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朝鮮東海岸的咸興市有一座著名的興南化肥廠,其地遠山近林、風景秀麗,曾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朝鮮農業興國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中朝友誼的象征”。
化肥廠內綠樹蔥蘢,在一大片蒼松翠柏的掩映之下,一尊周總理的半身銅像赫然矗立。1979年5月,這尊銅像落成之時,金日成邀請了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親自前往參加揭幕儀式。
當鄧穎超顫抖著雙手揭開紅布,看到周總理的銅像時,立刻忍不住驚嘆道:“塑得真像啊!”袖口露出的毛衣,正是她當年為訪問朝鮮的周總理連夜趕工織出來的。
那時是1958年的2月16日,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已經過去二十一年了。當年抗美援朝戰爭剛剛結束,中朝兩國都開始將工作的重心轉到農業建設上去。
在農業建設方面,中國比朝鮮更有經驗。因此,當周總理到興南化肥廠去演講時,剛一上臺,還沒開講,臺下就已經掌聲如雷了。
那一次,金日成為周總理的到來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并且還錄了像。后來周總理逝世,金日成泣不成聲,哭紅了眼。
金日成曾經打電話給中國方面表示,想要親自到北京去吊唁周總理,如果北京來不及安排他的住宿,他可以直接住到朝鮮駐華大使館里去,絕對不給北京添麻煩。
一國元首親自到他國去參加喪禮,這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當時國內的情勢復雜,于是我國政府拒絕了金日成的請求。
雖然未能親自到中國參加周總理的葬禮,但是金日成卻做了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他聘請了朝鮮當時最好的工匠,為周總理塑造了一座半身像。
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周總理銅像”,比周總理家鄉的那座銅像還早了7年。在朝鮮,這是唯一一座外國人銅像。這座銅像,將周總理含笑揮手向群眾致意的動作雕塑得惟妙惟肖。
金日成和朝鮮的專家們,當時一定反復觀看了很多遍周總理在興南化肥廠訪問的錄像,才能如此精準地捕捉到這個瞬間。金日成和周總理之間,有著非常深厚的友誼。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于1948年建國,只比中國略早一點時間。從那個時候算起,直到1976年周總理逝世,這二十八年間,金日成共訪問中國41次。
金日成每次訪問中國,每次都是周總理全程陪同,無論是商談國是還是在生活上,都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一點令金日成非常感動。
作為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領導人,周總理待人接物儒雅謙和、思慮周全,因此他在世界政壇中從來不乏朋友。
金日成1912年出生于朝鮮平壤,比周總理小了十四歲。在他出生的兩年之前,日本侵略朝鮮,并迫使朝鮮政府簽署了一份《日韓合并條約》,從此他的家鄉淪為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因為不堪忍受日本人的壓迫,金日成在青少年時代離開了家鄉,來到中國的吉林讀書,并在此后參加了中國軍隊組織的抗日活動,他還曾經在“東北抗聯”擔任過重要職務。
1930年,金日成將自己的本名金成柱改為金日成,并在兩年之后創建了“朝鮮人民軍”,一直在我國的東北和朝鮮境內從事抗日運動,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我們可以看到,金日成與東北抗聯以及東三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朝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關系,決定了彼此在政治上一定會走到一起,所以金日成對中國自然多了幾分好感。
1948年朝鮮建國后,因為與韓美關系緊張,金日成迫切需要得到中國這個鄰國的支持,而中國最終也確實為了支持朝鮮,出兵抗美援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抗美援朝勝利之后,中國在自己剛剛經歷了戰爭、百廢待興的情況下,給朝鮮的建設提供了包括但不限于糧食、農業技術、軍事裝備在內的多種多樣的援助。
每一次金日成來到中國,都是周總理接待。1976年1月8日周總理溘然長逝,金日成驚聞噩耗,馬上撥通了北京的電話,并在電話里泣不成聲地請求到北京參加喪禮,哪怕不公開行程也行。
然而彼時中國內部情況復雜,只能拒絕金日成的請求。金日成想來想去,只能找了一塊黑色的綢緞,用淚水沾上金粉,在上面題寫了“悼念周恩來同志,金日成”幾個大字。
那么,誰去送挽聯呢?金日成派出了當時的朝鮮副總理李鐘玉,帶上挽聯還有一個專門定制的翠竹花籃,乘坐專機飛到了北京。
李鐘玉后來按照金日成的指示,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在周總理的靈前獻上了挽聯與花籃,并三鞠躬,最后還為周總理“守靈”三天,這件事被周總理的秘書周家鼎以及衛士韓福裕親眼見證。
后來,金日成為周總理雕塑了“世界上第一尊周恩來銅像”,也是朝鮮唯一一座外國人銅像,可想而知在的他的心中,是多么看重和周總理之間的這份友誼。
周總理生前曾七次訪問朝鮮,其中1958年的那一次訪問尤為重要。因此,在周總理逝世之后,金日成立刻找到萬壽臺的專家,參考了這一次訪問活動的錄像,為周總理塑造了這座半身銅像。
金日成在周總理逝世后所做的一切,皆源于中朝之間不可磨滅的友誼。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緊密合作,不僅為兩國人民帶來了福祉,也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時光荏苒,如今距離周總理離開我們已經過去了48年。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周總理的銅像依然矗立在依山傍水、風景宜人的“興南化肥廠”內。
這尊雕像是用中朝兩國人民過去用血汗凝結而成的,它將周總理的精神與事跡,以及兩國人民的友誼永遠銘刻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之上,以天地為證。
金日成為周總理送上的這一份哀思,將永遠成為中朝友誼的見證和象征。
- 參考資料:
- 《周總理去世 金日成哭紅眼并立唯一外國人銅像紀念》——《央視網》,2008.01.04;
- 《中國外交官員在朝鮮憑吊周恩來總理銅像》——《北方網》,2008.03.05;
- 《周恩來:一位零差評的傳奇人物》——《中國軍網》,2017.10.20;
- 《聞聽周恩來去世,金日成哭紅眼睛》——《鳳凰資訊》,2008.06.18;
- 《本網專訪:在朝鮮咸興周總理銅像前》——《北方網》,2008.03.06;
-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周恩來紀念網》,2017.0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