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將一枚“榛樹”的中程超音速導彈送入烏克蘭。根據烏方的說法,他們認為這就是“洲際導彈”。
在這份聲明中,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克里姆林宮的新聞發言人佩斯科夫說,俄羅斯在發射之前的30分鐘,已經通過“減少核危險中心”對美國進行了預先的預警。
佩斯科夫如此說道:“這個中心是自動化的,可以和美國的同類系統進行連續通訊,并且在發射之前30分鐘就發出了警報,并且使用了自動模式。”
所謂的“自動模式”,也就是個笑話,真要打起來,哪還有“自動模式”?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這不是我們要提醒你,這是系統主動提醒你的。俄羅斯仍然不希望讓外部產生"莫斯科非常積極"的印象;但同時,普京也不能將這件事鬧大,因此,他必須要提醒對方。
但是,怎樣發出警報呢?為何要選擇“減少核危險中心”來發出警報呢?
按照美國的說法,俄羅斯是發射的是洲際導彈,而俄羅斯則則說是中程導彈。佩斯科夫對此也作了具體的解釋,他說:
“俄羅斯并沒有將他們發射的“榛樹”導彈通知美國,這是一枚中程導彈,而不是一枚洲際導彈。俄羅斯并無責任告知任何人有關中短程導彈試驗的相關信息。
有沒有一種很矛盾的感覺?佩斯科夫一方面強調,沒有必要將“中程導彈試驗告知任何人”,而在另一邊,莫斯科則在30分鐘前給華盛頓發送了一份警示。
但實際上,這兩者并沒有什么沖突。畢竟《中導條約》是在2019年撕毀的,俄羅斯本身并沒有將“中導測試”的消息透露給任何人的義務,嚴格來說俄羅斯并沒有將這一消息透露給誰。
這次,俄羅斯發出了“核威脅警報”。俄羅斯的導彈沒有攜帶核彈頭,但是理論上是可以使用的,所以可以通過減少核武器的危險來提醒敵人。莫斯科還希望借此向西方發出警告:“下次也許會發生的是核彈頭。”
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俄羅斯繞開已經被美國撕毀的核導彈防御協議,另外想辦法向美國通報消息。然而,沒有人能保證下次莫斯科會不會更早地預警。
此外,此次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射中程導彈,實際上就是普京想要給老特一個“下馬威”:五年前,做出了“退群毀約”并從《中導條約》中撤出的決定,這一點普京還記憶猶新。
“我相信,美國在2019年單方面撕毀《中導條約》的做法是個錯誤,”普京在發射“榛樹”之后發表了演講。
2018年10月,老特以俄羅斯未履行協議和中方未參加為由,宣稱美國將從《中導條約》中撤出,并想讓中方參與其中。經過多次交涉未果。美、俄相繼于2019年8月宣布退出該協議。
俄羅斯于2019年取消了該協議之后,就再也沒有制造過新型中程導彈,而普京在六月召開的一次俄聯邦安全大會上宣布,俄羅斯必須著手制造新型中程導彈,并且按照當時的形勢部署,以保證俄羅斯的安全。
現在看來,普京在六月命令制造的中程導彈,就是這次“榛樹”。
在短期內,這枚“榛樹”是對美國、英國近期對烏克蘭在俄發射遠程武器進行攻擊的一種回應。在有關的戰爭限制取消之后,庫爾斯克就曾遭受過美國 ATACMS型和英國“風暴陰影”型導彈的襲擊。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普京對中距離導彈的研究也是針對美國在歐洲的中程導彈的部署而做出的。許多人都清楚,美國“堤豐”導彈是在菲律賓部署的,很有可能是日本。但事實上,菲律賓、日本等亞太地區,美國也計劃將這一體系部署到德國。
美國與德國七月在北約會議上簽署了一項協定,美國將在2026年開始分期為德國提供中程攻擊部隊,其中就有“堤豐”。此外,美國曾兩次將MK70型“堤豐”型導彈發射到丹麥博恩霍爾姆島,目標直指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和俄羅斯歐洲飛行區加里寧格勒。
七月份,美國與德國簽訂了中導條約,俄羅斯對此非常不滿,莫斯科也曾說過要用“軍事手段”來應對,但是拜登看起來對此毫不在意。
俄羅斯此次“榛樹”導彈的試射,更像是對老特的一種警告:拜登不在意的東西,你一定要在意,因為德國的部署時間是2026年,也就是老特任職的時候。
普京表示:“為了應對美國對歐洲及亞太地區的中程導彈的部署,我們正在發展中程導彈。俄羅斯會根據美國和其他衛星國家接下來的舉動,來確定是否繼續部署中程導彈。”
老特和普京還沒坐下來談條件,但他們的博弈已提前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