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河口,當地人把最粗的纜繩叫作“本”。為什么不叫纜繩,要叫作本呢?這背后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早年間,遼河口有一個叫開龍溝的地方,那里的漁民以出海捕魚為生。可海上的風浪如鯊魚的利牙,總是咬斷帆船纜繩,把船拍翻在大海里,所以漁民不敢出遠海捕魚。而近海的魚早都捕光了,漁民捕不到魚,日子過得緊巴巴。
開龍溝有一對雙胞胎:漁哥和漁妹,他們想解決這個難題,就試著加粗纜繩,又把纜繩辮子擰得更緊,但一出遠海,纜繩還是會繃斷。眼看著漁民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漁哥、漁妹急得直跺腳。
常言說,越怕啥越來啥,漁民的日子不好過,偏又遇到大災之年。那一年,遼河口大旱,海水退潮幾十里,灘涂都干裂了,太陽烤得人睜不開眼睛。漁民們靠著草根充饑,餓殍遍地。
有一天,人們在干涸的灘地上發現一條被困的小黑龍。小黑龍的鱗片耷拉著,亂蓬蓬的龍須糾結在一塊兒,無助地扭動著身子。看見人們圍過來,小黑龍張張嘴,沒發出聲音,眼里水汪汪的,似乎含著晶瑩的淚。
漁民們看到這種情況,心生不忍,主動搭起一個草棚,為小黑龍遮陽。小黑龍微微頷首,似在感謝。有漁民問:“小黑龍,你想要什么?”
小黑龍轉頭看看干涸的淺灘,無奈地搖搖頭。漁哥和漁妹看懂了小黑龍的需求,他倆動員大家伙兒去海邊提水,把小黑龍身邊的灘涂澆濕。
因為大旱退潮,從村子到海邊要往返四十多里,一天只能往返一次,然而,水剛澆上去,馬上滲入地下,啥都看不見了。見此情景,人們都泄氣了,想要放棄,眼尖的漁妹卻發現,淺灘里的小黑龍動了動,有些欣喜的樣子。漁妹就和大家說,咱們多挑些水,看能不能給小黑龍澆開眼前的路。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么遠的路,人餓得渾身沒力氣,走路都費勁,更何況還要挑水。為了多挑水,漁哥和漁妹晚上也不休息,每日堅持多挑一趟水。腳磨破了,肩流血了,兄妹倆都咬牙堅持。漁妹怕漁哥堅持不住,偷偷省下自己的口糧給漁哥。粗心的漁哥沒發現,他只想讓漁妹多休息一會兒,自己挑著水在前面飛奔。他琢磨著,自己多挑一擔水,漁妹就可以少挑一擔水。
漁妹覺得眼前陣陣發黑,她不敢歇息,怕自己一旦坐下了,就再也起不來了。她每挑回一擔水,澆開一小片干涸的灘地,小黑龍就往前靠一步。漁妹望著小黑龍身后那一條長長的深溝,心里像開出了一朵花。
整整七七四十九天,小黑龍身后的溝越來越長、越來越深,小黑龍的活動能力也越來越強,以前每桶水下去它只能前行一小步,現在都能前行很遠。當漁妹把最后一桶水澆下去,她再也堅持不住了,一口鮮血噴在小黑龍身上,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小黑龍發出一聲長嘯,好似天崩地裂一般,本來烈日炎炎的遼河口,頃刻間烏云翻滾,大雨傾盆。小黑龍在雨水中翻滾騰躍,然后騰空而起,身子在空中變長變大,它沐浴著風雨,扶搖而上。海水涌出滔天巨浪,像迎接小黑龍,又像在快樂地舞蹈。洶涌的海水吞沒了灘涂,吞沒了開龍溝,吞沒了一切。等海水涌到村莊,卻生生止住了腳步,在小村前后打著旋兒。
村民們跪在雨里,對著天空叩頭。小黑龍望著地上的漁妹,飛舞盤旋,戀戀不舍。終于,小黑龍像下定了決心,駕云而去,很快隱進云里消失不見了。
小黑龍一走,立即雨收云散。村民們哭著把漁妹安葬在村里的一棵大柳樹下。
