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經常看影視劇的小伙伴應該都知道,在國內幾乎所有的抗日戰爭題材電視劇中,日軍在出現的時候往往會攜帶一個背包,甚至很多日軍即使是在拼刺刀的時候也不會放下背包。
到現在幾乎所有影視劇中的日軍都成為了刻板印象、背包、鋼盔、三八大蓋三件套必備。那么這些經常出鏡的包到底是什么,又裝了什么呢?
一、野戰背包
這個背包正確名稱應該是叫做野戰背包,到近代以來其實除了日軍,包括美軍、蘇軍、德軍等正規化近代作戰部隊都會配備專業的野戰背包,是專門在野戰時攜帶個人物品的背包。
其中物品包含范圍很廣泛,包括2天的口糧、急救包、雨衣、毯子等物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野外生活需要用到的工具,比如刀具、兵工鏟或者防毒面具之類的。
全副武裝的日軍
日軍背的野戰背包正常情況下裝的東西很多,除了上述的口糧、急救包之外,還要包括衣物、鞋襪、牙刷、牙膏、肥皂、軍鞋這些常用物品等,甚至還有衛生紙。
一般情況下日軍的野戰背包在滿配的情況下會達到10多公斤,如果物資配備不齊全或者需要快速行軍,背包的重量就會相應的減輕。
當然這種背包主要是背生活物資的,因此像子彈、刺刀、手雷這類需要快速取用的作戰物品時不會被放進去的。
其實可以將野戰背包理解為單純的雜物包,對于每一名需要長途跋涉作戰的士兵來說都需要一個背包隨身攜帶物品,如果加上作戰武器裝備子彈、刺刀、手雷等裝備,一名士兵的所有負重基本在三十公斤左右。
正如其名,野戰背包主要是在外作戰行軍的時候使用,因此在很多抗戰影視劇中日軍在作戰的時候都攜帶者背包。但是一般在在營地休整或者駐扎在城市里的日軍,在沒有外出執行任務時,就不會攜帶此背包。
二、抗戰中的野戰背包
1931年日軍入侵東三省,后來爆發了淞滬抗戰和長城抗戰,此時日軍使用的是昭五式背包,此時的日軍因為戰爭沒有全面開打國內經濟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因此昭五式背包用的是牛皮。
普通士兵的昭五式背包是用牛皮和一個木框制成的,軍官的“軍官背包”更是用昂貴的馬皮制作的,包內還有不同的隔艙,算是一種十分高檔的背包。
但是到1939年之后,因為日軍在中國戰場逐漸陷入泥潭,數百萬日軍幾乎拖垮了日本的后勤和經濟,因此開始換裝廉價的帆布式背包,這種背包就是九九式背包。
而除了日軍之外,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也同樣有背包,不過因為國內沒有統一,缺少足夠的工業力量,中國軍隊連軍裝都沒有統一就更不要說什么野戰背包了。
當時國內的野戰背包其實并沒有什么真正的制式背包,只有少部分德械師會像模像樣的裝備一下外,其它中國軍隊基本就是一塊布裹一下就好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中國軍隊除了有背包還有口糧袋這種東西,有些中國軍隊甚至就只有一床被子,用來在長途行軍時使用,其他就什么都沒有了。
可以說野戰背包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個國家力的體現,畢竟農業化社會是很難短時間內制造出上百萬的制式背包并不斷補充的,因此中國軍隊當時也很難有所謂的野戰背包。
結語
雖然野戰背包并不是戰斗物品,但是野戰背包卻是士兵長途行軍的必備用品。從野戰背包中透露出來的正是抗日戰爭時代中日兩國的工業力量差異。
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究竟有多艱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影視劇中打掃戰場似乎就我軍就只會撿一些步槍和子彈。
其實當時真正打掃戰場,日軍的皮鞋、鋼盔以及野戰背包都是非常重要的物品,背包里面的防毒面具、食物、藥品,甚至衣物可以說每一項對于中國軍隊來說都是缺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