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立司馬衷為皇太子,是晉朝滅亡的主因之一,司馬衷的智商低下,鬧出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話,根本沒有能力處理朝廷大事,司馬炎唯一的托孤大臣楊駿把持朝政,偏偏楊駿也是個沒能力的人,只知道拉攏親信、打擊異己。
皇后賈南風又是個野心家,不甘心楊駿專權,她勾結司馬氏諸侯王殺楊駿,由此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引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持續16年,導致西晉實力嚴重受損,軍隊都打沒了,胡人趁機崛起,滅亡了西晉。
這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司馬炎是主要責任人,他晚年身邊的人不是野心家,就是昏庸無能的人,朝廷上下一片混亂,那么問題來了,司馬炎又不是沒兒子,為什么他會立自己白癡兒子司馬衰為繼承人?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外戚勢力強大。
別看司馬衷智商不高,但他的身份極為特殊,他的母親是楊艷,楊艷出身弘農楊氏,背后有著強大的宗族勢力,后來的輔政大權楊駿是楊艷的叔父。
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
司馬炎很寵愛楊艷,立她為皇后,楊艷于是極力保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司馬衷9歲就被立為太子,雖然智商不咋的,但有他的皇后母親力保,倒也相安無事。
楊艷去世前,擔心自己的兒子被廢除太子之位,把自己的堂妹楊芷介紹給司馬炎,勸說司馬炎立楊芷為皇后,楊芷沒有生育,自然努力保著堂姐楊艷的兒子司馬衷為太子。
皇后楊艷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當太子,她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司馬炎又比較寵愛楊艷,對她言聽計從,便保住了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此外,輔政的楊駿也希望司馬衷當太子,他是司馬炎第二任皇后楊芷的父親,也就是司馬炎的岳父,也是司馬衷的堂外公,如果換了別人當皇帝,楊駿就沒有這一層關系,從政治利益考慮,楊駿也要保司馬衷為太子。
司馬衷與賈南風
除了楊艷、楊芷、楊駿這一層關系之外,司馬衷的妻子是賈南風,賈南風是賈充的女兒,賈充從司馬昭時代開始,就是司馬家的親信,賈充曾經指使成濟殺死曹髦,陳泰要求處死賈充,司馬昭不同意,力保賈充。
司馬炎上臺后,賈充得到重用,司馬炎發動滅吳之戰,賈充是總指揮,盡量賈充極力反對伐吳,司馬炎仍然對賈充相當信任。
司馬衷是賈充的女婿,司馬炎的弟弟也是賈充的女婿,無論誰當皇帝,對賈充來說都沒有問題,賈充自然要保司馬衷為太子。
可以說,司馬衷的兩大外戚勢力聯合保下了他繼續當太子。
二、嫡長子繼承制。
中國古代的繼承方式一直就是嫡長子繼承制,有嫡子優先立嫡子,沒有嫡子優先立庶長子,這是一項能夠避免引發權力爭斗的法則,經過幾千年歷史的考驗,確認是最合理的方式。
楊艷是司馬炎的皇后,也為司馬炎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司馬軌,兩歲時夭折,次子司馬衷,三子司馬柬。
司馬衷是嫡子
按嫡長子繼承制度,司馬衷的繼承順序最優先,理由由他來當太子。
《資治通鑒 卷八十》:初,齊王攸有寵于文帝,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臨終,為帝敘漢淮南王、魏陳思王事而泣,執攸手以授帝。太后臨終,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不起,必恐汝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及帝疾甚,朝野皆屬意于攸......帝陰納之,乃徙和為光祿勛,奪充兵權,而位遇無替。
在當時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攸很賢能,在朝廷又得人心,很多人支持讓司馬攸當太子。
司馬攸是司馬昭的第二個兒子,因司馬師無子,司馬攸被過繼給司馬師,司馬昭接的是司馬師的位置,在司馬昭晚年,傳出要立司馬攸的風聲,司馬炎與司馬攸曾經是皇位競爭對手。
因此司馬炎很反感司馬攸,中國歷史上的繼承制度向來是父傳子,除非父親沒有兒子,才會將皇帝之位傳給弟弟,漢景帝都親口向自己的母親竇太后承認說傳位給弟弟梁王劉武,照樣不兌現,只因為父傳子才是人性。
司馬炎特別防備司馬攸
司馬昭晚年寵信司馬攸,幾乎要立司馬攸為太子,我認為這只是一種姿態,而不是現實,司馬攸在法理上是司馬師的兒子,因為過繼給了司馬師,雖然在血緣上司馬攸是司馬昭的兒子,但意義完全不同,司馬昭大概率不會傳位給司馬攸,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按嫡長子繼承制來說,也是司馬炎是第一順位,現在輪到司馬炎立太子,當然要按嫡長子繼承制來辦。
嫡長子繼承制有一個缺陷,不管嫡長子有沒有能力,都要立嫡長子為繼承人,既然要承認這個制度,就得忍受這個缺陷。
史書明確記載朝廷之上有很多大臣支持司馬攸,司馬攸也在刻章迎合這些大臣,這讓司馬炎看起來非常不爽。
他為了杜絕司馬攸的妄想,強行把司馬攸遷到封地去,不讓他在政治中心,司馬攸因此而郁郁成疾,在去往封地的路上病死了,同時司馬炎極力打壓想讓司馬攸當太子的大臣,避免讓司馬攸成為自己兒子的威脅。
司馬遹
三、司馬衷有個兒子叫司馬遹。
《晉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幼而聰慧,武帝愛之,恒在左右......宮中嘗夜失火,武帝登樓望之。太子時年五歲,牽帝裾入暗中。帝問其故,太子曰:“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由是奇之。嘗從帝觀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殺以享士,而使久費五谷?”帝嘉其意,即使烹之。因撫其背,謂廷尉傅祗曰:“此兒當興我家。”嘗對群臣稱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譽流于天下。
司馬衷雖然智商不高,但他有個聰明的兒子,叫司馬遹,司馬遹小時候很聰明,司馬炎很喜歡這個孫子,經常把他帶在身邊。
司馬遹五歲時,宮中失火,司馬炎登高觀望,司馬遹把司馬炎拽到暗處說:夜晚倉卒,防備有變故,不應該讓火光照到陛下。
司馬炎因此認為司馬遹是奇才。
還有一次,司馬遹跟司馬炎一起看豬圈,司馬遹說:豬肥了,為何不殺掉來犒勞將士大臣,而讓它們在這里浪費糧食呢?
司馬炎
司馬炎認為司馬遹說的對,于是照做,司馬炎還曾經對廷尉傅祗說:這個小孩子將來會興旺我們司馬家啊!
司馬炎還當著群臣的面稱贊司馬遹像司馬懿一樣聰明有能力,這也讓司馬遹有了聰慧的美名,實際上司馬炎看走了眼,司馬遹長大后,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沒有道德、奢侈殘暴。
但在司馬炎來看,這個孫子很聰明,就算兒子司馬衷傻一點,過渡一下,等將來傳位給孫子司馬遹不就好了,本著這樣的想法,司馬炎仍然讓司馬衷當了太子,結果害了晉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