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這句含金量滿滿的話,直截了當地點明了陳皮“以陳為貴”的本質,這與其藥食同源的特質脫不了干系。
陳皮是公認的“百搭”,無論入藥還是入膳皆為佳品,頗具養生意識的當代人還尤愛將陳皮作為“代用茶”,有事沒事泡上一片陳年老陳皮理氣燥濕。
縱觀中國陳皮界,唯有廣東省產的陳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自立門戶為“廣陳皮”,其他省份產的合稱為“陳皮”。因此初冬飲陳皮,首選廣陳皮。
而新會陳皮素來是廣陳皮中當之無愧的“尖貨”,其為廣東省嶺南中藥材立法保護品種,口口相傳的“十大廣藥,新會陳皮居其一”足以證明新會陳皮的地位之高。
同是新會陳皮,具體產區的不同品質也會有所差異,新會陳皮一直以來都有五大核心產區:天馬、東甲、茶坑、梅江、西甲,不同產區的新會陳皮到底有什么區別?
為一探究竟,小懂團隊近期奔赴新會、深入產區,實地走訪調查五大核心產區的立村歷史、種植面積、鮮果價格、陳皮口感等方面的信息,今天就為大家詳細揭露一番~
天 馬:鳥的天堂 產量最高
天馬村位于新會主峰下、銀洲湖畔,是“廣東最美生態鄉村”之一,于明萬歷年間(1451年)立村。在古時候,天馬村為海中洲島,后隨著沖積層加厚成沙洲。
如今的天馬村已演變成四面環水、地勢開闊、河道縱橫、古屋林立、橋街相接的嶺南典型水鄉風貌,正是優異的生態環境讓天馬村成為新會茶枝柑代表性產區之一。
著名作家巴金筆下《鳥的天堂》的原型就是天馬村,聞名世界的小鳥天堂景點就坐落于天馬村旁,其新會柑園種植地也主要圍繞小鳥天堂周圍。
據小懂團隊走訪了解到天馬村約有3000余畝的柑園,是茶枝柑種植面積和產量最高的核心產區!而好水土滋養而成的茶枝柑皮身油潤、柑肉飽滿多汁,油胞豐富、口感清甜。
東 甲:最早立村 朝貢陳皮
論資排輩,東甲是新會陳皮五大核心產區中最早開村的,其于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即公元1274年)立村,始曰“東源久遠,甲族清和”,故名“東甲”。
細細說來,東甲的“甲”素有“甲地”之意,也就是“一等的土地”。古時的海邊沙洲歷經滄海桑田漸成膏腴沃壤,成為傳統新會柑種植基地,所產陳皮曾于清朝時被列為朝廷貢品。
歷史上東甲有數千畝新會柑種植面積,現今據小懂實地考察只剩下600多畝,產量也隨之大幅下降。不過,天賜的水土條件孕育了上等新會茶枝柑。
東甲以種植圈枝柑為主,至今也是傳統圈枝柑品種保留較多的產區,而東甲圈枝柑素來是高品質新會柑的代名詞,其制成的陳皮素有“東甲陳皮譽新會”之說。
而核心中的核心——東甲牛比圍近年來的熱度也居高不下,其所產的原枝柑頗為出圈,風頭甚至蓋過了東甲傳統圈枝柑,鮮果價格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茶 坑:名人故里 盛產好皮
面朝南海、背靠鳳山、坐落于銀洲湖畔的茶坑可謂依山傍水,生態環境得天獨厚,2015年榮獲“中國十大最美鄉村”,而新會陳皮的地標“熊(ní)子塔”就坐落于茶坑鳳山之上。
鐘靈毓秀的茶坑于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立村,當時的梁氏先祖從源清鄉東甲村遷居至茶坑開村,而此地還是享有“中國近代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人”之稱的梁啟超先生故里。
1896年,梁啟超先生在《說橙》一文中記述:“圍內設塹和壕后,便起深溝......塹可以蓄魚,壕可以藝禾,橙下余地可以植蔬。”足以說明當時的茶坑人民在傳統栽種上頗具經驗。
兼具地利、人和的茶坑栽種的新會柑果品質上乘,柑皮身油潤、油胞顆粒飽滿,口感甘甜,芳香怡人。
目前,茶坑村柑園面積達1500多畝,年產量較高,中國新會陳皮交易中心也位于茶坑村。
梅 江:柑果之鄉 殿堂級產區
梅江村始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設立的梅樹營,后相傳于嘉慶年間里立村。雖然開村歷史較短,卻是聲名在外的“柑果之鄉”、新會陳皮殿堂級產區!
