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跑馬抗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奔跑至生命終點
一場持續(xù)6小時的奔跑后,一個高瘦的身影,出現(xiàn)在2020廈門馬拉松賽的終點。
跑友們紛紛前來向他祝賀,這位跑者露出他一貫開朗的笑容。馬拉松比賽可以說得上是極限運動了,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到喉嚨中有一股血腥味,但這位跑者的血腥味略有不同。
那是混著肺癌細胞的血。
2020年1月5日,在57歲生日這天,賀明完成了人生中的第61場馬拉松比賽。
5個月后,他的生命和他的“百馬”夢想,遺憾地定格于此世。
順遂人生突遭打擊
賀明,安徽省淮南市的一位平凡居民,在53歲之前,賀明的世界與“馬拉松”這個詞毫無交集。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癌和僅剩三個月的生命預告,成為了他接下來兩年內(nèi)完成61場馬拉松壯舉的起跑線。
2016年的春天,賀明被診斷出肺癌晚期,醫(yī)生斷言他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年逾半百,正憧憬著悠閑退休生活的賀明,回頭猛然發(fā)現(xiàn)死神已悄然逼近。
在妻子張李玲的記憶里,賀明是個充滿藝術氣息的人,他偏愛彈吉他、唱鄧麗君的歌曲,甚至曾是當?shù)氐姆b模特。然而,病魔讓他失去了歌聲,身體也日漸衰弱,“連上樓都需要扶著我的肩膀,卻還是力不從心。”
賀明性格內(nèi)斂而堅韌,總是默默承受,即便作為最親近的人,張李玲也只能在夜晚感受到他的不安。“他整晚失眠,手機屏幕常亮,不斷查詢自己的病情。”她心疼地說。
但從另一種角度來說,賀明是在積極尋找與病魔抗爭的方法。他開始秘密進行行走鍛煉,希望通過運動增強免疫力。
賀明向妻子表明,他絕不會屈服于醫(yī)院的病床,躺下來就意味著等待死亡。面對死神的逼近,他決定發(fā)起“絕地反擊”。
絕地反擊
確診后不久,他踏入了當?shù)伛R拉松協(xié)會的大門。
當張李玲發(fā)現(xiàn)虛弱的賀明偷偷離開醫(yī)院“疾走”時,她“氣憤至極”。她動員兒子勸說,甚至請求醫(yī)護人員“警告”賀明過度運動的危險。
在眾人的強烈反對中,賀明依然堅持己見。從緩步到慢跑,在持續(xù)的治療與鍛煉中,他打破了“三個月”的死亡預言,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在運動中復蘇。
“看,我的肺活量都提高了。”他開始用自己的好轉(zhuǎn)來說服妻子,并悄悄為馬拉松比賽做準備。
賀明從未透露過是何時萌生了跑馬拉松的想法。兒子賀帥猜測,可能是在確診后的一次獨自漫步中,在舜耕山偶遇了正在訓練的馬拉松跑者,他們身上的活力激發(fā)了他奔跑的渴望。
“在賀明開始跑步之前,我們從未想過會與馬拉松有任何關聯(lián)。”張李玲感慨道。
從2016年11月起,賀明每天公益“捐步”超過一萬步。他常走的舜耕山盤山公路恰好是半程馬拉松的長度,吸引了眾多馬拉松愛好者前來訓練。通過他們,賀明加入了淮南市馬拉松協(xié)會。
協(xié)會會長劉開福是第一個知曉賀明病情的人,他欣然接納了賀明。劉開福回憶說,協(xié)會里不乏身患重病的會員,但賀明與眾不同,他從不透露自己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
賀明很快在協(xié)會中嶄露頭角。2017年,他開始了高強度的自我訓練。
“早晚各一次,每日訓練量約30公里,風雨無阻。”劉開福驚嘆于賀明的毅力,這讓協(xié)會中的400多名會員都感到震撼。
同年10月,賀明瞞著所有人,在淮南完成了他的首個半程馬拉松。張李玲事后才知道這件事,既生氣又驚訝。“他騙我說去看我母親,然后自己偷偷去參賽。”她無奈地說。
但賀明用一種近乎“撒嬌”的方式贏得了她的理解。他告訴張李玲,在跑步時他感覺不到疼痛,這讓她的反對逐漸軟化。
當?shù)氐呐苡褜R明充滿了好奇,但他卻選擇保持孤獨。他開始外地參賽,總是獨自前往,不愿與他人同行。“他怕自己隨時可能倒下,不想給別人帶來麻煩。”
奔跑讓他看到了生命的延續(xù)。
他以每年約30場的頻率參加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賽,遠超普通愛好者的參與度。他甚至設定了“完成100場馬拉松”的目標。
