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巴邊境的緊張局勢剛有所緩解,印度國內輿論卻突然掀起波瀾。這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并非普通官員,而是外交部長蘇杰生和外交秘書唐勇勝這兩位重量級人物。
連續(xù)數周,社交媒體、論壇以及新聞評論區(qū)充斥著對他們的指責與不滿。許多人質疑他們在處理外交事務中的表現,認為他們在外來挑戰(zhàn)和國家安全問題上缺乏應有的堅定立場和高效行動。
這兩人可是莫迪政府在國際舞臺上的代表人物,怎么一下子變成了眾矢之的呢?
提前告知敵方?替莫迪背鍋
印度針對巴基斯坦的“精準打擊”剛剛結束,國內輿論就熱鬧非凡。而引發(fā)討論的焦點,并不是導彈的威力,也不是戰(zhàn)斗的具體戰(zhàn)報,而是一句令人費解的“善意提醒”。
印度外長蘇杰生在接受外媒采訪時直言不諱:“我們在動手打巴基斯坦之前特意提前通知了對方,告訴他們別害怕,我們不是沖著巴基斯坦軍隊來的,目標是恐怖分子?!?/p>
這句話一出口,民眾瞬間炸鍋,特別是那些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人群,憤怒之情迅速攀升,社交平臺很快被憤怒的聲音淹沒。
很多人覺得這種行為簡直是丟盡國家顏面,毫無威懾力可言,甚至像是跪著打仗,搞得印度軍隊“武藝再高,也像在演一場被剪輯過的戲碼”。
事情還沒完,這邊印度外長剛說完,那邊外交秘書唐勇勝就陷入麻煩之中。他宣布了“?;饏f(xié)議”,結果一夜之間網上全是罵他的聲音,大家都稱他是“投降代表”,批評得非常嚴厲。
甚至他女兒以前參與幫助羅興亞難民的舊聞也被翻了出來,被編排成“他們家親巴”的證據。但冷靜想想,這些決定真的由他們拍板嗎?
無論是提前通報,還是后續(xù)的?;鸢才?,說到底都是總理莫迪那層的意思,蘇杰生和唐勇勝只是執(zhí)行者罷了。話是他們說的,但鍋卻全讓他們背了。不過民眾不管這些,誰站在臺前,誰就成了出氣筒。
慶祝過早慘遭打臉
這邊外交官還在網上被罵得狗血淋頭,那邊莫迪政府卻擺出一副“凱旋歸來”的姿態(tài),準備舉辦全國大慶典。他們高調宣布全國十天大慶,宣稱印度取得全面勝利。
這場慶功活動讓不少印度百姓感到困惑。大家剛從新聞里看到外交部還在忙著平息爭議、解釋?;鹪?,結果前腳剛說“我們是負責任的大國”,后腳就開始安排慶功演出。
看起來莫迪政府打算把這場軍事沖突包裝成一場“輝煌戰(zhàn)役”,借此提升民意支持度,為選舉造勢。但問題是,事實真的如他們宣傳的那樣“光彩照人”嗎?
有不少軍情分析人士站出來潑冷水,指出這場戰(zhàn)事根本沒打贏,更像是“雙方都撐不住了,誰先退一步誰就先喊?!薄?/p>
有消息顯示,在停火協(xié)議宣布前幾小時,巴基斯坦軍方仍在大力推進“銅墻鐵壁”計劃,講話時態(tài)度強硬得很,一點沒有要低頭的意思,反倒像是準備擴大戰(zhàn)斗規(guī)模。
更勁爆的是,有傳聞稱印軍在前線某些地區(qū)遭遇猛烈反擊,傷亡慘重,內部一度慌亂,還悄悄向美國方面求助。
最后能?;鸩⒎且驗檎l“打服了誰”,而是美國方面,尤其是特朗普團隊出面調解,才讓雙方暫時平靜下來。也就是說,這場所謂的“印度大捷”,可能只是表面風光,背后狼狽不堪。
遺憾的是,政府不會把這些告訴你,他們只會挑選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大肆宣揚。于是你看到了一邊是全國慶祝勝利的紅旗招展,一邊是網友痛罵外交官“投降”的滿屏彈幕。
這也不難理解,原本民眾被輿論帶節(jié)奏,全民興奮得如同要去進攻“新德里燒烤攤”。結果轉頭被告知:“打完了,對面認慫了,咱們贏了?!钡嬲淳謩莸娜藚s覺得不對勁,這落差一來情緒就爆發(fā)了。
于是兩位外交官成了“替罪羊”,一個是負責宣布停火、結果被罵“軟蛋”的唐勇勝,另一個是“打仗前還通知對面”的蘇杰生。這些本來都是聽命行事的角色,現在卻被推出來給全國民眾出氣。
民族情緒過度膨脹,莫迪玩火過頭
但如果深究,這場輿論風暴的根源并不是他們,而是莫迪這幾年一手點燃并不斷加碼的“民族主義之火”。
你看莫迪這些年一直在給民眾灌輸“強心劑”,什么“印度必勝”“我們是世界大國”“敵人不堪一擊”——這些話聽起來確實振奮人心,誰聽了不熱血沸騰?
但問題是,這些“燃情口號”看似鼓舞士氣,實際上把老百姓的情緒一步步推向高峰。一旦現實無法跟上這情緒的高度,摔下來的時候也就更加痛苦。
印巴沖突一開始,印度媒體和政客就激動不已,到處鼓吹“我們穩(wěn)贏”“敵人都被打跑了”,還說“全世界都被我們震驚了”,各種消息鋪天蓋地。
老百姓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忽然外交部跳出來說“我們決定?;鹆恕保⒁怀鋈珖嗣穸笺铝耍翰皇钦f我們打贏了嗎,怎么突然不打了?敵人投降了嗎?勝利果實拿到手了嗎?
這情緒就像吹到極限的氣球,噗的一聲被戳破,憤怒、困惑、委屈全都涌上來,卻又無處發(fā)泄,只能一股腦兒地砸向蘇杰生和唐勇勝。
他們其實就是執(zhí)行任務的人,真正拍板決定戰(zhàn)與和的是莫迪自己。可他倒好,關鍵時刻一聲不吭,連個屁都不放一個,表面上看像是“深思熟慮”,實際上就是悄悄把鍋甩給別人。
問題是這鍋不是那么容易甩掉的,民族情緒不是開關,說關就能關的。你前面猛夸猛吹,大家都上頭了,真以為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可現在讓你冷靜下來,不要激動,面對現實,他們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所以這火一旦燒起來,就不是你想滅就能滅的。點火的是莫迪,但結局很可能連他自己都控制不住。民粹主義這東西玩得越火,后果就越嚴重。當你把希望建立在情緒之上,總有一天這情緒會反過來吞噬你。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 2025年5月22日 關于“毛克疾:“贏學”翻車,印度外交官成了‘賣國賊’”的報道
光明網:印巴沖突,為何驟然升級又迅速停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