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美國時間5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宮官宣了一個名叫“金穹”的計劃。顧名思義,金色穹頂。計劃的核心,是“整合次世代技術”,建一個由數千顆小型衛星組成的衛星群,這里頭主要都是負責定位、攔截、摧毀洲際導彈或其他高超音速武器的衛星。用大白話說就是,在外太空加一個“保護罩”,讓導彈飛到美國本土前就能被攔住。
特朗普的用語風格還是一如既往,說金穹的“成功率非常接近100%”“所有導彈都會被擊落”,還加了一堆嘆號。如果要給這個項目一個期限的話,他希望是任期結束前,也就還剩三年多。
咱們的觀眾可能會疑惑:攔截導彈的技術不新鮮呀,什么“薩德”“愛國者”的,美國咋還要搞個“金穹”,還整到外太空去了?
別急,島叔慢慢說。
導彈防御這事,就是拿子彈打子彈,發現得早,精度得高,攔截得準。
咱們常說的彈道導彈,一般分為三個飛行階段。導彈從發射架發射,到飛出大氣層之前,叫上升段;導彈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向目標,是飛行中段:導彈重返大氣層,到達目標區域上方、繼而命中目標,叫末段。
要攔截導彈,得先提前探測、計算軌道、定位,還得提前打出去一枚攔截器,在幾百到幾千公里外準確撞上。問題是,導彈不是直來直去,有的還會“空中轉彎”,甭管在哪段攔截,其實都不容易。
上升段時,導彈剛起飛,熱信號最明顯,容易發現,但時間很短,得在幾十秒內作出反應、迅速出手;中段,導彈進入太空,同時放出誘餌彈,干擾判斷;末段,彈頭和彈倉分離,速度最快,還會分散出多個真真假假的分彈頭奔向不同目標,如果反應不及時,或者一個沒瞄準,后果難以想象。
所以您看,這就是為什么反導系統結構如此復雜,價格如此震撼。這么高的門檻,全球也沒幾個國家能玩得轉。
美國搞反導也不是一兩天了。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導彈和反導就是主旋律之一。當時就有了“天基導彈防御系統”的概念,這個建立于太空軌道的導彈防御體系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星球大戰”計劃。當然,因為技術原因,這個計劃被放棄了。
直到今天特朗普的“金穹”。美國媒體說,嘿,這個眼熟啊,這不就是“星球大戰2.0”嘛!
從名字看,“金穹”跟以色列的“鐵穹”系統挺像的。可“鐵穹”攔的是哈馬斯土火箭,“金穹”號稱要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那可是一個彈頭就能攜帶核彈頭、速度快得連雷達都吃不準軌跡的高級貨。這就要求在地球軌道上布滿衛星,還得保證每顆都能實時反應、精準攔截、不掉鏈子。
能不能搞成,不知道,但花費鐵定是天文數字。白宮說,“金穹”系統將耗資約1750億美元;但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幾周前測算稱,最高可能要燒掉5420億美元。美國搞反導幾十年,攔截系統一年到頭試驗成功就三兩次,派上實戰的更少,可國防預算每年照漲,軍火商照樣數錢到手軟。難怪民主黨議員批評說,白宮現在就要求明年撥款1130億美元,但具體細節都不說,簡直是一個“秘密基金”!
能不能搞成打問號,是因為“金穹”涉及技術的不確定性。不少美國國內聲音質疑,特朗普說3年內就要“全面運轉”,可這明明是個早期開發階段的技術,能干成啥樣誰也不知道,很難講是不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啊!
要島叔說,這大計劃聽起來雄心勃勃,但更像是在給洛馬、雷神、格魯曼這些軍工巨頭打廣告。“金穹”有沒有用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民眾相信能反導,這就夠了。搞“金穹”誰最興奮?不是科學家、不是軍人,而是國會議員、軍工游說團、智庫研究員等一眾“史密斯專員們”。你要問他們能不能攔住導彈?他們會回答:“攔得住的導彈還沒來,但預算得先批!”理由更是簡單粗暴:“反導這事,難度堪比買彩票中大獎。但你要是不買,萬一真中了呢?”
抱著刮彩票的心態搞反導,不得不說,還真挺幽默。
文/山秋、胡楊、安先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