在賀明的家中,有一片屬于他的“馬拉松世界”。墻上掛滿了他親手贏得的獎牌,桌上也擺滿了獎杯和證書。
“每次跑完馬拉松回來,他都那么興奮、快樂。那些獎牌對他來說,是無盡的力量。”張李玲說。
“我無法戰(zhàn)勝癌癥,但癌癥也無法擊敗我,我們就這樣共存。”賀明生前曾這么說。
賀明參賽數(shù)十場,張李玲從未主動陪他參加過比賽,她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始終難以啟齒——害怕親眼目睹賀明在她面前倒下。就連給正在外地參賽的賀明打電話,她都會心生忐忑,“只要他稍晚接聽,我的心就懸到了嗓子眼。”
僅有的一次是在2019年,經(jīng)過賀明與兒子的再三懇求,張李玲終于鼓起勇氣,陪伴賀明遠赴大連,準備共同見證他的馬拉松征程。那是張李玲唯一一次與他并肩出征,遺憾的是,比賽因突如其來的臺風而取消,這也成了張李玲唯一一次陪他出征的回憶。
抗癌明星誕生
2018年7月,賀明在貴陽馬拉松賽后接受了媒體采訪,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劉開福回憶道:“那次采訪后,賀明成了大家口中的‘抗癌英雄’。”或許意識到自己的經(jīng)歷能夠激勵他人,一向沉默寡言的賀明開始變得“高調(diào)”起來。
從貴陽歸來,賀明特意定制了一面小旗,上面寫著“肺癌晚期、跑馬抗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此后每場比賽他都高舉這面旗幟,跑步T恤上也印上了相關的標語。
“他不再有任何顧慮。”劉開福說,賀明能感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鼓勵,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shù)人。在馬拉松圈內(nèi),賀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抗癌明星”。
賀明在追逐百場馬拉松夢想的道路上狂奔不止,幾乎不放過任何參賽機會。
“連節(jié)假日的家庭聚會他都缺席,只為了出去跑馬拉松。去年兒子婚禮前一天,他還在外地參賽,差點錯過婚禮。”張李玲無奈地說道。
可惜的是,命運卻在他即將實現(xiàn)百馬夢想之際,給了他沉重一擊。
今年1月的廈門馬拉松,原本是他慶祝57歲生日的特別方式,卻成了他馬拉松生涯的終點。癌細胞擴散至腦部,賀明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他的堅韌精神再次震撼了所有人。
他仍在堅持運動,哪怕只是慢慢挪動幾步。
張李玲含淚回憶道,“他總是說,寧愿在馬拉松賽道上倒下,也不愿在病床上結(jié)束生命。”
賀明在病痛中不斷挑戰(zhàn)自我,就像馬拉松選手在比賽中遭遇“撞墻”時依然堅持前行。
在病重之際,賀明艱難地打出了一條朋友圈:“多想再跑一次馬拉松,哪怕只是半程。”這句話讓張李玲淚如雨下。
“他躺在床上,卻心心念念著馬拉松。他天天跟兒子說,跟醫(yī)生和護士說,甚至我也跟他說‘讓你跑,賀明,我現(xiàn)在就求你起來跑一次馬拉松’。”
一向措辭嚴謹?shù)闹x軍醫(yī)生對賀明的堅韌不拔贊嘆不已:“他確實是個奇跡。”
賀明離世后,他捐獻的眼角膜為兩人帶來了光明。這是他生前另一個堅定的決定——捐獻遺體和器官。
“當他提出要簽捐獻協(xié)議時,我崩潰了。”張李玲回憶道,“但他堅持要求我們簽字,甚至讓兒子代我簽。”
6月5日,賀明永遠地停下了腳步。但他的生命傳奇并未隨風消散。他捐獻的眼角膜已經(jīng)讓兩位陌生人重見光明。
賀明曾向張李玲解釋,他想要回報社會,因為許多跑友曾為他慷慨解囊。賀帥也深情地回憶道:“父親總是默默行動,教會了我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他熱愛公益,總是樂于助人。”
在賀明離世后不久,30歲的賀帥在舜耕山下艱難地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公里。他決心要跑完父親未竟的39場馬拉松,替父親實現(xiàn)百馬夢想。
寫在文末
斯人已逝,他的靈魂仍在奔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