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光明網報道,近日,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卻提出“有條件的年輕人畢業后可以考慮啃幾年老”的觀點,引發廣泛討論
這位教授說:“在找到理想工作之前,可以給自己兩三年時間,慢下來探索自我、理解差異、認識世界,建立更寬廣的人生觀念,如此能幫助他們走得更遠。”
此言一出,網友們不淡定了:支持年輕人啃老,誰給他們生活費?教授,你來給嗎?
我看了一下評論區,總結出以下幾條比較有代表性的觀。
第一,啃老就能更好的就業。
現在各行業內卷嚴重,往屆生不就業會擠兌應屆生,進一步提高失業率;
你今年畢業了,不參加工作,明年又有畢業生畢業,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又沒有工作經驗,你怎么找工作?
你有興趣愛好,你說我愛釣魚行不行?我喜歡打游戲行不行?喜歡旅游行不行?
但這些愛好也確實能賺錢養活自己,但又有多少人能憑愛好養家糊口呢?也就是那些做得好的頭部網紅而已,大部分人成家之后都是藏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拼命的賺錢。
第二,所謂”探索自我、理解差異、認識世界“,路徑是什么?
是每天在家手機刷那些大數據、定向推送的“垃圾新聞新聞、資訊嗎?這樣能夠理解差異認識世界嗎?
二十年的人生觀,難道啃老幾年就能重新建立? 簡直是胡說八道。
大學四年你都沒想明白你的興趣愛好在哪里?通過啃老專門來想想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哪里?想想自己的潛力在哪里嗎?
要想真正的認識自我,不是從實踐工作中去尋找嗎?
馬總當初也做過老師,做過電話推銷,做過電話行業,做了無數份工作,最終才發現自己適合創業,干出了淘寶和阿里巴巴。
年輕人,就是要去到社會實踐中,通過豐富的經歷,通過不斷的試錯來發掘自己的潛力,天天躺在家里刷短視頻,玩游戲,就能發現自己的潛力了?
第三,生活終歸要回歸吃喝拉撒,這個現實問題單靠父母就能解決?
知不知道每年上千萬的大學生有多少是從農村出去的?他們的父母為了供他們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每天白日黑夜的在工地上干活,省吃儉用,一年連套新衣服都舍不得買,你說讓他畢業之后去啃老?
去哪里啃?去你家啃嗎?
你以為老百姓都跟你一樣,每個月有固定的工資、有養老金退休金嗎?
真是“何不食肉糜”啊,人家飯都吃不起了,你問他“怎么不吃肉呢?”
老百姓的家庭,送一個大學生已經耗盡了所有的精力,掏光了所有的積蓄,你再來讓他啃老?
所以,我建議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定要去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對口合適的,哪怕送快遞也行,去感受生活的艱難,去發現自己的天賦。
通過年輕的資本不斷試錯,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樣才是最踏實,最務實的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