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定是因為覺得丟臉吧!娶了那樣的妻子被蒙蔽了那么久。”
“不不不,我覺得是因為他玩電腦的問題,接觸到了不良信息。”
“你們說的都差太多了哪有那么邪乎,徐老年紀大了受不了這個治療過程,挨不住病痛太正常了!”
1996年武漢同濟醫院一樁跳樓事件震撼全國,惹人議論紛紛,事件的主人公正是唯一一個主席為他題詞的詩人——徐遲。他的逝世不但給他的人生畫上了句號,也讓我國的文學界失去了一大巨匠。
那么他自殺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一代文豪的前身
要說徐遲如今的成就就是連他親生父親都從未想到過的,生在體育教育家庭中的他原本被父親徐一冰寄予厚望,想要他繼續自己的事業發展中國的體育事業。可誰知道在上學后徐遲卻對書本中柔美的辭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尤其是徐玉諾的《將來之花園》,其中的新思想文化和驕橫錯雜的人物關系讓她十分向往除了自己家鄉南潯以外的世界。同時這本書給自己身邊的中學同學們也帶了許多影響,十三歲的他向父親提出了想要去上海的念頭。
雖然他的父親在當時體育界已經享有一定的聲譽,但他也從未產生過去控制自己兒子必須要繼承自己衣缽的思想,聽著小徐遲對自己看到的世界描述出來的幻想,作為父親的徐一冰選擇全力支持兒子的夢想,便將他送往上海光大附中讀書,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要說在徐遲漫漫文學路上第一位給他啟迪的人,那就一定要提到徐志摩。在學校舉辦的一次油畫畫展上,他碰到了當時31歲已經在文學界頗有成就的徐志摩,他常在書上能讀到徐志摩的著作便上前與他攀談起來,也正是徐志摩的鼓勵讓他有了寫作的信心。
“九一八”事件影響了所有的中國人,無數愛國人士都為之憤慨,像徐遲這樣的知識分子當仁不讓走在了抗日的前端,他與同學去往北京參加抗日活動,可在當時這樣的事情無疑激怒了日寇,徐遲被滯留在北京,無法返滬。
對于少年時期的徐遲來說這都不算什么,他也不會感到后悔,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便留在了北平的燕京大學借讀,當時的他多么樂觀,對他來說這還是一個能見識到更多文學著作的好去處呢!此后他每日便廢寢忘食的在此讀書,為自己書寫文學著作奠定基礎。
文學鉆研的精神
有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獲,徐遲在《燕大月刊》發表散文《開演之前》后很快得到了強烈的反響,不僅僅在校內,就是在北平城的報紙上都能看到這篇著作,再加上之前抗日的愛國事跡,他的名聲大了起來。
但要知道就算是徐遲這樣的大文豪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朋友的鼓舞下便開始向各大雜志社和報社投稿,可接下來的一部作品卻慘遭雜志社退稿,信件上委婉的表示了文章的略處。這無疑是給當時年少輕狂的自己一棒重擊。
徐遲選擇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因為發表第一篇著作讓他小有名氣,得到了文學界中各位前輩的邀請,他便收拾包袱回到上海趕去見施蟄存,順便還將那封信件揣到了自己懷里用來勉勵自己。
兩個月后一個全新的徐遲再次回到燕大,在上海的兩個月中他拜訪了許多知名作家,回到燕大后他便將自己和各種書籍關在一起,不問世事。此后徐遲的文學人生才真正開啟。
1933年到1934年冬天,他陸陸續續在《現代》《矛盾》《時代畫報》《夫人畫報》等雜志上發表了自己的各種散文和詩,讓他真正的在文學界創出了些許名堂,一躍躋身于現代派作家其中。
他不但參加了戴望舒的婚禮,還和路易斯等人創辦《新詩》自己的第一本詩集也就此出版,可謂是春風得意。在事業迎來巔峰的同時,徐遲也等到了他的愛情。
愛情事業雙豐收
1936年,徐遲回到家鄉南潯的母校看望恩師,在此他遇見了自己一生的摯愛。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與恩師交談時辦公室內闖入了一個女孩,如同天上的精靈一般青春洋溢,她是來交作業的。
看著作業本是哪個女孩笨拙的筆跡卻書寫出了女兒獨有的細膩情緒,徐遲的心中也動容起來,他第一次有了西方傳說中被“丘比特之劍”刺中的感受,22歲的徐遲欣喜萬分,愛情終于降臨到了他的身上,這一次他要隨著自己的心意走。
于是這位名叫陳松的女孩便每天都能收到徐遲給他的信件,有時里面是一句問候的話語,有時是一首綿綿情義的詩詞。陳松從未回應過這些信件,但都被她一一保存了下來,終于有一日兩人約見在校園內,面對陳松盤問感情史他也誠懇作答。
“我之前只有一個喜歡過的女孩,那是曾經詩社的同學,但后來我們因為畢業后的去向起了爭執,她認為兩個人就應該在一起發展,可我認為兩個相愛的人是應該互相陪伴的同時也成就彼此的!”