旱災過去了,村民們順著小黑龍開出來的深溝出海打魚,總是順風順水,收獲滿滿。雖然還是不能出遠海,但大家已經很滿足了。
轉過年來,開龍溝來了一個黑衣黑須的老者,老者的長須濃密黑亮,似乎整個臉都掩在黑須里。一進村,老者就說,自己是從外地來的,到開龍溝找親戚。
村里很少有外地人來,人們圍著問他找誰。他說找女兒,他女兒叫漁妹。人們告訴他,漁妹去年就死了。老者大吃一驚,怎么也不信,非要去漁妹墳前看看。村民們只好把他領到安葬漁妹的那棵大柳樹下。
老者一見漁妹的墳,就一頭撲過去,放聲大哭,口口聲聲說自己來晚了。村民們看老者哭得這樣傷心,紛紛勸解,老者還是止不住流眼淚。他的眼淚流出來,掉在地上,變成一粒粒珍珠,晶瑩閃爍。
晚上,漁哥出海捕魚回來了。老者一見漁哥,老遠就喊:“看,我兒子回來了。”
漁哥一看老者黑須黑發,滿面風霜,喊自己兒子,猜他可能是一個失去兒子的可憐老人,腦筋糊涂了,就沒否認他的話,反而扶著他進了屋。
漁哥把老者讓到炕頭上,給他做了熱乎的飯菜。老者胡須長,吃飯不方便,他就拿出兩個小鉤子,鉤起兩側胡須,然后端起飯碗吃飯。漁哥看老者用鉤子把胡須鉤起來大吃大喝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等吃飽喝足了,老者和漁哥坐在炕上敘話。老者問,漁家的日子過得怎么樣。漁哥說,現在日子好多了,因為小黑龍的庇佑,漁民生活倒也富足,只是遼河口的纜繩不結實,不敢出遠海。要是纜繩結實,真想去遠海闖一闖。
老者說:“我有辦法解決纜繩的難題。”
漁哥樂得蹦起來,問老者有什么辦法,老者卻笑而不答。漁哥沉不住氣,再問。老者干脆歪著身子,躺下睡覺了,不一會兒鼾聲如雷。
漁哥一宿也沒睡好,天快亮時才瞇了一會兒,等醒了,發現老者不見了。他趕緊披衣起來,順著路找。找到漁妹墳地那棵大柳樹下,發現老者坐在墳邊上,正往地上插著什么,等走近一看,只見老者一根一根在拔自己的胡須,連血帶肉地種在地上,血流了滿地。種在地上的胡須經風一吹,變成一種紅綠相間的不認識的草。
漁哥趕忙上前阻止,說:“老人家,您這是干什么?”
老者抬頭,臉上的胡須已經不見了,變成了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郎。少年郎笑了,說:“這草叫龍須草,把這草加在纜繩里,纜繩就不會斷了。”說完,少年郎一抖衣袖,龍須草隨風而長,很快長滿了開龍溝。
漁哥還沒醒過神來,少年郎已然蹤跡不見。
漁哥試著把這種草編到纜繩里,果然格外結實,闖遠海也不會斷。更神奇的是,所有海怪精靈見到這種纜繩,都遠遠地躲開了。
有一天,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巡游東海,見遼河口龍氣升騰,非常詫異,便按落云頭,化作乞丐來到開龍溝。當他看到那棵大柳樹下漁妹墳頭長滿了密密匝匝的龍須草時,嘆了口氣,說:“唉,這哪是草啊,分明是九十九根老龍筋啊!”
一旁的村民聽到了便說:“老人家,這不是龍筋,這龍須草是一個過路老者的胡須所化。”
鐵拐李正色道:“那老者就是小黑龍,他的胡須就是龍筋。龍筋乃龍之本,舍了這九十九根龍筋,小黑龍怕是修行一萬年,也修不回來啊!”
村民聽了鐵拐李的話,明白小黑龍是舍了龍筋回報漁妹他們的救命之恩呢。
為了紀念小黑龍,遼河口人就把龍須草制作的纜繩叫“龍之本”,時間長了,就叫“本”了。
作者:曲子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