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東野的勝利讓許多人知道東北戰場其實在前期打得很艱難,我軍采取的戰略是“先東北,后關內”。雖然在蘇聯得幫助下各大軍區征調精銳骨干迅速出關占據了先頭優勢。但是很快國民黨就派遣了杜聿明率領大量得國軍精銳出關搶占地盤。
從1945年底到1946年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前,林彪和杜聿明早就在東北打了半年了,這半年杜聿明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為何在東北戰場前兩年國軍能占領絕對優勢呢?杜聿明為何能將林彪從山海關一路攆到松花江呢?其實這并不是林彪和東北民主聯軍太弱,而是東北的國軍前期確實優勢太大。
國軍名將匯聚
眾所周知,國軍在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年代還是以保定軍校和早期各個地方的留學軍官等為主,當時的黃埔學生還多是團長、師長,即使是胡宗南這個天子第一門生在抗日戰爭初期也僅僅是師長而已。
但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伴隨著蔣介石的中央軍不斷擴大,黃埔畢業生也水漲船高,幾乎成為了國軍的主力高級軍官,其中尤其以遠征軍和駐印軍為主。
遠征軍和駐印軍原本就是蔣介石的精銳黃埔中央軍組成,出國和在東南亞和日軍精銳抗衡,后來接收了美英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后,整體戰斗力更是直線上升。
而在東北和我軍較量的正是這群遠征軍軍官,其中聞名的比如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解放戰爭期間國軍最有名的救火隊員。
杜聿明在抗日戰爭中擔任過國軍最精銳第五軍的軍長,在廣西昆侖關大戰日寇18天取得了昆侖關大捷。后來擔任遠征軍副司令在緬甸和日軍血戰,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國軍名將,即使在我軍中也是排得上號的名將。
除了總司令杜聿明之外,杜聿明麾下的也都是名將輩出。
其中包括長期和杜聿明共事,從古北口一路殺到緬甸的鄭洞國;喜歡集團軍突擊和擅長機械化作戰的廖耀湘;被稱為東方隆美爾,在緬甸反攻時期大殺四方的孫立人;還有71軍的陳明仁;52軍的趙公武。
毫不客氣的說東北戰場前期的國軍是真正人才濟濟,也可以說是當時整個國民黨集團中最具戰斗力的一個團體。
這些國軍將領不僅經歷了長期的抗日戰爭和日軍正面對抗,而且也經歷了緬甸戰場上機械化兵團的狂飆突進,在那個時期中國都可以說是最擅長機械化作戰的一群人了。
七個美械軍
除了虎將云集,國民黨在東北的部隊也都是當時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
一開始杜聿明調派進攻山海關并一路打通遼西走廊的是13和52軍,最后美軍通過海空運輸,將屬于原來遠征軍體系的孫立人新1軍、廖耀湘新6軍,陳明仁 71軍,以及歸遠征軍指揮的滇軍曾澤生60和盧浚泉第93軍全部運送到了東北。
至1946年3月,國軍在東北的總兵力為七個軍,總計二十四萬人。看上去好像不多,因為此時的東北民主聯軍已經擁有了30萬人的兵力,但是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孫立人的新1軍、廖耀湘新6軍,陳明仁 71軍,以及曾澤生60和盧浚泉第93軍原本都是歸屬于遠征軍序列,要知道遠征軍本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國軍的精銳出國抗戰。
后來在抗日戰爭后期,遠征軍和駐印軍分別進行了美軍裝備換裝,駐印軍甚至在印度接受了美軍和英軍的全方位改造和訓練,實力大增。
在抗戰后期的反攻中,也唯有遠征軍和駐印軍能夠直接和日軍最精銳的甲種師團正面對抗,甚至碾壓消滅甲種師團。當時的中國中只有遠征軍和駐印軍能夠做到,即使是我軍因為裝備劣勢太大也無法正面對抗。
1946年國軍換裝美械和日械,當時國軍戰斗力最強的就是所謂的五大主力,是國軍各軍中紙面實力最強的五支部隊。其次就是換裝美械和半美械的部隊。
蔣介石麾下部隊全美械的有13個軍,半美械的有7個。可以說這二十個軍基本就代表了老蔣最強的戰斗力,是國軍的拳頭部隊。
而進入東北作戰的新1軍和新6軍就屬于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五大主力直接出動了兩個軍,可見老蔣對東北的重視。
除了兩個五大主力王牌之外,13軍和71軍則是全美械的13個軍之一,算是第二梯隊,其戰斗力也不容小視,是蔣介石起家得中央軍嫡系部隊。
52、60和93軍雖然是第三梯隊,但是同樣也是國軍中7個半美械軍之一,雖然裝備只有半個美械,但是剩下得半個也是日械,裝備精良,戰斗力驚人。
由此可見1946年在東北的國軍究竟有多豪華,20個美械部隊去了7個,七個軍全都是美械部隊。哪怕是那三個半美械部隊也都是王牌,放在華北戰場上都是主力中的主力。
這也是為什么杜聿明一開始打得那么猛的原因,硬生生將林彪從山海關攆到了松花江。比如山海關之戰我軍負責防守山海關的是楊國夫帶領的三個老八路的骨干團,還不是東北擴充的部隊,但是在面對13軍的狂轟猛炸還是丟掉了山海關。
結語
雖然國軍裝備精良,但是我軍并不是毫無還手之力,1946年的秀水河子一戰,林彪專門集中優勢兵力吃掉了89師2個團,斃傷700,俘虜800多,算是我軍在東北的第一場大勝。
當然前期的東北戰場確實打得很艱難,沙嶺戰役明明是我軍乘勝追擊,結果在面對新6軍時我軍傷亡比時3:1,是國軍的三倍傷亡。
但是戰斗從來不是光靠武器的,我軍經過短短兩年的發展,大練兵和發展根據地結合,主力部隊戰斗力直線提升。而國軍則因為和我軍持續作戰,大量一線老兵傷亡或被俘。
到1947年我軍已經可以和國軍掰腕子了,甚至占據了一定優勢,到1948年我軍已經可以徹底碾壓東北國軍了,可以說這是國民黨和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
時至今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東北戰場前期究竟有多艱難,我們應該正視東野的戰士們在前期因為裝備、經驗差距打得有多艱難,知道東北的戰斗究竟有多不容易,如此才可見我人民解放軍戰士的英勇無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