他的回答正中陳松的心意,在徐遲熾熱的目光下她拿出這些天整理好的信件:“聽說你要回上海了,愿意帶我一同去嗎?”
1937年在元旦這天,兩人在上海舉行婚禮,相互扶持共同生活。徐遲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又嘗試書寫了小說著作《三大都市的毀滅》和《武裝的農村》等。一年后隨著國家的動亂他也無奈流亡香港,再次結識了一眾愛國革命家。
其中當屬袁水拍和喬冠華帶給他的影響最大,這兩位朋友都有著國際上的遠見,結識他們后他也開始讀馬列的族譜,這使得他豁然開朗。可無奈他不能上戰場打仗,于是便做起了戰爭前線的采訪記者,讓人們對前線更加了解。
此后他的文學之路便更加輝煌,書寫了許多詩歌散文、文學報告等,還翻譯了許多國外知名作品。
他在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妻子則會陪伴在他的身邊,兩人的日子過的濃情蜜意。可俗話說一碗水不能端平,就在他忙于事業的時候卻缺少了對妻子的關愛,陳松突發疾病到達醫院后被確診患上了癌癥,于1985年永遠離開了他。
妻子的離世讓他倍感愧疚,71歲的他變得沉默寡言,當時已經開始流行使用電腦寫作,索性他就將自己和工作關在房間里。他的孩子曾經勸他不要沉溺在悲傷中,可他完全變成了一個頑固執著的人。
錯誤的黃昏戀
可這時一個女人“闖”入了他的世界中,在一場文學交流會上一個五十多歲的女子忽然來到徐遲的面前,不由分說的就將手中的書籍和信件塞到徐遲懷中,隨后語速極快的告訴他這是她給徐遲寫的信件和一些買到的他的書籍,并且表明她是徐遲狂熱的粉絲,便匆匆離去。
這讓徐遲反應了許久,覺得這個粉絲非常別致。之后徐遲在別處也能碰到她,街道上或是其他文學會議上,也了解到她叫做陳彬彬。
陳彬彬這樣狂熱的粉絲對徐遲展開了瘋狂的追求,更像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私生飯”一樣,徐遲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在慢慢變得年輕。也愿意與他接觸,兩人最終在1992年沖破了年齡的枷鎖和眾人異樣的眼光,踏入了婚姻生活,這一年徐遲已經78歲。
這段相差二十歲的婚姻剛開始并不被人看好,但徐遲力保妻子的聲譽,將主動向大眾表明的職責都攬在自己身上。可陳彬彬并沒有對自己的丈夫理解心疼許多,可以說拿到結婚證的那一刻陳彬彬就已經變了,她的姿態一下從“小迷妹”變成了“女主人”。
此后她游走在文壇作家的行業中,其實陳彬彬的文化水平并不低,作為大學老師的她在外人眼里也有著一定聲譽,可她自從婚后便十分享受“徐夫人”這個名號,利用這個身份狐假虎威,總是抱著高姿態與他人相處,還十分喜歡拋投露面,生活十分高調。
很快本來備受尊重的徐遲也遭到了她的連累,大家開始認為陳彬彬這樣的做法是否是在徐遲的默認下產生的。他一生都是一個儒雅的文人,此時友人的疏遠和社會的輿論帶給他的心理傷害太大了,讓他一度感到焦慮。
開始徐遲也與她談過這件事,可她什么都聽不進去甚至出言頂撞傷害徐遲,年事已高的徐遲此時懊惱不已,若不是他當時識人不清哪里還會有現在的結果。心灰意冷之下與陳彬彬提出離婚,這段婚姻只維持了兩年。
結語
此后的徐遲將自己更加的封閉起來,每日在房間里與電腦和寫作為伴,他的身體逐漸也負荷不了這樣的高壓生活,最終家人選擇為他辦理住院調養身體。
住院這段時間中有許多人前來看望,對此他都無動于衷并沒有流露出太多的情緒,除非在摯友面前,他會痛哭流涕的喊著想要了結自己此生。多少人都規勸他千萬不要想不開,可沒想到最終在一天夜里,他還是選擇打開病房內的窗戶,站在上面許久后縱身一躍,離別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