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了,中美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已在悄然改變全球經濟的底層邏輯。
表面上,這是中美兩國之間的博弈,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場全球產業鏈的地震,震在太平洋兩岸,余震卻波及全球,讓無數老牌工業強國瑟瑟發抖。
取材于網絡
習慣了新聞里充斥著“貿易摩擦”、“關稅壁壘”之類的術語,或許你也已經對這些看似遙遠的概念感到麻木。
取材于網絡
但是事實上貿易戰反而使我國和美國經濟再上新臺階,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一個被中美兩國主導的未來,其他國家還有生存空間嗎?
取材于網絡
被時代拋棄的“舊貴族”
老大老二打架,受傷的永遠是老三。中美貿易摩擦為全世界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以德日韓為首的傳統工業大國。
取材于網絡
半導體產業,曾經是日韓兩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王牌,但在美國的“芯片戰”中,他們卻成為了最先倒下的“炮灰”,2022年,美國斥巨資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甚至打壓阿斯麥和東京電子對中國出口芯片設備。
美國的小心思還不如說是被全世界公開的秘密,他們想要通過制約我們的半導體產業已達到自己“一家獨大”的盛景,但美國沒有想到的是最受傷的反而不是我們。
取材于網絡
由于被迫停止對我國芯片企業的代工服務,三星的營收大幅下降還不得不關停了一些生產線,甚至荷蘭阿斯麥就此淪為美國政治的“提線木偶”,對華出口光刻機需要經過美國的批準。
阿斯麥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我國已經成為該行業的”龍頭“。曾經,“德國制造”是品質和技術的代名詞,但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德國汽車工業卻顯得力不從心。
取材于網絡
2024年前9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66%,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車企,與之相反,德日韓這些傳統汽車強國,現在只能跟著中美兩國的步伐“蹣跚學步”。
比亞迪
德國雖已意識到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性并積極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但是他們對外部技術仍過度依賴,就連日本也得承認:他們在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明顯下降了。
日本東芝
但是,這些傳統工業強國的衰退并非偶然。為了規避高額關稅,中美企業紛紛將生產線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例如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這直接擠壓了傳統工業強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生存空間。
取材于網絡
美國對我們的打壓和限制不僅未使我們受到較大影響,反而波及到全世界多個國家,那為什么貿易戰對中美的消極影響較小?
取材于網絡
意料之外的韌性
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如今六年過去了,這場“史詩級”的經濟對抗不僅沒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新一輪的貿易戰2.0版本伴隨著特朗普的回歸,正蓄勢待發。
特朗普
與許多人的預期不同,中美兩國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并沒有像某些“專家”預測的那樣兩敗俱傷,反而兩國經濟都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
取材于網絡
中美兩國在強政府戰略和全球競爭中各有側重點:中國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推動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美國則更注重市場機制和技術創新,但在必要時也會采取政府干預措施,但要理解中美兩國為何能在貿易戰中屹立不倒,我們需要回溯兩國的工業化歷程。
取材于網絡
南北戰爭后的美國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國,都通過強有力的政府來推動工業化。美國通過各種法律手段和高額關稅來影響經濟,中國通過政策扶持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無論是美國的大興基建,還是中國的“要想富,先修路”,都體現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重視,中美兩國的工業化實力得以“直線式”提高。
取材于網絡
當然,中美也有不少明顯的差別:美國更側重于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在芯片、醫藥等領域獨步全球;中國更側重于打造完整的產業鏈,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家。
取材于網絡
2017年,中美貿易逆差高達2758億美元,這成為了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導火索,美國的目標很簡單:阻擋中國的高科技進步,減少貿易赤字,保持自己的科技領先地位。
取材于網絡
而中國則深耕于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并通過推動高科技自主創新來打破美國的封鎖,畢竟中國的市場很大,產業鏈也很強,所以仍然是全球制造業的重要中心。由此看來,貿易戰下的中美經濟韌性仍然很強,那在中美兩國主導世界的現實情況下,全球經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取材于網絡
中美主導的新秩序
中美貿易戰不僅改變了各國企業的命運,也深刻地影響了全球經濟產業的局勢。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不少企業將重頭戲轉移到東南亞國家,這使得東南亞地區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
取材于網絡
在中美貿易爭端的背景下,區域經濟合作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一些國家選擇團結合作,比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就是為了加強區域內的經濟聯系,減少貿易障礙。
RCEP
未來中美兩國將繼續主導全球產業鏈,而其他國家則需要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或者尋找新的發展路徑,但總的來說,中美競爭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取材于網絡
筆者認為
中美貿易戰,誰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誰就將主導未來的全球經濟秩序,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有經濟的提高,中美兩國在貿易競爭中也已經付出了不少代價。
取材于網絡
在一個被中美兩國主導的新世界秩序中,有的國家正在淪為犧牲品。如何在中美兩國之間找到平衡點,維護自身利益,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合作而非對抗,畢竟合作共贏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