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艦隊到達美洲的第一手證據,其實幾百年的時間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了,但從考古證據又發現了許多,其中最為明顯的證據就是秘魯海岸發現了裝滿明朝早期瓷器的巨大木船。
中國方面的學者普遍認為這是鄭和航行到美洲最為直接的證據,但白人專家卻說這不算數。說這是中國船只被洋流吹過來的,所以尋找中國人先于西方人到達美洲需要更多的第二手沒有被毀滅的證據。
這里提出一個假設,那就是第一批歐洲人到達美洲的時候,有沒有可能發現中國人遺留下來的動植物,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人也有可能將一部分的美洲特長帶回中國,畢竟白人只承認他們到達了美洲,不承認中國人。
后來就找到了充分的證據,因為南美洲擁有很多家養雞,這種家養雞不是本土產生的,外貌和叫聲都顯示這些家養雞來自于亞洲,他們是起源于中國大陸之上數千年之前的樹林之中,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進行普遍養殖。
根據麥哲倫自己的日記寫道,他第一次到達南美洲的時候,使用小刀交換了當地人的6只雞,當時他就很驚訝了,因為這些雞根本不是美洲本土的,而是很像自己在亞洲看到的中國家養雞。
后來他詢問當地的土著首領,原來這些雞早在幾十年之前就已經有了,并且遍布整個南美洲,但地中海世界的歐洲各國卻并沒有這種雞,非洲各國也沒有,東南亞國家雖然有,但東南亞國家沒有遠洋航行的科技。
所以這些亞洲雞只有可能是中國人帶過來的,而且從時間線上來看的話,只有15世紀初期的鄭和艦隊是最符合的,由此我們可以認為鄭和艦隊是將亞洲雞帶到美洲的最早人,他們的船只足夠巨大,遠洋航行攜帶家禽到船上養殖作為船員的食物也非常的合理。
既然亞洲家養雞都已經進入到了美洲,就可以說明鄭和艦隊曾經到達過南美洲,鄭和艦隊是否從南美洲帶回去了一些本地特產的動植物呢?例如中國人所熟知的玉米,是否是鄭和艦隊當年引進的呢?
玉米世界公認是原產于美洲的一種植物,其他地方是沒有的,所以無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現,肯定都是人為攜帶種子移植過去的,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之中,明朝第一手史料還沒有玉米這個稱呼,很多地方叫做“苞谷”。
特別是明朝早期史料之中有關苞谷的記載非常之多,他們說鄭和將軍從遙遠的世界他鄉帶回來了一種特別大穗的谷物,當時南方中國人普遍喜歡吃稻谷,而玉米其實和稻谷比較相似,但顆粒大很多,被玉米皮包裹著,所以中國人將其叫作“包谷”。
在明朝官方禁止航海活動幾十年之后,葡萄牙人的艦隊沿著鄭和的航線從歐洲大西洋出發,繞過了好望角,來到了印度尼西亞,呂宋群島,他們在這里都發現了玉米,而且還發現了中國艦隊的沉船,這些證據都充分的證明了鄭和艦隊曾經到達過美洲。
并且和美洲原始土著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明朝的鄭和艦隊是以仁義教化為本,并沒有像西方侵略者一樣對美洲土著實行無差別的屠殺,以此來掠奪他們的金銀財富,中國人教授了當地人許多新技術,和當地人進行了友好的交換,將亞洲家雞帶到了美洲,也帶回來了玉米這種高產作物回國,希望以此來解決國人的吃飯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