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轉動,碎屑落案,不經意間,一個生動的圖案就在桃核之中跳脫出來……埋頭案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這就是核雕藝人吳春堂的日常。在他手里,桃核可以變化千萬種形態,可以是栩栩如生的農家物件,也可以是活靈活現的花鳥魚蟲……他的作品刀法簡潔,雕工剛勁,以純手工造型的精巧玲瓏取勝,在果核的方寸之間,再現了諸多生活題材和生動形象,用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藝創造出一個個精彩的微觀世界。
身殘志堅 自學核雕
11月21日,記者來到吳春堂位于茶博城的工作室時,他正坐在桌案前,手持刻刀,認真地在桃核上雕刻著。桌上整齊擺放著刻刀、銼刀、刷子等雕刻工具,旁邊立著一盞明亮的臺燈,身旁的木盒中擺放著他近期新雕刻的幾件“小玩意兒”?!斑@是新刻的苦瓜、玉米,還有如意葫蘆和竹籃,對我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作品?!闭f起自己的雕刻作品,吳春堂滿臉欣喜。
1970年出生于洛城街道董家營子村的吳春堂,曾是一名車間工人。2012年,工作中的一場意外導致他左小腿截肢?!爱敃r手術后只能躺在床上,心情很差,但是部門、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好心人來看望我,給了我鼓勵和支持,讓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心態平靜后,我就琢磨著做點自己想做、能做的事,自力更生。”吳春堂說,一直以來,他對核雕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之前沒時間靜下心學習,手術后,有了充足時間的他決定抓住這個愛好——自學核雕手藝。
吳春堂拿起一個還沒有小拇指指節大小的“竹籃”向記者展示說,“竹籃”的紋理橫豎有致、精美非凡,非常漂亮?!斑@是我第一個雕刻作品,當時還是用自家的桃核雕刻的,但我發現成品不是很理想,就參考了大量的資料,來研究里面的門道。”吳春堂特意從別處買來專用于雕刻的桃核、橄欖核,決定先從生活常見的竹籃下手雕刻。為了把握好每一個細節,他還讓妻子買回不同編制手法的竹籃,然后照著實物進行雕刻。
這些年來,吳春堂的作品規格由小巧到龐大,款式由簡單到復雜,越發多樣多彩。隨著雕刻技藝的提高,他開始逐步挑戰難度更大的作品,比如工序繁瑣的鏤空雕。工作時,他會專門拿出十天半月的時間全身心投入,網上買來的雕刻刀不適合微雕,他就買來工具自己制作刻刀。而且,他始終堅持純手工雕刻,從不間斷對更高水平技藝的探索和實踐,期間,他還結識了不少同行好友,交流提高雕刻技藝。
不忘初心 回報社會
“當初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大家幫助了我,現在我的生活回到正軌,也要為社會奉獻愛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睂τ谏鐣年P愛,吳春堂銘記在心,時刻不忘回報。近年來,走訪困難家庭、參與文明交通執勤、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中,處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考慮到吳春堂行動不便,每次公益活動,其他隊員都十分照顧他,但是吳春堂總是默默堅持,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因為腿部不適,活動時間一長,吳春堂腿部就會腫脹,鉆心般地疼,但每次路口執勤,吳春堂從不因身體原因掉隊。別人在路口執勤兩個小時換班,吳春堂也絕不偷懶,至少要站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才替換。盡管每次執勤完腿都要疼很長時間,但吳春堂從無怨言。
每次到困難家庭走訪,吳春堂都會深受觸動。作為正大公益團隊助學部的部長,有一次,吳春堂帶隊到稻田鎮看望一名困難大學生。這名學生的父母去世后,跟隨年邁的爺爺生活,家庭比較困難?!爱斘覀儼汛蠡飪壕栀浀闹鷮W金交到他手中時,孩子和老人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因為有著和他同樣的受助經歷,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他們的感受。因此,我們希望這樣的行為能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將來再讓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吳春堂說,截至目前,他已利用核雕收入資助過七十多名困難學生和二十多位患病老人。
一把刻刀,他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小小的果核上盡情展現、傳承;一顆愛心,他又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一次次愛心活動中傳承、弘揚。“未來,我打算把我的工作室充分利用起來,開班教學,讓更多人了解、認識核雕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雕技藝傳承貢獻力量。同時,我還會盡己所能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更多社會正能量。”吳春堂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