為回禮,這就有點類似于「嫁妝」的意思。
因此,日本男性并沒有什么彩禮的壓力。但婚后家庭生活中的經濟責任,大多要落到男性的身上。
這是因為日本社會依然遵循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文化傳統,男性被期待承擔起家庭的首要經濟責任,而女性則承擔家務和育兒的工作。
日本的職場中還存在著明顯的性別不平等,女性在職場上常常受到歧視,工資普遍低于男性,這也使得家庭的經濟壓力不得不更多地要落到男性的身上。
在這種社會分工下,倘若男性是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那么養家、還房貸、車貸以及養育孩子的壓力就會非常的大。
除此之外,日本的職場并不穩 定, 企業中 臨時工的員工占比很 高。這種情況下,男性既要承擔家庭的經濟責任,又要面對失業的風險。
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中就有這樣一句臺詞,道出了不婚男性的心聲:
人為什么喜歡結群呢?本來就已經屬于社會和國家這樣的團體了啊,聚集在一起就會受到各種壓榨,就像被國家壓榨需要交稅一樣,一旦從屬于家庭這個群體之后,我的時間和金錢就會被壓榨,我可不想那樣。
結婚會大大占據個體的物質資源和時間,是日本男性不想結婚的關鍵,這背后也隱藏著時代的無奈。
|02婚姻契約下的不自由
在日本,離婚比不婚的社會處境更加艱難。一方面是法律層面上對離婚的嚴格限制,另一方面是社會對離婚污名化的精神綁架。??
如果是配偶決定離婚,通常會被稱為「Batsu」,意思是「不好」或「罷工」 ,比如在日本你考試沒考好的時候,老師也會用這個詞。
而且日本是唯一一個在法律上要求已婚夫婦使用同一個姓氏的國家, 日本的家庭登記處( Koseki) 曾經在采用該姓氏的配偶在離婚時掛上 「 X」 的標志。離婚一次 就在家庭登記冊上打上一個十字架,被稱為「B atsuichi」,離婚兩次 就打上兩個十字架,被稱為「B atsuni」,簡直離譜。
日本又是 一個極為注重面子的社會,個體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有的時候為了保持 社會形象,即使沒有感情了,也會選擇繼續維持婚姻關系。
而離婚涉及到的子女撫養、戶籍姓氏以及財產等方方面面的變更也頗為麻煩。就拿財產分割來說,日本法律規定,除了婚后共同財產按比例分以外,還會涉及到補償金和撫養費。比如一方有家庭暴力或者是外遇行為,離婚后女方是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金。
除此之外,還有養老金的分割,如果妻子是全職主婦,那么從65歲開始可以拿到丈夫的一半養老金,這屬于硬性規定。
由此可見,婚姻契約對于個體的財產以及道德起著雙重約束的作用,而這本身又 與男性的社會基因偏好剛好相悖。
但隨著日本社會文化以及價值觀的不斷更迭,過去需要通過結婚才能得到的,現在不用結婚也可以得到;過去想要通過結婚避免的,現在依靠結婚也都無法避免。
所以,對于家庭中承擔主要經濟責任的日本男性來說,婚姻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解決兩個需求:一個是性,另一個是繁衍后代。當后者可以被放棄,而前者可以通過錢來獲取,那么婚姻的必要性就顯得沒那么強。從一個以「自我」為主體的角度來看,婚姻反倒會成為一道枷鎖。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也能說明問題,當一個行為頻繁獲得負反饋,那么就能重塑一個群體的觀念。
|03無需照顧伴侶的情緒????
與女性相比,男性對 物質的需求遠大于情緒。而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女性往往更看重情感上的滿足。???????????
或許真正讓直男感到搞不定的,并不是金錢上的付出有多大,而是猜不透女孩子的心思讓人頭大。即使是 搜狗創始人王小川這樣的科技界老大哥,也曾在社媒上吐槽:“女生真是個讓人既放不下又有點麻煩的神奇物種”。
所以,談過幾次戀愛的男性可能就疲了。選擇單身,就意味著擁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業和興趣愛好上,不必擔心家庭和伴侶的感受和需求。
而扛過了一定年齡,無論男女,都是可以和自己的孤獨和平共處的。
?????
就像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中那個四十多歲單身又 多金的建筑師桑野信介 ,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希望被打擾。住在高級公寓里, 每天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 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也不愿意主動和別人打招呼。
空閑的時間里,桑野信介就在家里做做飯,然后大快朵頤地吃肉;或者是躺在沙發上聽古典交響樂,閉上眼沉浸在旋律里;又或者是去租碟的店里轉 轉,每當瞅準的 影片被人捷足先登,他會像打了敗仗一樣一臉不甘;他享受著單身的自由,向眼紅的妹夫炫耀 自己沒有老婆孩子的負擔在經濟上的優勢……
把工作做到令自己滿意為止,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一個人聽交響樂和歌劇,研究不同DVD版本中收錄的內容,擺脫所有不必要的人際關系,享受自由自在一個人的當下,這或許也是許多大城市里獨居青年的理想生活。
|04難以擺脫社會大價值觀的框架
現如今,要說真正讓男性步入婚姻的推手,恐怕早已不是生理上的性和繁衍,而是傳統文化中的那份責任感。
尤其是對于受過高等教育、有著體面收入的男性新中產,可能本身對傳宗接代已經失去了執著,但尚且無法擺脫父母的期望。
正如影片中桑野信介的那句質問:「我不做父親得罪誰了嗎?還是犯了什么法了?」
估計發問的長輩內心也很難說清楚,但這就是不符合這個社會古往今來的傳統模式和道德觀念。 這種新舊價值觀、人生觀、婚姻觀的不同,是兩代人之間的核心沖突。
日本青年一代即便是提出了「獨身生活」的新思想,卻難以顛覆社會大框架下的價值觀,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昭和時代式的傳統家庭規訓里去。
但我依然記得在《家族的形式》這部電影中,那最戳中人心的一幕,媽媽對一直單身的Hanako說:
”什么時候都可以過來,你要是想看看和這里不一樣的風景,或是想找人說話的時 候,隨時都可以來找我,一個人也好,和別人兩人一起來也好,我都非常歡迎。”
事實上,婚姻和生活一樣,底色都是困難模式。但倘若真的能遇到合適的另一半,婚姻這個制度似乎也并不壞,只是這存在著一個概率。
我不是想結婚,而是想跟你結婚,這是很大的區別。
社會有不婚主義的小姨,也可以有不婚主義的二舅。
商務合作、稿件邀約、媒體專訪等事宜可直接掃碼添加「知趣同學」的微信,一起「交個朋友」。
互聯網行業 當代青年 中產家庭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