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秦朝的滅亡,和秦二世的暴政、趙高的篡權有很大關系,如果扶蘇成功繼位,秦朝就可能長治久安。
其實,秦朝的滅亡可不僅僅是秦二世胡亥和趙高的胡作非為,還有更主要的原因。
歷史事件是必然中的偶然,也是偶然中的必然;歷史人物的影響就是這個偶然因素,而不是必然因素。
有時候一個小人物的影響,就會產生蝴蝶效應,而歷史關鍵人物的調整,更會產生很大影響。
扶蘇如果成功上位,肯定比胡亥的胡作非為要好很多,也不會允許趙高亂政的事情發生,但他的能力,還不足以阻止秦朝的覆滅。
從歷史資料來看,扶蘇看似還算不錯,可以彌補秦始皇的很多強悍和暴力,統治秦朝應該會吏治清明,可以緩和秦朝社會矛盾,其實不然。
扶蘇本人的確還有,但他只是秦朝的一個皇帝,整個朝廷百官和軍隊,以及各種朝廷制度,都是他爹、或者說商鞅變法以來固定下來的,他并不能輕易改變。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扶蘇:
“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如果扶蘇繼位,會用蒙恬為丞相,國家可能吏治清明,但是大體上不會改變秦朝制度,他的繼位不會有大區別。
秦朝滅亡的根本問題,是秦朝已經實現了天下一統,再也沒有仗可打,但是秦朝的制度仍然是商鞅變法以后的戰時國家體制,不符合社會的基本情況。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還有一句話,就是過去成功的經驗,也容易成為現在的累贅和思想負擔。
秦國商鞅變法后把國家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讓秦國迅速強大并一統六國。
但是秦國統一后,戰時國家體制對百姓的嚴格要求和限制,并不符合國家的利益,嚴酷的統治加劇了百姓的不滿,整個社會在強壓下暗流涌動。
扶蘇也許不是一個昏君,但也是個迂腐之君,繼位后秦皇陵照修不誤,而他又沒有秦始皇那樣的魄力,無法震懾天下的暗流。
趙高和李斯矯詔賜死扶蘇時,蒙恬覺得情況匪夷所思,讓他派使者確認后再說,結果扶蘇不聽,執意自殺。
扶蘇謂蒙恬曰:"父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就這腦子,你讓他當皇帝,并不會強到哪里去。
對此,大家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