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可能是因為口碑都很好。
貓淘水分太大、時光網沒落,豆瓣幾乎成了影迷唯一參考電影口碑的風向標。
排片占比靠前的幾部電影,評分都不錯。
穩居票房榜第一的《南京照相館》豆瓣拿到8.5的高分,《長安的荔枝》早早就開出7.7分,目前位居季軍的《戲臺》也上了8分,而依然能占據11.8%的排片占比的《羅小黑戰記2》,能“茍”在第四位也得益于好口碑,豆瓣評分8.6。
至于剛上映的《神奇4俠:初露鋒芒》和幾部國產電影相形見絀,豆瓣只拿到6.3分,上映第二天就“退居二線”了。
雖然這個暑期檔依然沒能驅走電影市場的寒意,這幾乎是近年來最差的暑期檔,甚至整個2025年都很讓人悲觀,至今票房過5億的電影只有《侏羅紀世界:重生》一部。
但積極的一面是,市場越艱難各大片方越卷,上映的電影品質提升肉眼可見。
《長安的荔枝》7.7分還算公允,《南京照相館》和《戲臺》的評分,我不服。
先說《南京照相館》,8.5分明顯虛高,減掉1分勉強合理。
這部電影是不是很像《屠城血證》,以及評分7.4的《屠城血證》是不是更震撼人心在這里就不說了,畢竟不是一個年代的電影。
《南京照相館》有一個明顯的對標對象,就是管虎的《八佰》。
兩部電影都是戰爭題材、都是戰爭帶來的極端環境下,聚焦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甚至兩部電影質感也很像,
因為操刀美術的都是林木。
所以《南京照相館》的第一場戲,讓我馬上就想到了《八佰》,盡管一個是南京一個是上海。
同樣的戰爭籠罩下的人間煉獄、相似的民眾慌亂,飛機壓低掃射、子彈亂飛、密集的炸點和爆破,兩部電影都成功的營造戰爭氛圍和壓迫感。
但相信沒人會否認,《八佰》戰爭場面更足、制作更精良、投資更大、對人性的挖掘更成功,電影里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求饒出逃的那段已成銀幕經典。
但這樣的高光表演,在《南京照相館》里找不到。
《八佰》的豆瓣評分只有7.5。
回想管虎這部宣稱自己是首部全IMAX攝影機拍攝的國產電影(其實用的是阿萊ALEXA 65),當時評分沒飆到太高,是因為謝晉元的爭議,有聲音說電影“屁股坐歪”。
愛國情緒影響了豆瓣評分。
再看《南京照相館》,區別在于重心放在日軍暴行、南京百姓努力求生存,并在開頭巧妙的諷刺了一下守城軍士出逃,屁股坐的很正。
同樣是愛國情緒影響了豆瓣評分。
如果去掉情緒化對評分帶來的影響,兩部電影評分對調才算合理。
《南京照相館》虛高的豆瓣評分會助推電影票房往前走,在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下是好事情。
但也有壞的一面。
既然將《八佰》里更多、更燒錢的戰爭大場面拿掉,取而代之的高舉愛國大旗,就可以換來更好的口碑,甚至能換來更好的票房,那何必花那么多錢呢?
在《南京照相館》之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八佰》那樣的電影了。
接著再說陳佩斯的《戲臺》。
豆瓣8.0分,折射出的是豆瓣文青“崇洋媚外”的雙標,和女性主義當道的病態輿論環境。
你說《戲臺》拍得好,他們說這不像電影太像話劇。
但是明明直接就是話劇、且是獨角戲的《初步舉證》豆瓣拿到9.5分啊!我很想知道給這部作品打五星的人,給《戲臺》打了多少分?
而22年前妮可·基德曼的《狗鎮》也拿到8.4分,高于《戲臺》。
是因為《初步舉證》是高舉女性主義?所以《戲臺》里六姨太的設定都被罵,男女對立已經燒到電影圈了?
還是因為《初步舉證》探討的是英國的司法制度,比我們自己的京戲和小人物求生的呈現更高級?
還是在他們眼里,外國電影就是要比國產電影高貴?
對于大部分電影,8.0分都是很高的分數,但這個分數給到《戲臺》,實在令人心寒。
這部電影是陳佩斯十年努力的凝結,同名話劇演出了300多場,所有的人物、橋段、表演都反復打磨之后做成了這部電影,豆瓣文青們實在沒能給出公平的評價。
電影口碑會公平的影響每一部電影的票房。
這個暑期檔,《戲臺》受限于題材是最難的一部電影,上映第二天排片占比只有13.1%,遠低于《南京照相館》《長安的荔枝》。
本來寄希望于好口碑、高評分可以讓《戲臺》走得更遠,我對它的評分預期是8.5以上,現在這個分數,會讓電影后面的路更難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