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苗鄉·田園鞍子”是鞍子鎮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上的獨特品牌。鞍子自然風光旖旎,文化底蘊深厚,是苗族文化的集中展現地,擁有“全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羅家坨苗寨,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鞍子苗歌》的發源地。“山歌不唱就不開懷,磨兒不推就不轉來,酒不勸郎就郎不醉,嬌阿依……”這悠揚的鞍子苗歌吸引著來自國內外友人紛至沓來,共享苗族文化的獨特韻味!
圖:共跳竹竿舞
11月12日,在鞍子鎮人民政府、鞍子社區的組織下,“三區計劃”項目組熱忱地投身于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留學生訪問鞍子的接待活動中,此次參訪活動以文化體驗為核心,通過攔門酒儀式、苗族文化活動表演、鞍子苗寨參觀、篝火晚會等形式,向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深情演繹并絢麗展現了鞍子鎮那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
圖:攔門酒儀式
溫馨迎賓時,醇香的米酒與黃酒,伴隨著苗族文化中獨有的攔門酒儀式,傳達了鞍子人民最熱烈的歡迎。
圖:鑼鼓觀賞
圖:苗歌觀賞
圖:苗寨參觀
緊接著,參觀依山而建的吊腳樓、打卡奇形怪狀的石林、品嘗獨具風味的苗族美食、共享苗族文化活動,國際友人與鞍子鎮人民共同沉浸在一場苗族文化的盛宴中,書寫著跨文化交流的動人篇章。
圖:共跳蓮蕭
篝火晚會時光將此次參訪活動推向了高潮,為所有人鐫刻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鞍子文化記憶”。
圖:篝火晚會
在熱氣騰騰的火堆旁,人們跳起了歡快的“踩花山”,獨特的手勢、婀娜的身姿在火光中閃耀,將苗族舞蹈的精髓展現得完美無瑕。滋滋冒油的烤豬肉,包裹著生菜與餅皮,更是讓人垂涎欲滴,贊不絕口。
盡管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語言各異,但在此刻,“苗族文化”紐帶卻將彼此的心緊緊相連,拉近了不同國度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心靈鏈接。
圖:合影留戀
“三區計劃”項目聚焦鞍子苗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有效嵌入“生態苗鄉·田園鞍子”發展規劃,通過“實體媒介+特色主題推廣服務”的方式,展現鞍子獨特的人文魅力,以文化賦能鄉村,驅動鄉村全面發展。
本次接待活動,是整合當地資源、助力文化振興的成功實踐,也是推廣鞍子苗族文化的有力探索。
接下來,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三區計劃”項目組將繼續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理念及優勢,鏈接社會資源、拓展傳播渠道,通過舉辦“鞍子風采行”“苗寨打卡節”等采風推廣活動,為鞍子鎮的文化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來源:彭水自治縣同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