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姚湧 小學森廬州月
責編 |既來知
1 經常上網看負面信息會影響精神健康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據統計,人類平均每天上網6.5小時,且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信息搜索上。那么,網頁瀏覽對精神健康有何影響呢?近日,倫敦大學學院的Christopher A. Kelly?和Tali Sharot通過1145人參與的四項研究對此進行了評估。兩位學者發現,人們所搜索的信息的效價會影響心理健康,后者又會反過來影響所搜尋信息的效價,最終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通過量化分析,他們發現,瀏覽更多的負面信息與較差的精神健康和情緒有關。通過改變瀏覽的網頁信息和對情緒進行評測,研究人員證明,網頁信息和情緒好壞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簡而言之,一個人上網所搜尋的信息反映并塑造了他的心理狀態,從而形成了一個可能使心理健康問題長久化的循環。該團隊還開發出了一種干預措施,以改善情緒的方式改變了個人的網絡瀏覽模式。相關論文于11月21日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雜志。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2065-6
2 影響心臟形狀的遺傳位點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心臟形狀反映的是心臟結構的變化,無法用傳統的手段進行測量。同時,一些觀察性研究表明,心臟形狀與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和疾病有關,但其遺傳基礎尚不清楚。近日,倫敦國王學院Alistair Young團隊利用45683名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參與者的心血管磁共振圖像,通過主成分(PC)分析,從雙心室舒張末期表面網格模型構建心臟形狀圖譜,并對前11類PC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該團隊共鑒定出包括ATXN2、TTN和RSPH6A在內的43個與心臟形狀相關的遺傳位點,其中14個是首次報道。這些遺傳可預測的PC與心臟代謝性疾病有關。特別是與更多球形心室相關的兩個PC(2和3)與房顫風險增加有關。該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探索了多維雙心室心臟形狀的遺傳基礎,報告了新的遺傳位點。相關論文于11月1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594-7
3 環境中的苯能提升大腦疾病風險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環境中的苯是一種揮發性的人為污染物,也是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相關的致癌物質。城市工業活動、交通和集中供暖燃燒都會產生大量的苯。除致癌外,苯還可能會對人類大腦產生慢性負面影響。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Jinjun Ran 團隊分析了2010年之前環境苯暴露與英國城市居民腦部疾病和腦成像表型的關聯。結果表明,環境苯(每四分位數間距增加0.30μgm-3)與癡呆癥(風險提升18%)、重度抑郁癥(風險提升9%)和焦慮癥(風險提升16%)的風險升高有關。神經影像學分析凸顯了環境苯與大腦結構的關聯,包括丘腦和顳上回。該研究為環境苯對城市人群腦部疾病的影響提供了人口層面的證據。相關論文于11月15日發表在《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雜志。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4284-024-00156-z
4 咖啡對哪種腸道菌的影響最大?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眾所周知,飲食是人類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重要決定因素,但世界各地人群的飲食結構差異巨大,特定食物和微生物群落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就錯綜復雜。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對人體代謝和健康益處多多。此前,意大利特倫托大學Nicola Segata?團隊就發現,咖啡是與微生物組分相關性最高的食物。近日,該團隊對22867名提供了詳細飲食信息的英美志愿者進行了多隊列、多組學分析,然后將其與211個隊列的公共數據進行了整合。結果顯示,咖啡攝入與微生物組之間的關聯在不同人群中具有高度的可重復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種名為Lawsonibacter asaccharolyticus的腸道菌所驅動的。體外實驗表明,咖啡可以刺激L. asaccharolyticus的生長。科研人員從438個血漿樣本中鑒定出在咖啡飲用者富集的幾種代謝物,包括奎尼酸及其與咖啡和L. asaccharolyticus相關的潛在衍生物。該論文揭示了特定腸道微生物和特定食物之間的代謝聯系,于11月18日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雜志。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4-01858-9
5 這兩個基因與冬季抑郁相關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通過漫長的進化,我們大腦已經適應了季節更替,但適應紊亂可能會導致多種精神疾病的季節性發生。此前,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Luoying Zhang團隊發現,人類晝夜節律鐘基因PERIOD3(PER3)中的兩個變體,即P415A和H417R,與冬季抑郁癥的發生存在關聯。最近,該團隊對這兩個基因的作用機制進行了解析。研究人員發現,攜帶人類P415A和H417R的雄性小鼠表現出冬季抑郁樣行為,這是由腎上腺中P415A和H4 17R的作用引起的。據了解,全身皮質酮水平下調能使動物適應日長的縮短。Luoying Zhang團隊發現,P415A和H417R則能提高皮質酮的合成。糖皮質激素信號傳導增強會抑制血清素合成的限速酶Tph2的轉錄,進而導致抑郁樣行為增加。相關論文于11月11日發表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雜志。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4-01163-z
6 影響帕金森患病風險的罕見遺傳變體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迄今為止仍無法進行有效治愈的漸進性運動障礙。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有學者認為,罕見的蛋白質編碼變體可以為我們理解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提供獨到信息。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Jia Nee Foo領銜的國際團隊對429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512名亞洲血統的對照人群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隨后進行了基于基因的測試。研究人員發現,GBA1和SMPD1基因與帕金森病的風險顯著相關。該團隊在另外429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642例對照中獲得了相同的結論。進一步分析顯示,酶活性降低的SMPD1變體與帕金森病的風險關聯性最強。此外,80.5%的SMPD1攜帶者攜帶亞洲特異性p.Pro332Arg變體。該研究顯示出運用外顯子組測序鑒定以前未知的與疾病相關的罕見基因變體的實用性。相關論文發表在11月21日期《自然·衰老》(nature aging)雜志。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16/S2542-5196(24)00243-2經常上網看負面信息會影響精神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