從地理位置來說,梅江位于新會城區南面,與天馬相接壤,其由灘涂堆積形成肥沃的土壤,傳統以種柑、蒲葵、甘蔗、香蕉為主,歷史上一度種柑占全村農作物70%之多。
1985至1988年,梅江村新會柑種植面積高達1600畝。近年來受城市發展規劃影響,這里的柑果種植地和產量日漸減少,據小懂考察僅預留700余畝柑果園!
物以稀為貴,梅江村出產的新會茶枝柑果皮富有光澤、油亮且厚實,有獨特的果木芳香,馥郁持久!
而梅江賽口圍更是業內人士熱捧的極核心產區,柑果品質更為上乘,其制成的新會陳皮為人津津樂道不已。
西 甲:產量稀缺 一片難求
西甲毗鄰東甲,何時立村尚未找到明確的文獻記載,不過據明萬歷《新會縣志·輿地略下》記載:“……東西二甲村,皆為源清”,可見當時已有西甲村,且與東甲同屬源清鄉。
另據1947年調查資料記載:民國時源清鄉有十二保,其中第一保至第五保為東甲;第六、七保為西甲,其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村民祖先多從東甲遷移過來。
歷史悠久的西甲也是新會柑傳統產區,現存的傳統圈枝柑品種也較多,老一輩的對西甲陳皮的評價頗高,現在很多人盤點新會陳皮核心產區往往會漏掉西甲。
這是由于近年來新會不斷推進城鎮化、新農村建設進程,西甲農用土地被大量征收,柑園面積也所剩無幾,據西甲村村委張貼僅剩400畝柑園。
但小懂走訪下來發現西甲一帶幾乎沒有什么果園了,且只剩下一些殘枝老樹,少量果園受城鎮化影響也不是原生態的了,當地曬制陳皮的人家也很稀少,產量稀缺。
1.核心產區價格對比
說完五大核心產區的立村歷史、柑園面積、柑果特色,再來聊聊新會茶枝柑鮮果的價格。
據新會陳皮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普遍產區新會柑田頭建議零售價為6元/斤。但經小懂實地考察發現,當地不是核心產區的老樹新會柑,也有賣到10元一斤!
眼下正值新會二紅柑采摘期,參考2023年核心產區的鮮果和陳皮價格如下:
除了產量稀缺、喝一片少一片的西甲,在其余四大產區中以梅江產區的鮮果價格表現最為突出,其中梅江賽口圍原枝柑高達38元/斤,其陳皮的價格也一騎絕塵(2070元/斤)。
而東甲牛比圍原枝柑以35元/斤的價格位居第二,天馬村的新會柑鮮果和陳皮的價格相對較親民,并非品質不好,而是由于種植面積最多、年產量最高。
通常20斤柑皮才能制成一斤陳皮,粗略計算各大核心產區光鮮果成本價就不低,再加上后期的開皮、翻曬、損耗等成本,成品新會陳皮的價格自然高上去了。
2.核心產區口感對比
不同核心產區、不同價位新會柑制成的新會陳皮口感亦有別!那么,天馬、東甲、梅江、茶坑這四大核心產區的新會陳皮喝起來到底有什么差別?
梅江村的新會柑由于揮發油含量普遍高過其他產區,自然曬制而成的新會陳皮帶獨特的果木芳香高揚,且油胞豐富,沖泡后湯水韻味濃郁香甜。
東甲村柑果皮質顯薄、輕,但油胞均勻密集,沖泡后甜度適宜,醇香濃郁;天馬出產的陳皮品飲口感比其他產區更為清甜,湯質順滑、柑韻悠長。
名人輩出、地利人和的茶坑,盛產的新會陳皮也是兼具品質和性價比之選,上乘的柑皮較香濃,沖泡后口感豐富、厚實,飲后帶有明顯的回甘。
一句話總結:梅江香,東甲醇,天馬甜,茶坑甘!大家更喜歡品飲哪個核心產區的新會陳皮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討論哦~
不過,隨著近年來新會陳皮的持續火爆,市場的水很深,小懂這次走訪就發現有黑心工廠在開爛果、跟曬傷皮,根本讓人防不勝防!
為了讓大家選購正宗新會陳皮不踩坑,11月20日(本周三)晚18:00,小懂已開啟新會歲月陳皮溯源上新專場,歡迎現在就進入小懂直播間,囤大廠高品質新會陳皮~
參考資料 《新會縣志》,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