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一
建安七年袁紹抑郁而亡。
袁紹病死后,審配、逢紀擁立袁尚為嗣,導致袁尚、袁譚兄弟鬩墻,被曹操各個擊破。
曹操圍攻鄴城,審配死守數月,但寡不敵眾,終至城破被俘。
審配被俘后,曹操招降審配。
曹操:審配,今肯投降否?
審配:不降!我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可速斬我!
曹操:好吧,我成全你,還有何言?
審配: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曹操:死后葬于城北。
審配:多謝。
曹操: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可惜袁氏不能善用,若能用,則我安敢正覷此地哉!
之后審配慷慨受死。
二
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少年時看《三國演義》,當看到審配說出這句“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時”,心中大感敬佩。
三國時期不乏忠貞之士,但審配這句話依然是三國時代最鏗鏘有力的忠臣宣言。
袁氏敗亡已成定局,但忠臣豈能事二主,審配寧死也不會改投曹操門下。
生死之事,比之忠孝節義,微不足道。
自少年時,審配的這句臨終宣言就刻在了我的腦子里,至今不能忘懷。
士為知己者死,袁紹對審配有知遇之恩。
袁紹占據冀州后,對審配委以重任,讓他掌管幕府,同時執掌軍事,可謂信任有加。
袁紹這個人雖然好謀無斷,心胸也并沒有多廣,荀彧、劉備、許攸、張郃、高覽都曾在袁紹帳下謀事,均因得不到重視而離去,袁紹唯獨對審配青睞有加,引為腹心。
既然主公信任,審配自然投桃報李,唯有銜環結草以報。
三
三國時期多個勢力集團并存,每個陣營都有審配這種忠貞不二之士。
劉備陣營的關羽寧愿千里走單騎,也不愿背叛劉備;徐庶因老母被抓被逼無奈加入曹操陣營,但身在曹營心在漢,始終不肯為曹操效力。
呂布陣營中的高順、陳宮,在被俘后,寧死不降曹操,他們的主公呂布不過一匹夫爾,但高順和陳宮仍然忠心無二。
劉璋陣營中的張任,在劉備鳩占鵲巢,益州諸將紛紛投降時,唯張任誓死不降,還嚴詞拒絕劉備,雖死不懼。
三國時代是個亂世,但卻誕生了一大批如審配一樣的忠臣義士,讓這個亂世有了不一樣的魅力。
相比于南北朝、五代十國這兩個大亂世時期,三國的人物更讓人喜愛。
小說《三國演義》自然為三國熱度貢獻很大,但三國時期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才是靈魂。
這也是三國熱度持續不減,一直受公眾喜歡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