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加拿大之間的矛盾,在這個月初又突然升級了。11月2日,印度正式對加拿大政府提出抗議,稱他們對該國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的相關指控“荒謬且毫無根據”。
很顯然,這次加拿大又在搞事情。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長戴維·莫里森10月29日在加拿大議會表示,他已經證實,印度內政部長沙阿就是去年在加拿大暗殺加拿大籍印度錫克教領袖辛格·尼賈爾的幕后主使。
不過,對這一夸張的指控,莫里森并沒有提供任何的證據。
印度怒了,立即做出了激烈的反應。印度政府在11月1日召見了加拿大駐印度最高專員公署的代表,并遞交了一份正式的外交照會。照會中,印度政府再次重申了對加拿大指控的否認,并要求加拿大政府立即停止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印度如此憤怒是有原因的。沙阿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印度的內政部長,今年60歲,于1982年加入被視為印人黨母體的“國民志愿服務團”并結識莫迪,兩人有著40多年的情誼。
沙阿被認為是印度政界二把手,莫迪的鐵桿心腹,也是莫迪呼聲最高的接班人選。
指控莫迪的小弟,與直接指控莫迪在加拿大搞暗殺有什么區別?小土豆這一招可實在太狠了。
印度和加拿大之間這一系列的外交沖突,源于去年錫克教領袖尼賈爾被刺殺的事件。
45歲的尼賈爾是印度裔加拿大公民,上世紀90年代從印度移民至加拿大并獲得加拿大國籍。他擁有一家管道公司,是加拿大錫克教分離主義的地方領袖,主張位于印度北部錫克教徒聚居的旁遮普邦獨立。
在印度搞分裂主義,印度政府當然不能答應,2020年7月就將尼賈爾列為恐怖分子。他遇害時正被通緝,印度政府指控他涉嫌參與攻擊一名印度教教士。
去年6月18日,尼賈爾在加拿大的一所錫克教寺廟外遭槍殺。
加拿大警方在隨后的調查中逮捕了四名印籍嫌疑人。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指出,有可信的指控顯示,印度政府與刺殺案有關。
印度政府當然不承認,隨后兩國就鬧翻了,相互驅逐了一大批外交官。
今年10月,同樣的戲碼又上演了一回。兩國使館外交人員都被驅逐得只剩下幾個人,基本上可以關門了。
這一次,加拿大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直接指控印度政府的重要官員,無疑是非常激進的舉動,也預示著雙方的矛盾已經再度升級。
那么,加拿大這一次為什么突然膽肥了?仔細想想,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選擇把事情鬧大,肯定有著背后的原因。那就是美國出手了,加拿大不過是一副白手套而已。
不必懷疑,這件事和中印關系的緩和有關。
10月下旬,中印邊境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兩國同意在敏感地帶脫離接觸,逐步化解對峙。這可是真正的大事,畢竟這兩個國家加起來差不多30億人口,要是真能和解,對整個亞太地區的格局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此外,讓美國不爽的事還不止這一件。
不久前,印度外長蘇杰生打破了10年來拒不訪問巴基斯坦的慣例,出席了上海合作組織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舉行的會議。
今年的金磚喀山峰會上,印度并沒有如美國所愿,跳出來攪局。這也讓拜登政府大失所望。
于是,美國腦門一拍,又想到了尼賈爾事件,決定再拉上加拿大小弟炒作一波,敲打敲打莫迪政府。
除了讓小土豆出頭,美國也親自出手了。10月中旬,美國司法部對前印度情報官員維卡什·亞達夫提起刑事訴訟,指控他涉嫌雇兇謀殺擁有美加雙重國籍的錫克教領袖潘農未遂。
潘農也主張在印度建立一個錫克教獨立國家“卡利斯坦”,被印度政府定性為恐怖分子。美國檢方指控,亞達夫在印度政府內閣秘書處任職期間雇傭了一名52歲的印度籍男子古普塔,計劃在2023年6月29日之前在加拿大和美國殺死至少4人,之后再殺死更多目標。
目前,古普塔已經被美國抓獲,但亞達夫還在印度。美國政府敦促印度盡快調查此事,給美國一個交代。
錫克教于15世紀在印度旁遮普邦創立,有著獨特的教義。他們與印度教徒不和,試圖在旁遮普邦建立獨立的國家“卡利斯坦國”。印度政府拒絕了這一請求,導致錫克教徒與印度政府的矛盾不斷加深。
現在,有大量錫克教徒流亡海外。
加拿大是印度以外錫克族最多的國家,國內82萬錫克教徒。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上影響力巨大,國會里的錫克教議員就有18位,連特魯多的內閣里都有4個錫克教部長。
美西方收留錫克教分子,并為他們提供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目的就是形成對印度這一東方大國的有力抓手,從而利用印度國內矛盾,在必要的時候對印度進行控制。
印度和加拿大之間,由于錫克教問題而形成的矛盾由來已久,曾多次引發印度政府的不滿。2018年,特魯多訪印時,還曾因為欲邀請一名曾經試圖刺殺印度前官員的錫克族極端分子參加晚宴,引發了一波爭議。
美國在這些原本屬于印度內政的問題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實際上,加拿大聲稱獲得的所謂情報,即印度特工暗殺尼賈爾的證據,就來自美國情報部門。還有人指出,美國CIA秘密監聽了駐加拿大的印度大使,以及印度內政部長的通話,并聯合“五眼聯盟”,向加拿大提供了大量的秘密情報。
目前,對于這一波來自美西方的刁難,印度可以說十分為難。
如果強硬到底,可能會面臨美加聯手施壓;如果選擇妥協,不僅沙阿的政治前途會受影響,莫迪自己的威望也會大打折扣。因此,這一次沙阿本人沒有出面回應,而是讓外交部發聲,避免了正面交鋒。印度政府也一再強調這是一場“政治陷阱”,從而盡可能安撫國內民意。
如今,這場風波將如何收場,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美國《大西洋月刊》去年的一篇文章,卻隱隱透露了美國的真實想法。文章中說,“印度政府否認了參與殺害,但在莫迪總理的治下,它變得對內不自由、對外更好斗……印度政府試圖建立的不是一個偉大和平的民主國家,而是一個主宰南亞的、公開信奉印度教的大國。”
這意思很明白,美國希望得到一個聽話的印度,你不聽話,他就得敲打你。美國的邏輯就這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